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簡 介(1 / 1)

人 物 簡 介

生卒與經曆

華羅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氏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華羅庚於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自幼貪玩,學習成績並不好,13歲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後來深深愛上了數學,並表現出極高的天賦。

1925年初中畢業後,華羅庚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為家境貧寒而輟學,回家後刻苦自修數學。

20歲時患傷寒病,造成左腿殘疾。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1936年,他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進修。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華羅庚赴美國工作,一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在置身於數學研究工作的同時,還注重人才的培養。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華羅庚把數學方法應用於實際,篩選出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率團到日本訪問,最後因為心肌梗塞而在講台上逝世,享年74歲。

成就與貢獻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鬆

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的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與方法。

華羅庚在生前發表專著與學術論文近300篇,解決了一些世界數學史上長期未能攻破的難題,為數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他身體力行,親自去27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20年之久,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地位與影響

華羅庚被稱為“中國數學之神”“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數學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100人物之一”。他還被認為是中國計算機界的兩位功勳科學家之一,為計算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華羅庚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為矩陣幾何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世紀40年代,他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曆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華林問題及塔內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華羅庚開創了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科學人才,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