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鎏星當著小張的麵說道:“當然可以,但是我要在警局裏麵收。”
對方為了息事寧人,直接轉賬,最後簽字結束後,那個人男人離開,沈鎏星看著支付寶裏麵的錢笑著對小張說道:“我請你喝下午茶。”
小張收好記錄簿,直接搖頭,說道:“不需要,你把錢要回來就好。”
沈鎏星直接不願意了,說道:“這個錢可是你幫我要回來的,再說了,他錢給多了。”沈鎏星一句話直接讓小張錯愕,連忙問道怎麼回事:“對方當時騙你的錢不是這些嗎?”
沈鎏星搖頭,笑道:“當然不是了,當時我隻是花了五千買的手機。”
“七千二,你獅子大開口!”小張不理解,繼續道:“還當著我的麵收人家錢,你這是黑吃黑。”
沈鎏星卻不以為意的說道:“對方也可以不給我的,但是他做賊心虛,自然不敢說我當時賣你的時候是五千,所以我才鑽了這個空子的,也要讓騙子長個記性,不要以為全世界的人都好騙。”
小張明知道沈鎏星的做法不對,但是他卻不知道如何反駁她,看著沈鎏星如同會說話一般的眼睛,他看的怔住了。
因為最近也不是很忙,小張理所應當的請假了,終於迎來假期的到來,他還是挺興奮的,因為天氣回暖,他早上爬山的時候穿的有點多,剛好山下就是一處學校,莫名的他還是選擇去學校吃點東西順便買點水喝。
學校的氣氛顯然有些奇怪,因為每個學生的步伐都走的很快,有的甚至在跑,這些原本小張是不在意的,可是接二連三他都有被撞倒,身子左閃右閃的依舊沒有用,無奈他隻好伸手去拽了一個同學,語氣十分客氣的說道:“打擾一下,我想問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情?”
被抓住的同學顯然是很著急,她微微頓住一下子,然後說道:“大叔,是這樣的,國三班的沈鎏星今天口才辯論。”
小張終於放開了那個學生,因為他被震驚到了,現在他才二十六歲,可是卻被一個大學生叫大叔,他承認因為經常要出警,所以他曬得比較黑,但是他還是警局的顏值擔當好嗎,嗯除了陸旭之外,她怎麼可以這麼侮辱自己呢,正當小張天人交加的時候,他才反應過來,等一下,對方剛才說了什麼,沈鎏星?難道是那個沈鎏星?
辯題:(正方)錢是萬惡之源
(反方)錢不是萬惡之源
正方:漢中大學
反方:秦漢大學
主席:蔡縈
首先有請正方一辯沈鎏星同學發言,時間是3分鍾,請。(掌聲)
沈鎏星: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各位觀眾,大家晚上好。《聖經》中“失樂園”的故事和中國先賢孟子的教誨都說明了人之為惡並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誘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那麼,外在誘惑如此之多,為什麼偏偏是錢成為了萬惡之源呢?
第一,錢具有與任何商品進行等價交換的現實合法性。一方麵,錢既是財富的象征,又是一般等價物。它具有無限的效力,因此能煽起人的無窮貪欲。但是另一方麵,每個人對於金錢的占有又都是有限的,無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正是金錢這種效用無限性和占有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使它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能激起人心中的非分之想,從而使人迷失良知,墮人邪惡。
第二,錢不僅可以在商品領域呼風喚雨,而且可以使非商品也商品化。它不僅是物質財富的象征,而且成為了精神價值的籌碼。權力、地位可以用錢購買,貞潔、名譽可以公開出售,人性、尊嚴被待價而沽,甚至天理、良心也染上了銅臭之氣。莎士比亞早就揭露道:金錢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正因為金錢具有如此混淆是非,顛倒乾坤的無邊法力,它才成為了滋生種類繁複,數量極多的罪惡肆意蔓延的深刻根源。
第三,人對錢的崇拜還異化了人與錢之間的關係。錢本應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工具,但在現實中,卻被人們當作了頂禮膜拜的上帝。因為錢,人們迷失於這光怪陸離的物欲世界;因為錢,人們喪失了內在良知卻還渾然不覺;還是因為錢,人生價值和人性尊嚴都被當作了犧牲品(時間警示)供奉到了拜金主義的祭壇之上。(人創造了金錢,卻又對自己的創造物頂禮膜拜。當錢從手段上上升為目的的時候,人卻從主人淪落為了奴隸。誠然,是有人能在金錢麵前保持清醒,但是這是因為他們主觀上有道德良知的呼喚,客觀上又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有人對病毒免疫,就否認病毒是病的根源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有人能在燈紅酒綠麵前潔身自好,就否認錢是萬惡之源。)錢作為工具,的確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問題就在於現實中,它已經被人們當作了目的本身在看待。但是,當崇尚自由的人類精神已經被縛上了黃金鎖鏈的時候,他還能自由飛翔嗎?謝謝。
小張在主席台下看著沈鎏星在台上義正言辭,果然被她的自帶光環給吸引了,不由的找了一個椅子坐下。
下來我們來聽聽反方一辯陳勳亮同學是如何破題立論的,時間是3分鍾,請。(掌聲)
陳勳亮:謝謝主席。大家晚上好。對方辯友剛才告訴我們,錢之所以是萬惡之源,因為她把錢等同於目的了。那我想請問二辯一個問題,我今天奉公守法地去追求錢,錢也可是我目的了,請問錢成為萬惡之源嗎?第二,對方辯友告訴我,錢有時不是萬惡之源,是因為有法律的製約。我想請問各位,法律是製約錢不賺,還是製約我們行為的準則呢?如果是製約行為的準則,那錢還是萬惡之源嗎?
接下來,且讓我開宗明義,解釋一下辯題的幾個重要定義吧。錢其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它是一個不具主動性的交易媒介。而惡則是一個價值上的破壞,行動上的破壞。而我們所謂的源,就是事情的起源和根本。(《辭海》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所謂的萬惡之源就是一切惡的根源。而我們今天不想在辯論場上為了定義做這無謂和無休的爭執,所以必須回溯原點。而我們知道,“錢是萬惡之源”其實源自於英文的一個俗語,請恕我用英語來說: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這其實是源自於《提摩太》第六章第十節。他告訴我們,其實錢是一切全部惡之源。)所以對方辯友要告訴我們錢是萬惡之源,就得告訴我們,其實一切惡的根源是由錢導致出來的。我方認為,不是。因為錢根本就無法達至是萬惡之源的兩個特性:第一,它無法告訴我,錢如何全麵性地涵蓋一切惡源。第二,錢不能夠具有源的根本性。如果對方辯友說,錢是根本的話,錢是萬惡之源的話,那就請你解答我方以下的四大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