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大陸(3 / 3)

見習水手膽戰心驚地說出了讓人害怕的話語。

“該死的。”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了,掌舵手和老水手這個時候隻能暗自罵了一聲,卻也感到手足無措。

驚叫聲吵醒了哥倫布,他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向甲板,一看就知道情況十分嚴重。

哥倫布沉著而鎮靜地指揮那些嚇得不知所措的船員說:“我們要趕快搶救,先放下小艇,把錨裝上小艇,趕快劃出去,以便把大船拖離暗礁,要快,絕不能拖延!”

這些剛從夢中驚醒、突然遇到這種嚴重情況的船員們個個驚慌失措,猶如仍在夢中。

大家雖然七手八腳地把小艇放下去,卻爭著逃命,壓根兒就沒有想到把錨裝上小艇以便拖離大船的這檔子事,他們盡力向“尼納號”劃去,請求救援。

“尼納號”的船長文生看到這種情況,氣得頓足大罵:“不,你們不能上船,你們這群無恥的混蛋,不先去救大船,逃到我們這裏來幹什麼?救大船要緊,快滾回去!否則,你們就留在海裏喂鯊魚吧!”

小艇上的人被他一頓臭罵後,這才想起哥倫布叫他們把錨裝上小艇以便拖離大船的事,趕緊拚命地往回劃去。

文生·魯濱孫亦立即派小艇載著健壯的船員去幫忙搶救。

無奈風強水急,“瑪利亞號”的船艙已被礁石撞破,無情的海水直往船裏灌,船身傾斜得更厲害,眼看就要翻覆。

黎明時分,海潮漸漸退去,“瑪利亞號”已經千瘡百孔,擱淺在海灘上,再也沒有辦法拯救了。

這艘旗艦自從西班牙出發以來,曆盡千辛萬險,穿過重重阻礙,與哥倫布共患難長達七八十天,它沒有在大西洋的狂風怒吼中喪生,卻在這平靜的海灣中毀滅了。

這是誰的責任?這是誰的悲哀?

看著擱淺在海灘上的“瑪利亞號”,哥倫布心中說不出來地難過,他實在不忍舍棄它。可是,現在不棄船也不行了。

哥倫布作了沉痛的決定,下令把船上的重要物資搬上小艇,運送到“尼納號”上去。這時候,文生派來的小艇也一同參加搶救工作。哥倫布也派人向大酋長求助。

當大酋長知道哥倫布的船在暗礁區出了事時,馬上派出了村裏所有的人,全力以赴,大家紛紛劃著獨木舟前來幫助船員搬運貨物。

折騰了一天,總算把船上的糧食、彈藥、武器以及一些重要物資全部搶救了出來,轉到“尼納號”上去。建造殖民地堡壘

“瑪利亞號”上麵的所有物品幾乎都是印第安人幫忙搬運的,更令人可貴的是,這群赤身露體、一貧如洗的印第安人品德高尚,路不拾遺,他們與那些從歐洲舊大陸來的唯利是圖、貪生怕死的衣冠禽獸相比,簡直就是道義的典範。

印第安人在這次搬運過程中,無論多麼細小的東西他們都小心地看管。事後清點財物的時候,西班牙人吃驚地發現他們沒有丟掉一根繩子、一雙襪子、一顆釘子。

印第安人沒有拿走西班牙人的任何一樣東西,哪怕這件東西是他們所喜歡和珍愛的。他們的品德之高尚讓西班牙人為之讚歎。

哥倫布深有感觸地說道:“他們的品德是如此的高尚,絲毫沒有舊大陸的不良習氣。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善良、真誠、純潔和不虛偽的了。”

為了讓西班牙人盡快從悲傷中走出來,印第安人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們拿出最好的食物,做了上等的美味佳肴給哥倫布他們品嚐,那種由甜番薯、土豆和龍蝦等組成的食物是歐洲大陸無論如何也吃不到的。

大酋長還召開了盛大的聚集會,並召集了印第安人來跳舞助興,他們用盡心思,想要讓哥倫布的心情好起來。印第安人的熱情給了哥倫布很大的精神慰藉,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治愈好這些西班牙人心病的竟然是那些閃閃發光的黃金。

有一天,大酋長正在安慰哥倫布的時候,一個印第安人劃著獨木舟過來了,他拿出了一塊黃金,雙手不斷地比畫著,要與一名船員交換鈴鐺。

那種在歐洲大陸十分普遍的、最為廉價的鈴鐺竟然是印第安人的最愛,他們用西班牙人夢寐以求的黃金來作交換。這是一種非常不等價的交換,如果是在歐洲,這樣一塊黃金夠買足足一大車的這種廉價鈴鐺。

但是在這裏,這種物物交換卻習以為常。而且雙方之間還都很樂意,你情我願。

大酋長馬上敏銳地發現哥倫布似乎對黃金特別感興趣,於是他知道怎麼治好這位首領的心病了。

大酋長高興地說:“你想要黃金?希巴奧就在附近,那裏有的是黃金,要多少有多少,我這就派人去給你取來。”

“希巴奧……那一定就是日本了,黃金島,哈哈,我終於找到你了。”哥倫布馬上轉憂為喜,他的心思馬上活躍起來。

“尼納號”的船身比“瑪利亞號”小,怎能容納得下這麼多的人員和物資呢?眼下如果全隊返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今之計,隻有留下一部分人來駐守本地。

當哥倫布把這個決定向船隊通報以後,這群已經被黃金迷失了方向的西班牙人紛紛表示願意留下來駐守,誰不願意搶在舊大陸那些貪婪者到來之前先把大把大把的黃金裝進自己的口袋呢?

因此哥倫布預想中的反對情緒非但沒有出現,反而是這些船員三番五次地去找他,要求主動留下來。哥倫布從中挑選了可靠能幹而又聰明伶俐的40個人,並且交代給他們兩個任務,一個是學習印第安人的語言和生活,盡快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另一個就是搜集更多的黃金,打探清楚這一片領地上到底有多少黃金,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好進行大規模的挖取。

天真善良的印第安人得知有些西班牙人要留下來,高興得不得了,他們真誠地幫助西班牙人建築房屋,營造堡壘。小城建成之後,哥倫布為它取名為納布伊達特,意思是聖誕節。

這,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建立的第一個殖民點。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從此開始了。

跟印第安人的破茅屋比起來,哥倫布建造的聖誕堡堪稱是雄偉無比,有房子,有瞭望塔,有防禦工事,有壕溝,還有儲藏食品的地窖。

知道哥倫布馬上就要離去,大酋長憂心忡忡地說:“你這一走,那些吃人的加勒比人就又要來抓我們的人了。”

對於大酋長口中所說的加勒比人吃人的事情,哥倫布並不相信,他認為這隻是迷信的說法而已。但是為了讓大酋長安心,哥倫布決定向他展示一下大炮的威力。

哥倫布命令人把一門大炮搬到海灘上,對著海灘上觸礁的“瑪利亞號”發射,炮彈把船炸得粉碎,到處都是飛沙走石。

印第安人嚇得捂著腦袋到處跑,就連大酋長也嚇得臉色蒼白,瑟瑟發抖。他們最終不斷地喊著:“雷公神,雷公神。”

哥倫布安慰大酋長說:“不要害怕,我們有火炮在,如果那些吃人的加勒比人敢過來騷擾你們,我的部下會幫助你們打跑他們的。”

其實哥倫布這麼做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大酋長安心,同時也是為了警告這些印第安人,不要把西班牙人當做敵人。

畢竟在這塊土地上,他們才是最原始的主人,不論是數量還是對當地的熟悉程度都比西班牙人要占優勢。他這樣做;一方麵是警告印第安人,另一方麵也讓留守的西班牙人安心。

1493年1月2日,哥倫布向大酋長告別,當著全部留守人員的麵,他神色莊嚴地念了一篇告別辭《對印第安人要以仁慈為本,並且以身作則》,基調令人哀傷,想必是一種不祥征兆。

1月4日,哥倫布帶上4個印第安人和一些黃金,坐上“尼納號”,宣布返航。遭遇特大風暴

哥倫布終於要返航了,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確,新島嶼已經發現,而且黃金島的消息已經獲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快返回西班牙。

“賓達號”的船長馬丁一直消失沒有出現,哥倫布心中有一種隱憂,也許馬丁已經率先返航了。

如果馬丁先把發現新島嶼的事情告訴西班牙女王,那麼事情可就糟糕了。到時候哥倫布所有的努力可就都“為他人作嫁衣裳”。

“尼納號”離開了海地島,孤零零地往東航行,準備返回西班牙。水手們又唱起了思鄉的歌曲,但感情是歡快的,充滿希望的。

兩天以後,天色微明,在桅杆上瞭望的水手忽然高聲喊叫:“船!我看到一艘船。”

哥倫布從船樓過去,發現海麵上有一艘帆船正在向東駛去。他下令“尼納號”向那艘船靠近,那艘帆船也仿佛看到了他們,也在向這邊靠過來。

“‘賓達號’,那是‘賓達號’!”水手們大聲地喊著。

的確,那艘帆船正是“賓達號”,自從它在古巴島北岸神秘地失蹤以後,現在又在海麵上神秘地出現了。

當這兩艘船一前一後靠得很近的時候,從“賓達號”上放下一隻小艇,4名水手把馬丁送了過來,當他們爬上“尼納號”的繩梯跳上甲板時,哥倫布向馬丁伸出手,一如既往地歡迎了他。

馬丁滿臉羞慚地向哥倫布辯解說:“那一次的暴風雨把我們吹散,我一直都在尋找你們呢,絕對不是故意逃跑,務必請您原諒。”

哥倫布心裏何嚐不明白這是他的詭辯,但表麵上仍不動聲色,因為這時候爭吵起來不僅於事無補,反會引起不良後果。

兩艘船上的水手大部分是魯濱孫兄弟倆招募而來的,是他們的親戚、朋友,當初為哥倫布墊付航海費用以及調集船隻的也是魯濱孫兄弟倆。

再說,寬以待人、既往不咎是待人之道,隻要是對方還有點良知的話,必會因內疚而懺悔,這比責罰他更有效。

哥倫布以平靜而溫和的語氣回答他說:“我知道,隻要大家平安無事就好了。別忘記出發前你所發的誓言,回去吧,上帝是仁慈的。”

事實上,“賓達號”確實單獨地去尋找黃金,由於這一群人的公開搶劫,印第安人忍無可忍,便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衝突。印第安人雖然隻有弓箭和長矛,但他們人多、勇敢。“賓達號”有6名水手喪生,其餘的逃到船上。

這一次在返航途中和“尼納號”相遇,那倒是純屬偶然。馬丁來認錯,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哥倫布的態度,並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尼納號”和“賓達號”一前一後地往東航行,開始20多天,正好刮著強勁的西風,航行非常順利。

但接著就遇到了風暴,這次可怕的大西洋上的颶風,不僅哥倫布從來沒有遇到過,就是那些終年航海的老水手也都沒有遇到過。後來他們平安回到西班牙以後,談到這次風暴,仍然是心有餘悸,談虎色變。而且有的人表示,無論如何再也不參加哥倫布的第二次航行了。

“隆!隆!隆!隆!”一陣陣可怕的怒濤衝擊著“尼納號”,睡在床上的哥倫布突然被怒濤聲驚醒了,吊燈猛烈地搖晃,桌上的東西滑落滿地。

在狂風怒吼、驚濤拍擊聲中,哥倫布聽到瞭望樓上的船員聲嘶力竭地叫嚷著什麼。

哥倫布正想從床上坐起身來,但船身像蕩秋千似的忽上忽下,他立刻又被摔了回去。經過一陣掙紮,哥倫布穿上他的長筒靴,好不容易扶著門框走出了船長室,然後握緊鐵梯,東歪西倒地起身向上爬。

天空中繁星點點,海麵上的巨浪像聳立著的岩石,風聲、浪濤聲以及船員們的驚呼聲、嘶吼聲交織成一片。東北方連連地出現閃電,哥倫布知道這是暴風來臨的征兆。

一團團烏雲像黑色魔鬼在天空狂奔,成群的海鷗在低空亂竄。海浪越湧越高,船身在大海中猛烈地顛簸、搖晃起來。

海浪一會兒把“尼納號”舉上浪尖,一會兒又把它摔進浪穀。那狂怒的海浪,好像從天空蓋下來一般,撲上甲板,流進船艙。

哥倫布全身濕透了,他拚命抓住繩索,命令水手降下主帆和所有三角帆,堅守各自的崗位,他用盡了一切航海經驗和智慧,大聲呼喊著,指揮水手和風暴搏鬥。

狂風越刮越猛,雨點越下越密。海浪一次又一次要把“尼納號”掀翻。突然指揮艙上的小桅杆一下子斷成兩截,從半空中直插下來,差一點砸在哥倫布的頭上。

這時候,一個巨浪襲來,哥倫布用力地甩了一下頭,抹掉臉上的海水,鎮靜而沉著地指揮著船員們。天空也越來越黑,簡直像黑夜一樣,大海蒼天,一片昏暗。浪濤像一座座的小山,一波又一波地襲來,好像不把船吞噬掉就不肯罷休的樣子。

哥倫布和所有水手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掙紮著,他們隻有一個信念,一個目標,那就是不讓“尼納號”沉沒。

拋入大海的小木桶

船身在狂濤中搖擺,哥倫布艱難地用手給“賓達號”發出信號,意思是說:“不要離開本船。”

“賓達號”很快就收到了旗艦的信號,也回複說:“不要離開本船。”

兩艘小船在狂風怒海中搖搖晃晃,一麵前後呼應著,一麵互相安慰著,與狂風怒海作拚死的鬥爭。

但是,“賓達號”的信號燈卻在狂風中越來越弱,越來越遠,突然間猛地一個惡浪撲來,“賓達號”的信號燈徹底消失了。

哥倫布率領著船員們在大風暴中垂死掙紮了一個晚上後,終於迎接到了第二天的黎明。

“船長,‘賓達號’失蹤了。”一名水手說道。

“我知道,命令所有的船員們都快進船艙,趕快吃點東西,這鬼天氣看起來不像是會那麼早結束的,我們接下來有苦日子了。”

哥倫布站在船頭,看見海麵前方盡頭的水平線上,不斷有閃電閃過,他感受到了暴風雨來臨前的恐怖壓力。現在“賓達號”已經失蹤,就隻剩下“尼納號”獨自在怒濤中掙紮了。

果然,到了下午,天完全籠罩在一片黑雲之中,可怕的大風暴就像是要把海底的水給徹底翻卷起來一般,來勢凶猛,真好像發了狂。

有好幾次,“尼納號”的半截船身都栽到了水裏,眼看就要被大海吞沒,但海浪又把它推了上來。

已經有兩名水手被卷入大海,他們連呼救都來不及,就被凶惡的海浪埋葬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根本站立不住,為了避免再出事故,船員們個個都把繩索一端捆在腰部,一端捆在桅杆上,這樣萬一落水的話可以被拖救上船。

哥倫布率領船員們奮鬥了三天三夜,一個個筋疲力盡,但風暴卻一點也沒有減弱,主桅杆“吱吱嘎嘎”地響個不停,好像“尼納號”立刻就要裂成碎片一樣。

那些疲憊不堪的水手已經感到絕望了:“船長,我們要完了,再也回不到西班牙了!”

“船長,我們都要葬身海底了。”

“那就看上帝的意思吧!”哥倫布大聲地說。

“尼納號”上所有的船員,包括哥倫布在內,對於活著回去都不抱什麼希望了。

船艙裏的那兩名王室監督官,一邊在地上跌跌爬爬地亂滾,一邊不停地在胸前畫著十字,眼淚汪汪地望著掛在牆上的耶穌像。

哥倫布心想:我不顧貴族、官員等人的反對,堅定信念要前來探險,承蒙女王的信賴,力排眾議,她甚至把自己的珠寶變賣以供航海之用,這種知遇之恩一定要報答。沒想到,在回航途中竟然遭遇到這場可怕的風暴,以眼前的情況判斷,可能是凶多吉少了!還有,留在島上的40名部下,他們天天在盼望,盼望著我再一次出航,如果我們船覆人亡,他們也就永遠回不了故鄉了!

我的重大使命是向東方傳播基督福音,我要使西方和東方連接起來。如果我們遇難的話,這個聯係工作就此中斷,以後也就後繼無人了!

假使自己發現新陸地的消息能夠傳回國內,那麼將來肯定會有一些有勇氣和有誌向的人會遵循自己的足跡,再一次踏上印第安人的部落。

如果哥倫布能夠活著回去,那麼一切問題自然不複存在,但是眼下的情況……哥倫布心中暗自著急,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忽然間,一個念頭在哥倫布的腦海中閃過,書籍!對了,就是書籍,紙張,信息傳遞,一連串的詞語在電光火石間閃過哥倫布的心頭。

哥倫布費盡氣力,掙紮著回到船長室。他展開羊皮紙,準備寫一封信呈給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報告此行的經過以及遇難的情形。

由於船身晃動得太厲害,墨水瓶滑來滑去,而且哥倫布的雙手發抖,他隻能用繩子把自己捆在那固定的椅子上,在自己腿上墊一塊木板,鋪上羊皮紙。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勉強寫了一封字跡潦草的信函。在信函外麵注明,任何人撿到這封信專程送到西班牙國王手裏時,一定可以獲得重賞。

寫好信以後,哥倫布走下船艙,找了一塊布把寫好的羊皮紙裹起來,在外麵淋上一層融化了的蠟。他又找來一個裝酒用的小木桶,把這個小蠟包塞進去,封好以後,外麵再淋上一層瀝青。

最後哥倫布又來到駕駛艙,他站在那裏,望著烏雲翻滾的天空,心中默默地祈禱:“萬能的上帝,在我回到大海的懷抱以後,我希望歐洲人能夠得到我的信息,幫助我吧,仁慈的上帝。”

祈禱完畢,哥倫布便把那個小木桶高高地舉過頭頂,奮力地投入大海。小木桶在波浪洶湧的大海中一起一伏,逐漸向遠方飄去。

從那以後,哥倫布就用這個辦法,把自己的發現、航海日記或者信件塞在椰子殼裏,裹上瀝青,投入大海。

在哥倫布逝世350年後,1856年,曾有人在歐洲大陸的海灘上發現過這些神秘的椰子殼。

劫後餘生的“尼納號”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依是一件誰也捉摸不透的事情。

哥倫布做完了他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以後,回到駕駛室,安心地躺了下來。這時候,已過正午,紅日逐漸西斜,船員們經過一天一夜的折騰早已筋疲力盡,臉色蒼白,一個個東倒西歪地躺在那兒,被顛簸得滾來滾去,聽候命運的安排。

將近黃昏,西方出現了晚霞,風勢逐漸減弱,瘋狂般的波濤也慢慢平息下來。

“哈哈,船長,我們沒死,我們沒死。”

“船長,我們活下來了,哈哈。”

“我們還活著,哦,上帝,感謝您的仁慈。”

死裏逃生的船員們在哥倫布的領導下,大聲地祈禱、讚美,感謝神的恩典,使他們免於葬身魚腹。

大夥兒飽餐一頓後,除了掌舵及瞭望人員外,全都酣然入夢。說真的,這一次的大風暴實在把他們折騰得夠嗆,哪怕是哥倫布,也從未遇見過這樣強大的大風暴。

“尼納號”就在海麵上孤零零地漂泊著,一天,兩天,三天,這個時候誰也不想以後會怎麼樣,他們隻知道劫後餘生,現在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陸地!陸地!”

突然間,瞭望人員驚喜地大喊了起來。船上的所有人員都驚喜萬分,大家紛紛走出船艙。

這是亞速爾群島中屬於葡萄牙的聖瑪利亞島。雖然陸地就在眼前,偏偏趕上頂頭風無法前進,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的傍晚才靠岸。

再次登上歐洲的土地,尤其是經曆過一次特大風暴之後還能活著站在這片土地上,大夥兒的心情都非常激動,這比他們發現新大陸還要激動。

有的人躺在沙灘上一動不動,有的人激動地親吻著腳下的土地,有的人拉著當地的居民,喋喋不休地訴說著這一次的風暴……

從船上看去,港口附近有教堂的尖頂出現,哥倫布召集所有船員,說道:“感謝上帝,我們有驚無險地回到了歐洲。現在,讓我們誠心誠意地去感謝耶穌吧,一部分船員先去禱告,另一部分和我留下下來看守船隻。”

第一批船員成群結隊地到教堂去做禮拜祈禱,感謝這次遇險不死。當他們祈禱完畢,走出教堂大門時,看到一位葡萄牙軍官率領幾個士兵站在那兒等著他們。

他們心中納悶,深感詫異,隻見那個軍官走了過來問他們:“你們是從哪兒來的?”

“我們是屬於西班牙的哥倫布探險船隊,在回國途中遭受暴風的襲擊,被吹離航線而漂到這裏的。”

軍官一聽是哥倫布的探險船隊,馬上板起臉問:“哥倫布是哪個?站出來說話。”

“船長不在這裏,他還在船上,沒有上岸。”

“大膽,竟然敢在我麵前撒謊,快從實招來!”

“船長真的在船上,他說要留下來看守船隻。”

那名軍官一聽大怒,他以為哥倫布一定就混在其中,於是下令挨個檢查,但是發現真的沒有哥倫布的時候,軍官眯上眼睛,不知道在考慮什麼。

良久之後,那名軍官說:“既然哥倫布不在這裏,那你們就都被捕了,你,去叫哥倫布自己來出麵交涉,其他人,統統帶走。”

原來,葡萄牙國王獲悉哥倫布偷偷地出境,跑到西班牙,受到西班牙女王的援助組成探險船隊去尋找新航路後,他就動起了歪心思了。

葡萄牙國王心想,要是當哥倫布發現新陸地成功歸來的時候,先把他抓起來,那樣哥倫布尋到的財寶和新發現的陸地就都是屬於葡萄牙的了。所以葡萄牙國王秘密下令各島總督要密切留意島上的動靜,隻要看到哥倫布,就立刻把他抓起來。

哥倫布原本是打算為葡萄牙效力去發現新航路的,可是葡萄牙政府對他的建議不予重視,因此才懷著失望的心情轉往西班牙去求助。

如今葡萄牙國王竟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真是太卑鄙了!

當哥倫布在船上接到總督的通知後,怒不可遏,他回複使者說:“請你回去告訴你們的總督,如果你們不立刻把我的部下釋放的話,我就報告西班牙國王,派出軍隊來解救人質,如果因此引發兩國戰爭,責任可就由你們總督承擔。”

島上的總督被哥倫布這麼一嚇唬,隻好乖乖地把那幾名船員釋放。

1493年2月24日清晨,“尼納號”迎著朝陽,繼續向東行駛,一路上雖然不時出現山的影子,但是,哥倫布下令不得靠岸,因為他知道那都是葡萄牙的屬地,不能再冒險逗留。

就這樣,破爛不堪的“尼納號”在海麵上又順風順水地航行了好幾天。

不料,到了3月2日的傍晚,海上又刮起大風來了,已經破損不堪的小小“尼納號”哪裏還能夠經得起再一次的暴風襲擊。船上的大小帆篷早已支離破碎,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這時候已近午夜,電光閃閃,格外恐怖,天空又降下一陣驟雨,處境更加危險。哥倫布指揮全船人員奮力拚搏,終於度過了漫漫長夜。

天亮以後,驟雨雖然停止,但是風勢依然相當強勁,船員們實在疲憊不堪,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了。這個時候唯一的求生之路就是登陸,“尼納號”再也經受不起第二次的風暴了。

“尼納號”飄蕩到了離葡萄牙屬地拉施特落不遠的一個海岸。哥倫布明明知道前麵就是葡萄牙的塔加斯港,但是到了這種地步,為了求生,也隻好冒險一試了。

3月4日,飽經苦難的“尼納號”終於緩緩地駛進了葡萄牙屬地的塔加斯港。

幸好,這裏的總督似乎沒有收到葡萄牙國王捉拿哥倫布的命令,人們對這一群脫險的人們寄予無限的同情和關懷,還有人跑到沙灘上給這群勇士祈福,祝願大家平安無事。

劫後餘生的“尼納號”已經殘破不堪,船上的帆篷在兩次風暴後被海風撕得粉碎,帆篷的繩索也被強風給拉斷,船身受到了強有力的衝擊,這樣一條破破爛爛的船竟然能夠從遙遠的大西洋搖搖擺擺地駛進港口,真是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

“感謝上帝,感謝主。”

船員們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這一次的旅途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驚心動魄,縱然是老資格的水手也不見得能夠經曆這樣驚險的航程。

船員們紛紛跑到附近的教堂去做禱告,人們紛紛送上各種急需的物品,慶祝他們脫離危險。

“嗨,夥計,你可真是一個優秀的船長,像這樣大的暴風雨,我在這還沒有碰到過呢,你能夠率領孩子們平安無事地歸來,可真是了不起。”一個船長拍著哥倫布的肩膀,稱讚說。

“謝謝,這一路的艱險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的,太刺激了,感謝上帝。”哥倫布也笑著回答。

趁著在港口休整的機會,哥倫布一方麵把破碎的帆篷和船身略加修補;另一方麵寫了一封信函,派人火速地送交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讓他們早日得知發現新大陸的消息。葡萄牙國王的召見

“尼納號”停泊在葡萄牙港口的消息還是像風一樣傳遍了葡萄牙上下,關於“尼納號”這艘破碎的小船竟然能夠在狂風怒號中帶領著一幫勇士從新大陸歸來,人們不禁感到萬分的驚奇。

如果說“尼納號”是一艘製作精良、設備齊全的艦艇的話,也許人們還不會太過於驚訝。但是葡萄牙前幾天惡劣的天氣就連一些本地的航海家都險些葬身魚腹,而哥倫布的這艘破船竟然能夠平安歸來,這太令人驚訝了。

而當本地居民得知哥倫布他們是從遙遠的新大陸返航回來時,裏斯本沸騰了,“尼納號”這樣一艘破船成了“航海英雄”,立刻成為本地市民議論的焦點。

一批批的遊客從四麵八方趕到塔加斯港,他們紛紛走上“尼納號”,聽這些航海英雄們講述傳奇的航海故事。當葡萄牙人首次看到鸚鵡和印第安人時,他們驚呆了,這種從未見到過的種族讓他們感受到了造物主的神奇。

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早就從總督那裏知道了哥倫布返航的事情,聽說哥倫布在塔加斯港,這位國王就派他的執行官去召見哥倫布。

“上將先生,我們國王陛下請你到裏斯本敘舊,王後殿下也很想見見這些新大陸的人民,我們國王承諾,您的功勳戰船‘尼納號’在塔加斯港口的所有物資補給,都由王室免費提供,而且您可以隨便在這裏檢修。”執行官說道。

哥倫布心想,如果現在不去的話,萬一葡萄牙國王惱羞成怒,丟了麵子,到時候把他們殺掉,那可就不妙了,而且現在“尼納號”還沒有維修好,季節不太適合航行,還是去見一見好了。

哥倫布於是說道:“好的,我很樂意。”

哥倫布到達裏斯本,整個裏斯本轟動了,從他們進入裏斯本開始,無數的群眾紛紛站在街道兩邊圍觀那些神奇的鸚鵡和印第安人。街道兩邊站滿了人,房子上,窗戶上,甚至還有一些廣場的屋頂上,到處都站滿了人,人們紛紛圍觀,欣賞這一盛況。

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以最高級的禮儀接待了哥倫布,看著這位昔日葡萄牙國王的落魄求見者,現在卻是西班牙王國海上大將軍的哥倫布,葡萄牙國王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

“哥倫布先生,祝賀你,你的發現將是整個大陸的福音。”葡萄牙國王一臉真誠地說道,看不出他是真的祝福還是虛情假意。

“感謝陛下的祝福,那是一片偉大的大陸,那裏有數不清的黃金和各種神奇的物產,我們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探險,終於發現了各種各樣的黃金山,啊!那一整座山,都是金子堆成的,實在是太美妙了。”

哥倫布滔滔不絕地說著新陸地的廣袤和富饒,甚至於為了打擊當年葡萄牙國王不采取他的建議,他還隨意編造了幾個驚險的尋寶故事,而且誇大了所發現的黃金和珠寶的數量。

葡萄牙國王強忍著內心的激動和羞怒,如果不是怕得罪西班牙國王的話,他一定會像幾年前一刀子捅死他弟弟一樣殺死哥倫布。

但是葡萄牙國王不僅僅是一隻凶猛的獅子,他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他眯起眼睛,露出令人難以捉摸的微笑,說道:“哥倫布先生,感謝你發現了新大陸,按照我國與西班牙王國的協議,你所發現的領地和財富都將屬於葡萄牙。”

哥倫布沒有想到葡萄牙國王竟然無恥到這種地步,他和緩地說道:“國王陛下,我並沒有看到過那份協議,遵從我國國王的指示,我並未到達米娜堡,或者幾內亞的任何一個地方。”

葡萄牙國王被哥倫布的一句話氣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哥倫布對於新發現的黃金島避而不談具體位置,使得葡萄牙難以自行組織船隊前往。

狡猾的葡萄牙國王又單獨召見了那些印第安人,企圖從土著人嘴中探聽出黃金島的具體位置,因為言語不通,加之這些土著人都很聰明,葡萄牙國王大失所望,但還是每人賞賜一件長衫,以示恩惠。

不過從這些印第安人誇張的動作和“嗷嗷”大叫中,葡萄牙國王知道這些島嶼都很大,而且很富有。

當天晚上葡萄牙國王懊惱地砸碎了自己心愛的花瓶,高聲大叫道:“目光短淺啊,就這樣讓一個將吃到嘴裏的鴨子給飛走了。”

葡萄牙王後也很想見見這些新島國的居民,於是哥倫布又去覲見了葡萄牙王後。王後伸出她的纖纖細指,讓哥倫布和這些印第安人接受她的禮儀。哥倫布以騎士禮儀屈膝吻了王後的手。

哥倫布讓印第安人向王後下跪致禮,但是這些印第安人並不知道什麼是跪,於是他們就圍在王後身邊坐了一圈。

哥倫布又招呼他們去吻王後的手指,但是這些印第安人也不知道什麼是吻,他們就輕輕地輪流咬了一下王後的手指頭,把王後樂得“咯咯”大笑,那些嚴肅的貴族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當時宮中還有一名清秀的少年,他是王後的侍從,哥倫布的遠航和發現給這位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也要做一個偉大的航海家。

少年的名字叫做麥哲倫,他成了未來世界著名的環球航海家,為“地圓說”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英雄的凱旋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率領著“尼納號”重新回到了巴洛斯港,去年他出發的時候,帶著3艘船,而現在7個月過去了,卻隻有“尼納號”獨自歸來,哥倫布的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憂傷。

當“尼納號”開進薩爾基斯河,向右轉向布滿鬆林的鵬塔爾山角時,聳立在高山耀眼處的修道院立刻展現在哥倫布的麵前。

哥倫布的心中感慨萬千,8年前,他窮困潦倒,帶著兒子到修道院門口乞討一塊麵包和一杯水的時候,曆史的機緣就在這裏完成,慧眼識英雄的修道院院長為他鋪就了一條通往宮廷的康莊大道。

巴洛斯的市民們聽到他回來的消息,個個欣喜若狂。

“哥倫布回來了。”

“哥倫布勝利歸來了!”

“聽說他到達了好幾處盛產黃金的島嶼呢!”

“聽說他還帶回來新大陸的居民呢!”

“尼納號”沿著河流返回巴洛斯港,市民們競相奔走相告,教堂裏鍾聲齊鳴,全市喜氣洋洋,大家立即擁向碼頭去歡迎這位探險的英雄的歸來。

港口周圍,早已經站滿了等待的人群,有王室的常駐代表、修道院的院長和修士、市長、本市重要官員、貴族、騎士、海員、商人、工匠等,大家爭相慶賀遠航英雄哥倫布的歸來。

哥倫布舉起高高的帽子向他們致意,不禁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8個月前,他率船出航時,人們一致認定他會把這3艘船帶進魔海,肯定是有去無回,他們站在碼頭上淚眼相送。

曾幾何時,哥倫布曆盡了艱險重回這裏,卻受到他們如此熱烈的歡迎!想當初哥倫布帶著迪亞戈流浪到巴洛斯時,一貧如洗,形同乞丐,受盡奚落和譏嘲,市民們看到他,就轉過頭去吐口水……現在,歡迎的場麵竟是如此的感人!

現在,最讓哥倫布遺憾的,是那可憐又可恨的“賓達號”船長馬丁。

馬丁的船隻在風暴中被吹到了法國沿岸的皮斯凱灣。馬丁心想“尼納號”破破爛爛,肯定禁不住如此強烈的風暴,必定已經葬身海底。馬丁於是給西班牙國王寫了一封信,信中簡要地提到了新大陸的發現,並且說詳細情況要等他回去親自麵見國王陛下。

馬丁企圖將這份功勞占為己有。他得意揚揚地向部下誇耀說:“我已經把發現印度的經過,詳詳細細地寫信向國王和女王報告了。即使‘尼納號’沒有沉沒,哥倫布還活著的話,這份榮譽和功勞我們已搶先一步,你們等著接受巴洛斯市的盛大歡迎和國王的獎賞吧!”

但是馬丁沒有想到事情和他預想的完全不一樣。英明的西班牙國王直接拒絕了馬丁的見麵,並且批示說:“我們隻能聽取本次遠航總指揮官哥倫布本人的報告,至於你,隻能作為哥倫布的部下一同前來。”

馬丁又在海麵上逗留了3天,等到天氣晴朗的時候,他將船開進了巴洛斯港。可是一看到港內的情景,他立即變臉色了,原來他確定已經沉沒的“尼納號”,竟然已經停留在那裏了。

馬丁心中悔恨交加,羞慚得無地自容,他實在無顏再和哥倫布相見。但又有點害怕,萬一自己被哥倫布看到的話,會不會被抓起來?

馬丁悄悄地登岸,躲在家裏不敢外出。國王和女王已經獲知馬丁兩度叛離的事情,不過念在當初他在首航時的功勞,發一道政令斥責一下,也就了事了。

馬丁看到國王的斥責命令,心中懊悔不已,失望和後悔之餘,變得更加鬱鬱寡歡,不久就病逝家中了。

惡人得到了惡報,英雄凱旋的日子終於到來了。國王和女王陛下召見哥倫布,令他返回巴塞羅那。

4月的陽光普照大地,春光明媚,春暖花開。

首都巴塞羅那的市民們一清早就擁在通往王宮的道路兩旁,等待哥倫布一行人的來臨,個個都想一睹哥倫布的風采,大家都興高采烈地議論不休。遠處傳來一陣騷動,勝利返航的隊伍出現了。

這一行列以六位頭戴羽飾、上身赤裸、畫滿怪異花紋的土著人為前導,水手們扛著鸚鵡鳥籠以及各色奇怪的土特產跟在後麵。

哥倫布昂然騎在馬上,行走在隊伍的最後麵,他微笑著向路旁的民眾打招呼,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進王宮。歡迎的人群中響起如雷的掌聲和歡呼,場麵之熱烈,可說是空前絕後。

行列將接近王宮時,那些貴族、大臣們早已站在宮門前等候多時,哥倫布立即下馬,率領著整齊的行列神情肅穆地步入王宮。

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端坐在寶座上,麵露微笑地接見哥倫布。文武大臣和眾多貴族全都肅立兩旁,偌大的宮殿內鴉雀無聲。

哥倫布緩步向前,莊嚴肅靜地向國王及女王陛下行最高敬禮。 國王和女王給了他最高的待遇,讓他坐在他們和王子胡安中間。

哥倫布坐在旁邊的一把椅子上,介紹著這次遠航的經曆、見聞。

能夠坐著和女王說話,這在當時是最高的禮遇,簡直使一些大臣們感到羨慕和妒忌,所以他們的臉上就不自主地流露出不滿和輕蔑的神色,這也為哥倫布後來的厄運埋下了伏筆。

哥倫布恭恭敬敬地報告說:“托國王和女王陛下的福,總算未辱使命,發現了印度,並且把沿途的若幹島嶼歸入西班牙的版圖。”

“這一次的發現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如果陛下準許臣進行第二次探險,必將獲得更加廣袤的土地和更為豐富的黃金,為陛下增加更多的財富和版圖,同時傳播基督的思想,讓土著人沐浴在基督的陽光下。”

國王這一次十分爽快地說道:“完全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