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之父(3 / 3)

正當路德維希無計可施之時,阿爾弗雷德來信了。

“親愛的哥哥,這場火災,讓人萬分惋惜。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千萬別灰心,我相信您有能力重新站起來。關於資金方麵,我來解決,您不必擔心。”

讀了弟弟的信,路德維希喜出望外,為工廠重建忙碌起來。不久巴庫煉油廠又恢複了以往的規模。

路德維希在阿爾弗雷德的支持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並在石油事業上留下了輝煌的成果。

商戰中申請專利權

對諾貝爾來說,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他的發明。他要親自辦理這方麵的事務,特別是那些化學專利權。

19世紀80年代,歐洲國家由於政治形勢,急於得到一種威力更大、冒煙更少的炸藥。

諾貝爾曾從事過改進老式炸藥的工作,旨在創造一種效能盡可能大的民用礦業炸藥。這時他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研製無煙炸藥的行列。他通過闖賽璐珞物質這條路,經過8年的研究,達到了目的。

這種賽璐珞物質由同樣分量的硝化甘油和硝化棉,加上10%的樟腦構成。諾貝爾認為,將這種賽璐珞裝在火器裏,它就會以緩和的燃燒率進行燃燒。

如果用這種物質代替黑色火藥的話,這種緩和的燃燒是有必要的,而且比黑色火藥優越得多:它產生巨大的力量,卻不留下任何渣滓,而且是無煙或非常接近於無煙的。此外,它還可以無限期地儲存,並且價格便宜。

自1887年至1891年間,諾貝爾取得發明專利權後,把他所發明的這種無煙炸藥公之於世。

早在1875年發明的爆炸膠,是硝化甘油與硝化棉的混合物,而這一次的新發明卻是通過結合兩種炸藥製成的新型炸藥;而這種新型炸藥又是不會產生濃煙的,除非在密集的岩層中,用數學般的精確控製來點火燃燒。

諾貝爾向法國炸藥壟斷組織“炸藥與硝石局”申請這項專利,但因為同政界有勢力的人士關係不睦,遭到拒絕,諾貝爾隻好將視線轉向了其他國家。

這個時候,最重視諾貝爾發明的是意大利,意大利政府希望能與諾貝爾建立商業往來。諾貝爾欣然接受了政府的要求售貨給意大利。

法國陸軍司令氣勢淩人,說:“諾貝爾真是個危險的小人,他住在我國境內並且做起生意來,如今還想把重要的軍事裝備賣給其他國家。如果再不加以製止,恐怕利益將盡歸他國!”他們決定要先下手為強!

向諾貝爾購買飛行炮彈的意大利政府進一步希望在國內製造這種新火藥。於是要求諾貝爾出售專利權,並請教他製作方法,諾貝爾欣然應允,以50萬裏拉作為交換條件。

諾貝爾把火藥製造法售予意大利。並建立了一個專門製造這種炸藥的大型生產部,1889年簽訂了300噸的交貨合同。

這件事當然會引發政治幹預和法國人的激憤。報界對諾貝爾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他被公開指控盜竊國家機密,被誣陷從壟斷局炸藥研究實驗室裏偷竊了機密。

法國陸軍司令正式下令處置諾貝爾。他們決定以違反法國火藥公賣法,封閉他的工廠,並將所有機械工具等一律沒收。法國政府開始以如此卑下的手段對付一個對世界有偉大貢獻的發明學者。

一天早上,警察突然闖入了諾貝爾工廠的實驗室。

“這是怎麼回事?”諾貝爾深感詫異地問道。“你違反了火藥公賣法,現在我們要查封你的工廠。”警員念著查封書上的理由。

諾貝爾勃然大怒地說:“真是笑話!什麼叫違反公賣法?我多年來一直從事這一行業,曾給法國帶來不少利益,你們竟來封閉我的工廠,簡直無理取鬧!”

“你不必多費口舌,我們隻是奉命行事罷了!”警察們開始動手執行任務,諾貝爾向他們提出了嚴厲的抗議。“這是我私人的研究室,不屬於工廠任何一個部門,你們擅闖民宅,難道不怕違犯法令?”

警察對諾貝爾的抗議毫不理會。他們一擁而入,把藥品、實驗器具以及小型大炮通通帶走。

“真是無法無天、豈有此理!隨便捏造一個罪名誣告我、破壞我的工廠,火藥算什麼?真正會遭受重大損失的是你們法國,我也不想逗留在這種國家了!”

諾貝爾受到坐牢的威脅,實驗室又被警察搜查並封閉,擁有槍炮和進行試驗的許可證被吊銷,工廠裏正在進行的混合無煙炸藥的生產也被禁止,已經製成的試驗用的炸藥遭到沒收。

在這種情況下,諾貝爾的正常研究工作中斷了,他情緒沮喪、心情沉重,決定離開這個國家。

在拜訪了哥哥羅伯特,並且到阿維利亞諾、阿迪爾和克魯梅爾的工廠進行各種安排之後,1891年,諾貝爾趕回巴黎,帶著所有未被沒收的實驗儀器和私人財產,毅然離開了法國,遷居意大利。

諾貝爾由於無煙硝化甘油炸藥,即混合無煙炸藥的發明,引起了很多國家的濃厚興趣。黃色炸藥時代的老敵手阿貝爾教授也和諾貝爾成了好朋友。誰知,這卻成了諾貝爾一生的遺憾。

1888年,英國政府組建了一個炸藥委員會,負責調查對軍用有影響的炸藥。

阿貝爾教授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他以委員會的名義與諾貝爾聯係,要求他將自己的發明盡可能完整、秘密地提交給委員會。從1888年秋至1889年秋,諾貝爾先後提供了混合無煙炸藥的配方、生產方法、樣品的完整情報。

阿貝爾教授研究諾貝爾發明專利權的處方後認為,樟腦的揮發性太強,是一種不適宜的成分。諾貝爾隨後提出了用丙酮來作為替代物等建議。

阿貝爾又告訴他,不溶解的硝化棉比諾貝爾用的可溶硝化棉要好得多,可溶硝化棉的特性太變化無常了。

從此以後,阿貝爾不再將進一步的情況通知諾貝爾。他自己開始研究改良型炸藥,最後取名為“線狀無煙炸藥”。

這項發明,立即在英國和其他幾個國家登記了發明專利權。在英國的發明專利權移交給了國家,而在其他地方的,則作為發明者私人的財產,後來曾以可觀的利潤賣給了各國政府。

由於阿貝爾教授的聲譽和良好關係,這項專利登記當時能夠一度保密。在國家委員會的推薦下,阿貝爾使英國陸軍和海軍采用了線狀無煙炸藥,並且擁有使用它的獨占權利。

當諾貝爾炸藥公司取得諾貝爾的混合無煙炸藥專利權後,向國防部提供其他的炸藥時,阿貝爾的行徑暴露了,線狀無煙炸藥是怎樣演變出來的,也被當時的人們看清楚了。

諾貝爾公司自然把這件事看成是違背發明專利權的行徑,並且提出了抗議。打算同這種身居高位、蓄意行事並且有恃無恐的對手通過“友好的訴訟”來解決問題。

1892年,訴訟案首先在平衡法院審理,1895年,被提交到上訴法院和貴族院,拖了很長時間,案件引起了轟動,英國的報刊也展開了熱烈的辯論。

然而,經過大量的推斷,所有的法庭都駁回了諾貝爾公司的索賠要求,並勒令其支付28萬英鎊的訴訟費。理由是在諾貝爾發明專利權的登記上,曾將配方含糊地寫為“以可溶著稱的那種”硝化棉成分,這被雙方的證人和專家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解釋。最後,法院判決說,這種表達意味著不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不可溶解的”硝化棉在內。

但是,在案子的審理期間,諾貝爾的開創性工作也被人們普遍了解。諾貝爾也得到了精神上的補償,當時的高等民事法官凱伊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這樁案件中,我不能不對原來的發明專利權持有者表示同情。相當明顯的是,一個被允許爬到巨人背上的侏儒,能夠比這位巨人本身看得更遠些。諾貝爾先生搞出了一項偉大的發明,這項發明在理論上是卓絕的,是一項真正偉大的發明。

之後,一位聰明的化學家得到了這項專利品的詳細說明,仔細閱讀之後,發現實際上可以使用同樣的物質,改用其中之一,就會產生相同的效果。

遺憾的是,想從諾貝爾先生那裏拿走發明專利權的價值,卻是辦不到的事情。

諾貝爾對這場訴訟中的法律和官僚主義進行了尖銳的評論:

對於這場官司在金錢方麵的損失,我可以不去注意,但卻難以抑製我的極大厭惡。

人們說,牛奶灑了,哭也沒有用,這件事也是如此。但一個國家做了非常不公正的事情,卻不能不使我產生憎惡的感情。

一種健康的是非觀念,不應該是從民眾上達於國王,而應該是從最高點向下傳布才對。整個線狀無煙炸藥訴訟的道德,正像哈姆雷特所預示的那樣:國家法律中的某些東西已經腐爛了。

打造炸藥商業帝國

19世紀70年代,諾貝爾的公司、工廠幾乎遍及整個歐洲和美國,他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為此,諾貝爾學習並精通幾種語言,經常周遊各國,長期待在國外。

諾貝爾常說:“我的故鄉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我則到處工作。”但他深知自己是一位瑞典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放棄瑞典國籍。

在1865年至1873年期間,諾貝爾的家、實驗室和事業的焦點是在漢堡。當企業有了大規模的發展時,為了更好地改組在西歐的企業,他遷居到巴黎。巴黎是歐洲大陸活躍的商業和文化中心,他對這座城市留有美好的印象。

40歲的諾貝爾在埃特瓦爾附近的上流社會居住區買下了馬裏科迪大街一座漂亮的小公館,這也是他買下的第一座長期住宅。公館裝飾得大方、舒適,有雅致的會客室,漂亮的馬車與馬棚,還有一個設備良好的小實驗室。他第一次聘請了一位私人助手弗侖巴克,而他自己的精力則集中於矽藻土炸藥。

諾貝爾現在的本意是想獻身科學,對他的發明進行改進。可是公司的龐大,最終使他成為一個嚴格的老板和大規模的組織者。

當時,諾貝爾公司正在同外部企業進行著激烈的競爭。雖然在生產中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但他的工廠還存在一定優勢。與其他工業相比,諾貝爾工廠的工資較高;安全措施及工人某些不尋常的社會福利在當時也處於領先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活著的時候,他的工廠沒有發生罷工或關廠的現象,甚至在危機時期,其他工業企業常常鬧罷工的時候,諾貝爾工廠也沒有這種情況。

不久,他的工廠之間也開始相互爭奪市場,特別是在歐洲以外的國家,企業內部出現了不體麵的競爭。這意味著在1873年至1885年間諾貝爾要不斷取得合作與妥協,創立一個更加嚴格的組織。

管理機構的改組牽扯了方方麵麵的利益,在各個國家都表現出了不同的形式,這又一次體現了諾貝爾的精神。

在法國,1875年,諾貝爾的所有工廠都轉歸一個新建立的“黃色炸藥和化工品生產總公司”,總部設在巴黎,資本為300萬法郎。諾貝爾還在巴黎成立了“黃色炸藥製造辛迪加”,這家國際技術谘詢機構為所有黃色炸藥公司服務,由當時黃色炸藥製造方麵的一流專家、瑞典人阿拉裏克·利德伯克負責。

同年,新公司“諾貝爾炸藥有限公司”成立,擁有股金24萬英鎊。對於老公司的全部財產,均以股票的形式償還;新公司的股票,還作為分紅發給原來的股東,當然,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也可以領取現金。

僅僅4年的經營結果,英國的黃色炸藥公司的股票價值就增加了10倍,這是這些發明的重要性和產品受歡迎的明顯證據。

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大規模的企業合並。1886年,諾貝爾組建了英德和拉丁兩家托拉斯公司,為後來在工業和商業方麵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德國托拉斯“諾貝爾黃色炸藥托拉斯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倫敦,股金200萬英鎊,先後由13家分公司組成。諾貝爾負責了這項巨大的協調工作。

由於強烈的分散意願,英德托拉斯經過長達25年之久的協議,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強權政治停止了這個國際公司。

在後來的1915年,英德托拉斯的財產被各國的股東瓜分。英國的股票持有者再次從“諾貝爾炸藥公司”,而不是從托拉斯領取他們的股票。這家公司在英國及其殖民地保存了很多附屬公司。

同德國的情況一樣,它在英國的工廠,現在被政府強行改變到幾乎百分之百的軍工生產,從而成為戰爭期間帝國防禦和戰鬥力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整個組織良好的國際卡特爾網,曾以其相互有利的協定服務於世界各個角落的和平工業,而現在也被拆散了。以同樣的黃色炸藥和混合無煙炸藥專利權為基礎的炸藥工廠,實際上存在於每個國家。

其中很多完全為諾貝爾所有的公司,像其他國際公司的情況一樣,由於命運的譏諷,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局麵。

在英國和其他所有協約國家,也包括美國在內的諾貝爾公司,有義務集合工廠與研究中心等一切為它支配的手段,來同在德國和其他軸心國的諾貝爾公司進行戰鬥;反過來說,情況也是這樣。

一場工業上的總體戰對總體戰;雙方陣營裏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知道,他們可怕的毀滅工具什麼時候會將他們自己和他們所有的財富摧毀。對於大家的損失是沉重的,諾貝爾公司遭受的損失也不小。

1918年11月停戰之後不久,英國人在嚴重的衰退時期運用技巧,將以諾貝爾炸藥公司為核心的整個英國炸藥工業合並起來。他們所有的公司加上對手公司,總共23家產品各不相同但卻有著同樣利益的公司被合並到一家巨大的托拉斯“炸藥貿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自己的曆史學家把這稱為“在英國炸藥工業曆史上最重要的發展”。

然而,幾年之後它發現,諾貝爾的名字是有著商業價值的一塊工業質量招牌,而且是這家托拉斯公司丟不得的一份曆史和傳統財富。

因此,這家托拉斯的名字在1902年改為“諾貝爾工業有限公司”,其股票資本為1800萬英鎊。此後不久,它的總部設在倫敦白金漢宮堂皇的“諾貝爾大廈”。

在20世紀20年代,這個集團包括17家經營炸藥及其副產品的英國大型企業,加上生產無數產品的附屬公司和工廠。這樣一來,在它合並的第一年,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就有54家企業和93座工廠。

到了1926年,諾貝爾工業公司同3家英國大化學公司布倫納與蒙德公司、聯合堿業公司和英國染料公司合並在一起,形成新的強大托拉斯,即“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從1939年至1948年這10年期間,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被強行變成了軍工企業,這家組織受到了限製,一切都是在一座“玻璃監獄”裏進行,生產日見萎縮。

自1945年至1953年這9年裏,公司繼承了諾貝爾的精神,克服了衰退、限製、缺少資金及貨源等困難,重獲生機。

現在,帝國化學工業公司這棵果樹已經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了。公司給予諾貝爾高度的評價:

諾貝爾公司總部為它的名字、曆史和它的創始者諾貝爾感到非常自豪。這位大發明家是一位少有的天才與多產的發明者,是對於商務異常機靈的人,而且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阿迪爾的研究工作,仍然從他那裏受到很大鼓舞。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整個而不是在任何特殊地方有關炸藥研究與發展的進程,那麼,就會發現其真正的源泉,正是諾貝爾從1862年以來在利用硝化甘油方麵親自做的那些努力。

在世界其他方麵,19世紀80年代,受到法國革命和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廣大的拉丁美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地區。諾貝爾及時捕捉了這一市場信息。

在完成了他的重要新發現爆炸膠的研究後,在巴黎郊外的塞夫蘭-利夫裏,建立了一座更現代化的大型實驗室。他打算在這個安靜的地方繼續他的研究工作。

然而,事與願違,他在商務和組織方麵的公務再次侵占了他的試驗時間。

1881年,諾貝爾回到巴黎,對法國的企業進行了改革,使企業在未借貸也沒增加資本的情況下,還清了全部建廠費用,積累了1000萬法郎的儲備金。這為資助其他公司提供了方便。

1887年,諾貝爾為調整拉美公司內部之間不健康的競爭,將法國總公司,西班牙、葡萄牙及瑞士和意大利公司,包括他們的附屬公司整合為一個卡特爾,命名為“黃色炸藥中央公司”。從它在巴黎的總部伸向遙遠的地方,股金為1600萬法郎,巴布是這家托拉斯的總經理,諾貝爾擔任名譽董事長。

這個公司對於有關國家的原料和價格進行了控製。為了進一步保險起見,它還同倫敦英國—德國托拉斯一道,成立了一個調節價格和地區的總卡特爾。

1927年,“總公司”改名為“諾貝爾法國公司”,其股金增至2100萬法郎;30年後,這家公司取得了三家法國大公司的多數股票,它們是烈性炸藥總公司、塑料公司和雷伊兄弟公司,它所擁有的股金總額因此增至三億八千萬法郎。

1928年,“諾貝爾法國公司”與一家同類的主要公司“波澤爾—馬利特拉公司”合並,合並後的名字為“諾貝爾—波澤爾公司”。該公司在1906年擁有的股金達三十三億八千三百萬法郎,控製著法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的18家重要工廠,從事著5個主要方麵的業務:電冶金、電解、工業化學、炸藥以及技術製鹽。

自1887年後的70年來,“黃色炸藥中央公司”這家托拉斯,一直保持它作為有決定性作用的公司地位,資本也不斷增加,而且在其他拉丁語國家的頭號大公司,如“西班牙諾貝爾黃色炸藥公司”“意大利—瑞士諾貝爾黃色炸藥公司”和“瑞士烈性炸藥公司”等也擁有控製權。

在1926年後的幾年裏,中央公司在英國的“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中曾經擁有大量控製權,後來又對杜科公司、伊索裏爾公司等公司實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