1781年9月,富蘭克林、亞當斯和傑伊被選派為同英國議和的使者。富蘭克林對這一任命既看重,又憂慮。看重是因為這代表著榮譽,而憂慮是因為他看到曆史上所有的和約,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條件下締結的和約,都會有人對其不滿意。他寧願自己不進入這一事件。
不過,富蘭克林對於英國能夠迅速締結和約,幾乎不抱任何希望,他知道英國政府的保守和頑固。
迎來美國的獨立
1782年3月22日,英國的哥爾門多利勳爵來到帕西,帶來了好朋友施布恩的來信。富蘭克林在回信中,向施布恩祝賀了英國政局的新發展趨勢和即將到來的和平。
在此期間,富蘭克林在倫敦時的另一位老朋友卡萊布·懷特福德也來拜訪。懷特福德向富蘭克林介紹了他帶來的一位阿思烏德先生,說他迫切地想見富蘭克林先生。
這位阿思烏德先生給富蘭克林帶來了兩封信,一封是施布恩寫的,另一封來自於勞倫斯。
通過這兩封信,富蘭克林知道,在英國新上台的內閣中,施布恩任殖民地事務大臣,福克斯擔任外交大臣。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和平談判中,在英國方麵,英美之間的和談歸施布恩的部門管轄,而英法之間和英西之間的談判則由福克斯的部門領導。
富蘭克林和阿思烏德在4月15日進行了會談。在談話中,阿思烏德暗示,美國應以獲得獨立為滿足,不應支持法國的什麼特別的要求而使戰爭持續下去。
富蘭克林推心置腹地跟阿思烏德講了這番話。會談結束後,阿思烏德和富蘭克林像最好的朋友那樣分了手。
第二天,阿思烏德回倫敦向施布恩報告去了,也帶去了富蘭克林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和其他的美國和談代表都被授予了充分的有關權力,希望阿思烏德也具有同樣的全權。
阿思烏德5月4日又回到巴黎,轉給富蘭克林一封施布恩的信。信上隻說英國人渴望和平,此外還說,外交大臣福克斯派了另一名使者和法國政府談判。
實際上,施布恩已明確指示阿思烏德,不給美國任何賠償;隻有在美國獨立於法國的情況下,美國獨立才能獲得英國的認可。
在富蘭克林的安排下,法國大使、英國大使和富蘭克林在5月8日舉行了一次共同會談。
進入實質性會談以後,英方提出,法國應將在戰爭中奪取的英國的島嶼和英國在戰爭中占領的法國的島嶼交換,以換取美國的獨立。
法國當然不會同意。富蘭克林在一旁已經聽出英方是在把美國的獨立作為談判中的未定因素,來換取更多的利益。
對此,富蘭克林毫不退讓。英方一時無言以對。法國大使答應把英國的要求通知西班牙和荷蘭,然後等待他們的答複。這時,英國當局開始在和談中使用對四個敵國分而議之的策略,企圖對美國的盟國進行瓦解。對此,富蘭克林心知肚明。
這時,英國大使給富蘭克林看了一份倫敦的報紙,報紙上登載著英國海軍擊敗法國艦隊的消息,還報道了英軍在東印度的幾例勝利。
富蘭克林看出英方是在暗示,談判有利條件的天平正在向英國方麵傾斜。但冷靜的富蘭克林透徹地看出,在英國政府授予其談判代表以對美國議和的充分權力以前,一切磋商、談判都無從談起。
7月,英國內閣發生了變故,施布恩擔任了首席大臣。對美國來說,和談的前景更樂觀了。在英美和談合法地正式開始以前,富蘭克林並沒有坐等。
7月9日,在和阿思烏德舉行的非正式會談中,富蘭克林提出了一份備忘錄,上麵列出了他考慮到的和談基本要點。
9月19日,阿思烏德被英國內閣任命為對美和談代表,前來和富蘭克林談判。但正在這時,富蘭克林的結石病發作,隻得停下來休息,和談由傑伊繼續進行。
1781年11月30日上午,美英兩國的和談代表在不告知法國的情況下,簽訂了《美英和平草約》。《英美和平草約》簽過後,亞當斯、傑伊等人完成了使命。但是,富蘭克林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他還要在法國盟友麵前進行交代,還要繼續從法國獲得巨額貸款。
在接下來的星期二,富蘭克林照例前往法國凡爾賽宮。他外表平靜,心裏卻懷著背信棄義的負疚感。但法國大使十分平靜,不僅沒有流露出受了欺騙的不滿,反而說英美和約的簽訂,將有助於英法和約的締結。
富蘭克林聽了,這才將心放下。
9月3日,英國和法國的代表在凡爾賽,英國和美國的代表在英國代表大衛·哈特裏在巴黎的住處簽訂了正式和平條約。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艱苦的外交,美國人民終於贏得了獨立,也迎來了和平。
時間過得很快,轉瞬間,富蘭克林進入了在法國任大使生涯的最後一年。這一年裏,富蘭克林還參與了美國和歐洲、北美國家間的締約工作,一直到歸國的前幾天,他還在努力地工作。
在1784年至1785年間,富蘭克林被授予了許多國際榮譽,他當選為馬德裏皇家曆史科學院、奧爾良和裏昂的科學藝術科學院、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的會員。
最後的歲月
同前兩次從英國歸來一樣,富蘭克林受到了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隻不過這次比前兩次規模更加宏大,場麵更加熱鬧。
富蘭克林緩緩從船上走下來,他一邊走,一邊向歡迎他的人群揮手致意。人們發出了一片歡呼聲。
在富蘭克林抵達費城後還不到一個月,賓夕法尼亞州議會選舉的日子就到了。富蘭克林被選入了州參事會,接著又被選為參事會主席。
在熱心參政議政之餘,富蘭克林仍熱衷於一些發明研究,進行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具的發明創造,如高架取書器等。
富蘭克林暮年回到費城後,一直渴望能回老家波士頓去看看它的變化,探訪故人。但是富蘭克林早已行動不便,不能騎馬了,平時出門一般需要坐轎,有時是步行去州政廳。因此,富蘭克林隻能在他的第二故鄉效命,他的第一故裏也隻能在他的夢裏出現了。
就在美國獨立戰爭就要結束時,應形勢所需,美國成立了聯邦政府,聯邦政府取代了大陸會議行使權力。
但聯邦政府的權力有限,各州仍保留著自己的主權、自由和獨立。因此,在解決戰後初期國內的各種經濟困難和政治動蕩時,聯邦政府也無所作為。於是,建立一個更強有力、更加集權的政府的要求被提出來了。這就需要一個適應新形勢的憲法。
1787年3月28日,富蘭克林當選製憲會議的代表。5月14日,製憲會議在費城召開。在三四個月的會期中,富蘭克林每天11時到會。
富蘭克林在製憲會議中的作用主要是和解,不是引導代表們走向哪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設法使代表們保持一致。
到決議那一天,一些小州代表揚言,如果沒有平等代表席位,就散會。但在富蘭克林的協調下,人們的頭腦冷靜下來,會議開始了。
兩天後,富蘭克林再次呼籲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各自做些讓步以達到立場的接近。
7月2日,富蘭克林被選入一個大委員會。在這個委員會中,一州隻有一名代表,任務是在大、小州的議員議席問題上尋找出妥協的辦法。
在大委員會會議上,富蘭克林首先提出在兩院都實行比例代表製,討論的結果是較小的州不同意。最後,在富蘭克林動議的基礎上,委員會達成了妥協。7月5日委員會向製憲會議報告了這一妥協方案。
9月17日,星期一,是最後簽署憲法的日子。賓州代表出現在州議會會場上,富蘭克林向議長發布了聯邦憲法簽署了的消息。聯邦憲法在賓州獲得批準。
富蘭克林終於有信心將美國的這部憲法比喻為東升的旭日了,他參與將這輪紅日托出海麵。這是富蘭克林為他所熱愛的祖國作出的最後的一大貢獻。
1788年10月,托馬斯·密弗林當選州長,繼任了富蘭克林連任了三年的職位。
富蘭克林最終離開了他服務於其中六十餘年的政治生涯。多年來竭心盡力的工作,耗損了他健壯結實的身體,樂天、開朗的富蘭克林終於被年老、疾病擊倒了。
現在,富蘭克林徹底閑下來了,他開始續寫自傳。其實富蘭克林早在1771年就開始動筆寫《富蘭克林自傳》了,不過由於平時工作太過繁忙,所以一直寫寫停停。
1786年11月26日,清閑下來的富蘭克林開始動筆續寫自傳,以後又中斷了幾次。
富蘭克林從1788年10月22日起又寫至12月9日結石病重為止。至此,富蘭克林不能再執筆寫作了。那以後,他隻能口述,由外孫筆錄。
最終,富蘭克林在自己的生命終結之前,完成了《富蘭克林自傳》,前後曆時17年。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好像知道自己就要離世,忽然起了床,請人們幫他整理一下床鋪,以便讓他死得像樣些。
女兒莎拉·富蘭克林聽了非常傷心。她對父親說,一定要好起來,再活許多年。
富蘭克林卻非常平靜地說:“我不希望這樣。”
就在那天23時,這位偉人走完了他84個春秋。本傑明·富蘭克林去世後,人們為他立了兩塊墓碑。一塊墓碑上刻著:
印刷工富蘭克林。
另一塊墓碑上刻著:
從蒼天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