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說起任何人都不可以用輕蔑的語氣,無論他是國王還是奴隸。隻有最毒的蜂才會用刺。——富蘭克林富蘭克林附錄經典故事

勤奮的小學徒

科學巨匠富蘭克林家境窮困,隻讀了兩年書就失學了,12歲時到一家印刷廠當學徒。

被迫輟學並沒有阻止富蘭克林的求知欲望。他不滿足於當一個機械式的排字工,不像其他人那樣隻滿足於檢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當做學習的好機會。他一邊排,一邊識字辨義,對所排的文稿內容也能初步領悟。

富蘭克林不但在排字中學習,而且不放過一點工餘的時間,一有空,他就去找在書店當學徒的小夥伴,向他們借書讀。

為了按時把書還給人家,他有時通宵不睡,讀到疲倦的時候就用冷水洗洗臉,然後繼續讀,直到讀完為止。他每次都按時把書還給朋友,朋友們見他守信,便非常樂意借書給他。他讀了一本又一本,從不間斷,所以夥伴們懷著敬佩的心情稱他是“讀書迷”。

暗中投稿的小作家

讀書多了,知識豐富了,富蘭克林萌發了寫作的衝動。

有一次,富蘭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觀者》,發現裏麵的文章很好,就湊了點錢把它買下來。

他自己在認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記號,逐段逐段地背誦。幾天後,他模仿原文的風格寫了一篇文章,然後把自己寫的與原文比較,發現缺點後,再動手修改。

當時,富蘭克林的哥哥開辦了《新英格蘭報》。他每天都閱讀這份報紙,他對這份報紙的欄目風格早已爛熟於心了,很想按這份報紙的要求寫文章,但他不想憑哥哥的關係拿去發表。思來想去,他終於想出了辦法。

一天早晨,富蘭克林的哥哥在門口發現一篇文章,署名陌生。讀了這篇文章後,他感覺不錯,就在報上刊登出來。

隔了兩天,同樣在門口,他又發現與上次署名相同的文章,仍感到不錯,又給發表了。

幾次過後,這個署名陌生的人令富蘭克林的哥哥很詫異,他決定弄個水落石出。

一個晴朗的早晨,富蘭克林的哥哥終於發現投稿的竟然是弟弟。此後,富蘭克林便在哥哥的報紙上不斷發表文章。

借書交到好朋友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在一家小印刷廠裏工作,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在了那裏,因為他特別想得到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但他卻受到了另一個議員的幹涉。那個議員既有錢又能幹,是印刷廠裏的重要人物,他非常討厭富蘭克林。

麵對這樣的情況,富蘭克林並沒有灰心,他下決心要讓對方喜歡自己。

富蘭克林聽說那個人的圖書室裏藏有一本很奇特的書,於是他便給那個人寫了一個便箋,假裝很誠意,想看那本書;並希望他能把書借給自己幾天,以便自己能細細地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奇特之處。

果真不出富蘭克林所料,那人看過便箋之後,立刻派人把那本書送了過來。一個星期之後,富蘭克林把那本書還了回去,並特意附帶一封信,強烈地表示了對那個人的謝意。

事情過後不久,他們兩人在會議室裏相見了。以往那個人對富蘭克林是愛理不理的,可這次卻與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動跟富蘭克林打招呼,而且還很有禮貌。從此以後,對於富蘭克林的每一件事,他都樂意幫忙,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這種友誼一直持續到那個人去世。

富蘭克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在請別人幫忙滿足他人的虛榮心的同時,也使他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這樣就把敵人化成了朋友。

與自己的缺點進行搏鬥

美國建國期間的偉人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發現他有13個很嚴重的錯誤,下麵是其中的三項: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衝突。

聰明的富蘭克林發現,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不可能有什麼成就。所以他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與之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輸贏做記錄。在下個禮拜,他另外挑出一個壞習慣,準備齊全,再接下去作另一場戰鬥。

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戰鬥持續了兩年多。難怪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勇敢的實驗者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起帶著上麵裝有一個金屬杆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

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