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少年
青春應該是一頭機智的獅,一團智慧的火!機智的獅,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為理想的美而燃。——哥白尼哥白尼自信少年留心觀察的孩子
1473年2月19日,在波蘭托倫城聖安娜街三層小樓上,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了。他響亮的啼哭聲透過窗戶,仿佛是在向這個世界宣告他的誕生。他就是尼古拉·哥白尼。
波蘭王國形成於10世紀末。12世紀中葉,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一直到14世紀初期,波蘭才重新統一。
1385年,為抵抗十字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了王朝聯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為波蘭國王。
波蘭從此成為中歐一個強盛的國家,它的疆界廣袤,北至都維納河,東邊到第聶伯河地區。由此,波蘭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在華沙市西北213公裏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叫做托倫,這就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鄉。
哥白尼出生之前,托倫市曾長期處於十字騎士團的統治下。後來,托倫人不堪忍受壓迫,同其他城市的居民一道掀起了反抗騎士團的鬥爭。
這場反抗壓迫的正義戰爭一打就是13年之久,直至1466年,戰爭以《托倫和約》的簽訂而宣告結束。
戰爭結束時,格但斯克沿海地區回到了波蘭懷抱,同時也使瓦爾米亞並入了波蘭版圖。
鑒於托倫人民作出的貢獻和托倫所處的經濟地位,幾代波蘭國王先後授予托倫一些特殊權利。
托倫不僅同國內各大城市,如克拉科夫、弗羅茨瓦夫和格但斯克等保持著密切的經濟關係,而且同幾乎遍布整個歐洲的許多外國城市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
當哥白尼出生的時候,《托倫和約》的簽訂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戰爭的硝煙早已經在這座城市的上空散去。
這個剛剛降生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定和繁榮的年代。
“啊!尼古拉,恭喜你!是個兒子,眉清目秀的,將來一定是個偉人呢!”接生婆笑眯眯地向站在門外的父親喊著。
尼古拉聞言,一個箭步衝進門來,匆匆地將接生費塞到接生婆手裏,便大步流星地走到床前,為疲憊不堪的妻子擦去額頭的汗水,深情地吻了吻她:“親愛的,你受苦了!”
“快來看看兒子吧!他多像你呀,長圓的臉盤,頭上有一層密茸茸的鬈發。”
高尚的母愛,使這位母親忘卻了自身的苦痛,她充滿愛意地撫摸著兒子白嫩的小手,心頭充滿幸福。
“給兒子起個名字吧!”
尼古拉興奮而又自豪地琢磨起來。
“叫什麼名字好?我看就叫尼古拉吧!叫起來好聽,聽起來響亮。”
父母給這個小男孩取名叫尼古拉·哥白尼。尼古拉是他父親的名字,當時歐洲盛行父子同名。
關於哥白尼這個姓氏的來曆眾說紛紜。
有人說哥白尼是西裏西亞尼斯河畔地區的一個小村莊的名字,那裏有豐富的銅礦,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淘金者,因此這個小村莊逐漸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小鎮。哥白尼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14世紀的歐洲,人們習慣把居住地的地名當做自己的姓氏,哥白尼家族的姓氏很可能也是這樣來的。
也有人依據中世紀有關西裏西亞的文獻記載推斷說,它同與它讀音相似的另一種姓氏有關。
因為戰爭的勝利,波蘭的手工業興盛起來,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哥白尼的祖先原本在西裏西亞地區的哥白尼村世代務農,後來棄農經商,遷到了當時波蘭的首都克拉科夫市。
哥白尼家族的成功源自於哥白尼的祖父,他從一個外出經商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商賈。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學讀書時同爺爺有過很多接觸。
哥白尼的父親尼古拉,於1458年來到托倫市,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尼古拉與一個名叫巴爾瓦拉的女孩結了婚,她是托倫城富商瓦茲羅德的女兒,她的祖父當選過托倫城的市長。他們婚後生了兩個女兒、兩個兒子。
哥白尼出生的時候,他那個年富力強的父親,不僅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十分熱心社會活動,積極參加托倫市的政治活動和社會管理。
這樣,哥白尼的家庭,不但在經濟上富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地位,哥白尼出生在幸福歡樂、無憂無慮的環境中。
哥白尼的父親為了做生意,曾到過世界的許多地方,因此見識很廣,而且他又喜歡自然科學,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新思想的人。
尼古拉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還給他們講述各地見聞,托倫城聖安娜街的這幢小樓房裏總是充滿著求知的氣氛。
童年的哥白尼,隨父母生活在聖安娜街的這座房子裏。1849年,這座房子被一位商人買下,房子的門麵被改建。
因為這座房子離維斯瓦河的碼頭很近,從自家窗口便能看到維斯瓦河裏來往如梭的商船,聽見走南闖北的各種號子。
幼小的哥白尼,從自家的窗戶往下眺望,能看見滿載著糧食、蜂蜜、柏油、石蠟、銅和裘皮的大船,駛向格但斯克海港。有的從格但斯克返回,裝載的多是鯡魚、海鹽、衣料,甚至也有來自阿拉伯國家的貨物。
在這繁忙的河道裏還時常有放木工人流放木排。
當時,船都是用木頭做的,每條船上都有大大的船帆,船帆的形狀各種各樣,大小不一。
在千帆過往的河流中,這些不同樣式的船帆就成了一種美妙的風景。
童年的哥白尼,喜歡靜靜地觀察外界發生的一切。這種無聲的靜靜觀察,為他日後有目的的天文觀察培養了興趣。求知欲旺盛的少年
哥白尼3歲的時候經受了人生的第一場悲劇,他家養的那隻叫瑪麗的小狗突然病了,而且病得非常厲害。
一開始它還耷拉著耳朵,沒精打采地在房間裏走幾步,很快便躺下不動了,吃力地喘著氣,渾身顫抖著,顯出一副很難受的樣子。
幼小的哥白尼蹲在它的旁邊,注視著它的一舉一動,多盼望它能好起來,像以前那樣歡蹦亂跳啊!
哥白尼眼睜睜地看著瑪麗的生命一點一點地逝去,最後它終於完全不動了。
父親抱起哥白尼,一邊安慰他,一邊把瑪麗生病的原因告訴了他。原來是一種眼睛看不見的小東西鑽到了瑪麗的身體裏,是它們害死了瑪麗。
“它們壞,我要打死它們。”哥白尼稚聲稚氣地說。
父親告訴哥白尼,這些小東西不全都是壞的。其中,有一種可以幫助人,我們吃的葡萄酒、麵包都是靠它們的幫助做成的,還有一種就很可惡了,它們不但會鑽到狗的身體裏,也會鑽到人的身體裏,使人生病、死掉。
哥白尼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父親,父親的話猶如春雨,催生了他心中那求知的種子。
哥白尼的童年,正是父親最為忙碌的時候。那個時候,不管是生意上還是政治上,他都處於鼎盛時期。
繁忙的生意意味著財富的增加,民眾的信任意味著他可能當選為市長:這些都是尼古拉所追求的。他同時忙於經商和從政,也就意味著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
哥白尼的父母雖然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是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卻十分重視。當孩子們學會說話時,母親就有目的地教他們拉丁語、意大利語等。
哥白尼的母親跟世界上許多母親一樣,很會講故事。在哥白尼的童年時代,她是哥白尼的另一位啟蒙老師。
哥白尼的母親是一位嚴格的母親,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思進取和半途而廢。她常常鼓勵她的孩子們“要有點誌氣”,“攀得越高看得越遠”。這是母親最喜歡的格言之一。
在哥白尼還是個穿短褲的小男孩時,母親就總是天不亮就把哥白尼叫醒,以便盡早開始一天的學習。
母親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哥白尼5歲的時候,為了使孩子們受到最好的教育,父親為孩子們請來了當地最優秀的家庭教師,由家庭教師開始向孩子們傳授文化知識。
哥白尼就在家庭教師的引導下,開啟了對知識的熱愛和對真理追求的心靈之門。
哥白尼很好問,凡事都要自己思考一遍才會相信。對於老師給出的答案,他並非都表示同意,而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會緊緊地盯著老師追問:“為什麼是這樣?”“你怎麼知道一定就是這樣的?”
盡管這位家庭教師的知識很豐富,但是也禁不起哥白尼這樣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追問,很多時候都是尷尬地被哥白尼的問題難倒。
不過,這位家庭教師的性格非常溫和,每當他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他就會輕輕撫摸著哥白尼的頭發,說道:“孩子,知識是無窮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老師也不一定都知道。你想要的答案,隻有等你長大以後自己去追尋和探索。”
哥白尼長大了,到了他七八歲的時候,他變得十分好動,再也不滿足於整天待在家裏了。他常常溜出家去,到河濱上玩耍,在那裏,有很多的水手朋友,可以聽詹姆斯老爺爺講很多好玩的故事。
一天,哥白尼在家庭教師上完課後,就悄悄地跑到河濱去找滿臉絡腮胡子的老水手詹姆斯爺爺玩耍。
詹姆斯是個老水手,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知道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哥白尼很喜歡聽詹姆斯爺爺講故事。
詹姆斯常年生活在船上,沒有親人,十分孤獨,所以,他一看到這個有一頭金黃頭發、棕色眼睛的哥白尼時,眼裏就放射出光彩,感到了生活的樂趣。
詹姆斯一把抱起這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扛在肩上,哈哈大笑道:“怎麼來遲了,哥白尼,還像貓似的藏在啤酒桶後。哈哈,看我怎麼吃掉你!”
詹姆斯用又黑又硬帶著海腥味兒的胡須紮得哥白尼的臉頰又痛又癢。他不住聲地咯咯地笑著,掙紮著從老水手文著藍花的臂膀上出溜了下來。
“爺爺,船在茫茫的大海上為什麼不會迷路?”
“在海上,太陽從什麼地方升起來?”
“飛魚為什麼會飛?”
“船開到天邊會不會掉下去?”
有些問題詹姆斯解答了,有些問題他也鬧不清,隻好撓頭苦笑,攤開兩手,連連搖頭說:“哥白尼,這個我也不知道。我說孩子,你小腦瓜裏怎麼這麼多問題呢,把爺爺都繞暈了。”
“爺爺,能不能帶我到船上去看看?”
哥白尼天真好問,對於一切都感到很神奇。他雖然常常來河濱玩耍,也看過很多的大船,但是還沒有真正到船上玩過呢。
因此,對於這種能浮在水麵上的大船,哥白尼感到十分的好奇。
“行,走吧!”
熱心的詹姆斯爺爺禁不住哥白尼懇求的目光,爽快地帶他走上舷梯,來到輪船上參觀。
“這是舵,那是羅盤,那是計程器……”詹姆斯一邊抱著哥白尼,一邊給他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