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成就2(3 / 3)

第穀孜孜不倦地觀察了20年,對各個行星的位置作了測定,誤差不大於0067度。這種觀察精確度之高在同時代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已達到肉眼觀察所能達到的極限。

第穀編製的行星表也相當準確,因此人們稱他為“星學之王”。由於第穀的聲望和才能,1576年他被聘為皇室天文學家,受到格外優待。國王還撥出巨款,在濱海的一個島上為他修建了一座天文台。這比起哥白尼來他的工作條件,可算是非常優越了。

第穀非常崇拜哥白尼。1584年他專門派了學生到弗龍堡,以便在那裏考察驗證哥白尼做過的一些計算,並收集有關哥白尼的文物。

他在自己的觀察站裏懸掛了哥白尼的畫像,還曾寫詩讚頌過哥白尼。他稱讚日心說是“美麗的幾何結構”,為它的簡潔、清晰、能有力說明現象而讚歎不已。

盡管如此,第穀並沒有接受哥白尼的學說。他是一位相信事實的天文學家,他認為如果地球在旋轉,那麼在地球上觀察恒星時在不同的時候應該有差別。而第穀在觀察中從未發現過這種視差。

第穀發現了托勒密學說的缺點和矛盾,又了解到了哥白尼學說的先進,但由於缺乏前瞻性,擺脫不了常識的束縛,第穀並不認為地球這樣“既大且笨”的東西會動。

所以第穀采取了折中的策略,他自己另行設計了一套混合體係,又被稱為第穀體係。

第穀吸取了哥白尼體係的精髓,認為行星是繞太陽而非繞地球運行的,但他仍然把地球靜止在宇宙中心,認為太陽統率著行星、月亮同整個恒星天穹一起圍繞地球作晝夜旋轉。

充分理解哥白尼學說意義的是德國學者約翰尼斯·開普勒。開普勒是第穀的助手,從第穀那裏得到了他畢生測量的大量數據。

開普勒也是了解奧西安德爾篡改哥白尼原著的第一位學者,並且成功地收集到一本未經篡改的原著《天體運行論》以及奧西安德爾寫給哥白尼和雷蒂克的信件。

開普勒不僅理解哥白尼的理論,而且又把它向前推進了一步,他發現並解釋了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別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動。太陽的位置不在軌道中心,而在軌道的兩個焦點之一。

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徑,即太陽中心到行星中心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所掃過的麵積相等。

第三定律,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公轉周期的平方與行星軌道半徑的立方成正比例。

以上三個定律被稱為開普勒定律。

開普勒獲得了對行星運動的清晰認識。哥白尼體係到了開普勒手中真正變成了一個相當簡潔、明晰、統一的體係。

伴隨著文藝複興運動的蓬勃發展,新的科學曙光已經浮現在世間。中世紀教廷為了維持他們的專製統治地位,在這個時候對所有的異教和科學進行了無情的毀滅和打擊。

科學與宗教最大的一次較量開始了。為了打破宗教賴以維係統治的理論基礎,一代又一代的真理信奉者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宣揚和捍衛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科學最終戰勝愚昧

第一個真理的殉道者是布魯諾。布魯諾是意大利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認真研究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1592年,布魯諾返回意大利,後來在威尼斯被羅馬教廷逮捕。在羅馬教會的宗教法庭上,紅衣大主教羅伯特主持對布魯諾的審判。就是這個羅伯特,在30年後還審判了伽利略。

“布魯諾,你還堅持地球在動嗎?”羅伯特聲調陰沉而得意。

“在動,地球在動,它隻不過是繞著太陽轉圈的一顆星球。”布魯諾連看都不看羅伯特一眼。

“你要知道,如果你堅持追隨哥白尼,等待你的將是火刑!”

“我知道,當初你們沒有來得及處死哥白尼,是還沒有發現他的厲害。其實他對你們還算是客氣的,他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我說宇宙是無限的,上帝是管不了它的!”

“住嘴!照你這麼說,上帝在什麼地方?”

“對不起,宇宙中沒有給上帝安排地方!”布魯諾一臉不屑地說道。

“燒死他!”羅伯特狂怒起來。

布魯諾沒有被立即燒死,而是被囚禁在羅馬宗教裁判所的監獄裏。為了迫使他改變進步觀點,教會連續折磨他達8年之久。

後來又為了利用布魯諾的聲望挽回四麵楚歌的局麵,教會想迫使他當眾悔過。但是威脅利誘、恐怖手段都不能使布魯諾這位堅強的戰士改變自己的信仰。

教會無計可施,宗教法庭宣判對布魯諾使用火刑,罪名是羅馬教皇對他的評價:“一個死不悔改的異端分子。”

布魯諾走出法庭,轉過身來輕蔑地說道:“我看見了,你們在讀宣判書時比我走向火堆還要恐懼!”

1600年2月17日,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布魯諾英勇地走向了火刑柱。他的殉道者形象成為後世科學與宗教鬥爭的標誌。

布魯諾雖然被黑暗的羅馬教廷化為了灰燼,但他的精神不死,科學永存,芳名萬世!

十五六世紀時,歐洲到處點燃了火刑柱,在波蘭指責哥白尼的活動還沒有停止。

1543年,紅衣主教斯福爾紮曾給教皇保羅三世寫過一封信,信中說道:“波蘭人、瓦爾米亞神甫尼古拉·哥白尼過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頭腦,公然違背聖經和科學去證明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

“很顯然我們對這種嚴重侮辱聖彼得後代的行為放任不管,那就意味聖父您也要被迫同地球一道圍繞太陽飛翔。這是對陛下您最大的冒犯。

“但如果我建議對其置之不理,那是因為有一種力量鼓舞我產生這種想法,如果魔鬼點燃了火星,而我們再吹風就可能使其釀成火災。為此,我們寧願繞開魔鬼的陷阱,因為教會的敵人已經夠多的了。”

紅衣主教的譴責立場是再明顯不過了,尤其是布魯諾被施行火刑之後,教會把哥白尼的理論也劃入禁書之列。

1616年3月8日,教會中負責禁書任務的主教對哥白尼的學說作出了結論:“尼古拉·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提出的關於地球運動和太陽係,是違背聖經的。畢達哥拉斯信徒式的偽學說已經傳播開來,並日益被許多人所接受。為此,教會認為,為了不使這種學說進一步蔓延,危害天主教真理,有必要對其加以禁止,直到它得到修正為止。”

不久,經過保羅五世批準,把哥白尼的著作列入禁書目錄,雖然不是全部,但卻是那些包含了基本論點的書。

1564年,文藝複興的故鄉意大利又誕生了一位日心說的辯護者伽利略。他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用望遠鏡觀察天體並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伽利略素有“天空的哥倫布”之稱,因為他在人類認識天空的曆史上有許多“第一次發現”。

伽利略首先發現月球表麵覆蓋著綿延起伏的山脈和蒼茫的平原。他第一個看到了太陽上的黑子,木星有四個衛星,金星、水星有盈虧現象,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的等等。

伽利略之所以有這些發現並不是因為他的眼睛特別好,而是因為他第一個仿製出倍率較高、初具雛形的望遠鏡,並且最先懂得把鏡筒瞄準夜晚的天空。

這樣,伽利略的眼光才得以深入宇宙,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他的發現為哥白尼的理論找到了無可辯駁的論據。

伽利略接二連三的發現使教會很驚慌,他們感到自己腳下的土地已經在動了。

教會先是攻擊伽利略,說望遠鏡是“瀆神的玩具”,伽利略的發現是“眼睛的錯覺”,“醜惡玻璃片中的光的反射”。後來便動用了教會的專政機構——羅馬宗教法庭,來對付伽利略。

1615年,伽利略被法庭傳訊,在法庭上他被迫保證不再宣傳哥白尼的學說。以後伽利略雖然沒有公開宣傳日心說,但他在暗暗醞釀新的突破。

作為哥白尼學說的擁護者,1628年,伽利略完成了一部重要著作《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用確鑿的論據來說明日心說的正確,有力地批駁了地心說的荒謬。

在這部書裏,伽利略以4天的對話而在層層深入中支持並證明了哥白尼的學說。

不過,也是因為這本書的出版,這一年的10月,宗教裁判所下令傳訊伽利略。而此時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正臥病在床。

盡管當時有幾位數學家和後來的教皇烏爾本八世承認他有道理,但還是開庭審判。審訊持續3個多月,伽利略拒不認罪。

為了迫使伽利略屈服,法庭對他施行了“不眠”的嚴酷刑訊,審訊整整持續了50個小時。為了嚇唬他,劊子手還搬出一件件刑具,告訴他受刑時的可怕慘狀。

最終,教會判定伽利略宣傳了“異端邪說”。他的著作也被列為禁書。《對話》一書出版僅僅4個月後就被禁止發行。

1633年,被教會折磨得筋疲力盡的伽利略被迫在悔過書上簽字放棄日心說,他在簽字的時候仍在念著:“可是,地球還在轉動啊!”

從此,伽利略遭到了長達7年的軟禁,最後在折磨中死去。直到300多年後的1979年11月,羅馬教皇才在公共集會上承認,伽利略在1633年受到的教廷審判是不公正的。

但是,伽利略的天才發現使人們對宇宙認識的範圍擴大了。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在開普勒的理論基礎上,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從理論上闡明了行星運動的規律,從而為回歸哥白尼的日心說體係提供了堅實的力學理論依據。

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引力,行星才不會飛離出去。行星的運動速度和太陽引力的相互作用,使各個行星繞著太陽作橢圓形的軌道運動;而行星與行星之間也彼此吸引,這種引力使行星運動產生了微小的位置偏移。

正是由於這麼多科學家奮不顧身地研究和宣傳,使得真理終於撥開了迷霧,科學戰勝了愚昧。而這一切,都是屬於哥白尼的榮耀,是他勇敢地為後人留下了這部科學的巨著。

那麼,屬於哥白尼的榮譽,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給他呢?四百年後的榮譽

烏雲遮不住太陽,真理的光芒最終都會透過謬誤的陰雲照耀在波蘭大地上。由於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努力,籠罩在哥白尼學說上的迷霧終於被撥開了。

有許多人對哥白尼的理論表示了讚同和擁護,雖然有些人迫於壓力,隻是委婉地表達出讚同的意思。

德國威丁堡大學的數學係教授萊茵霍德,就在《天體運行論》發表後的第八年公布了一組根據哥白尼的理論計算出來的星表《普魯士表》。這個星表受到了普遍應用,流行了80年之久。

1556年,約克夏的費爾特教授編製了一份天文曆書,並公然宣稱:“在編製這本曆書的過程中,我遵循了尼古拉·哥白尼和埃萊斯姆·萊因霍德等權威的教導。他們的著作早已被公認了,而且是建立在真實、可靠和可信的論證基礎上的。”

1556年,英國教育學家列科德寫的《知識的宮殿》和1600年英國物理學家吉爾伯特寫的《論磁石》等著作,都明確而熱情地支持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1576年,英國人托馬斯·迪格斯在他編著的一本新曆書中,除了宣揚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恒星天層向著無限遠處擴展”的新見解。

在瓦爾米亞,經過幾任主教的更換,地球似乎也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旋轉著。

哥白尼的學說由被否定、遺忘漸漸變為被傳播、被世人承認了。

尤其是馬爾青·克羅默就任主教以來,更形成了一種有利於哥白尼的氛圍。1581年,克羅默主教出資在弗龍堡大教堂為哥白尼建造了一塊紀念牌。

哥白尼學說的首批信仰者不時地到弗龍堡參觀和憑吊,從而引起了弗龍堡神甫會成員對這位早已去世的神甫的懷念和崇敬。

1822年9月25日,也就是300年以後,教皇庇護十世批準並頒布了撤銷禁書的教令,其中有這樣的話:“那些討論地球運轉和太陽靜止不動的著作,根據目前天文學家們的一致意見,準予印行。”

18世紀末,波蘭喪失了獨立以後,哥白尼成了知識界愛國學者的象征,人們將他作為偉大的波蘭人給予紀念。

科學家們紛紛組隊到瓦爾米亞收集哥白尼的文物。1802年8月12日,華沙科學之友協會的兩名成員塔德烏什·查茨基和馬爾青·莫爾斯基第二次進行科學考察。

1796年,法國皇帝拿破侖在托倫逗留期間,曾親自到哥白尼的出生地參觀,還要求市議會修複保存下來的哥白尼的文物。

波蘭學者、傑出的政治活動家、教士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希茨曾上書華沙王國,請求在托倫為哥白尼建造一座紀念像。

議會批準了這項動議,還收集了資金,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但因維也納會議之後,托倫城已淪為普魯士管轄,所以紀念碑一時沒有豎立起來。

然而,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希茨並未放棄自己的主張。1830年,波蘭人民在華沙斯塔希茨廣場上終於豎起了哥白尼的紀念像。

在揭幕典禮上,波蘭著名詩人尤裏安·烏爾辛·漢姆柴維基高聲朗誦道:“這個喜慶的日子終於來臨了!哥白尼曾以半個世紀的工夫凝眸注視太陽,今天太陽終於把它仁慈的光芒傾注在他的身上……”

1566年,在瑞士和巴黎進行了《天體運行論》的第二次出版。1617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天體運行論》進行了第三次出版;1854年,在波蘭華沙進行了曆史上的第四次出版。

1873年,在哥白尼誕辰400周年的時候,波蘭人民在托倫出版了哥白尼的著作。這部著作剔除了原先對哥白尼理論的歪曲和篡改,使這部傑作恢複了本來麵貌。

哥白尼的手稿也幾經波折,起初為雷蒂克所有,雷蒂克死後幾次易手,最後落入布拉格的一家圖書館。

1953年,這部書稿歸回波蘭,目前收藏在雅蓋隆圖書館裏。

這正說明生活的磨石,可以使高山變為溝壑,可以改朝換代,但是真理的光輝卻永不熄滅。

哥白尼是一位劃時代的天文學家,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哥白尼學說的建立,也並不是對宇宙的最終認識,而隻是近代天文學的開端。

在那黑暗的歐洲中世紀,教會統治著一切,人們不僅不敢反抗,甚至連懷疑一下上帝都沒有膽量。那時候的所謂自然科學研究無非是給上帝的存在尋找證據,為《聖經》增添注釋。

哥白尼是漫漫長夜中的一道閃光,照亮了科學發展的征程。哥白尼的理論不僅批判了天文學上托勒密的錯誤觀點,更重要的是,向教會發起挑戰,推翻了上帝創造宇宙、創造地球的謬論。

哥白尼的學說扯斷了神學捆綁在科學身上的繩索。從此,科學家們隻相信自己的兩眼、雙手和大腦,隻相信事實和邏輯,隻相信無可辯駁的真理。

作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曆史功績是偉大的。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裏程碑。

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