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拓展法國市場
1868年,諾貝爾來到巴黎,但他在法國申請開辦公司和工廠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因為法國當時實行國家專賣政策,這是為生產和銷售炸藥而製定的政策,這也包括硝化甘油和安全炸藥,所以法國政府當局開始時對諾貝爾加以阻攔。
早在青少年時期,諾貝爾就在他的歐美之旅中來到法國巴黎,那時巴黎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法國既是他的初戀之地,也是他非常喜愛的國家。
所以,當諾貝爾的炸藥事業在瑞典和德國有了初步發展之後,就非常想把發明引進這個國家,並開辦達納炸藥公司和工廠。
在諾貝爾謀求用硝化甘油打破黑色火藥在法國的壟斷地位的這段時間裏,他與巴布結識。巴布當時在協助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冶金廠,名為“巴布父子鍛鐵公司”,地址在離南錫不遠的裏弗爾頓,他比諾貝爾小3歲,他倆一見如故。
兩人在1868年5月簽訂合約,組成一家公司在法國開發利用諾貝爾的發明,諾貝爾出技術,巴布提供所需資金20萬法郎,預先提出資本總額6%作為利息並享有均分紅利的權利。他們之間的合作一直延續到巴布在1890年去世前,並不斷擴大合作事業的領域。
1869年12月,巴布到法國管理專賣的財政部,請求允許從國外輸入1噸安全炸藥供試驗用。他於1870年5月又與財政部洽談在法國建造一家安全炸藥工廠。在與財政大臣辯論時他指出:國家壟斷的結果便是讓黑色火藥獨霸市場,任何正當的理由都無法使政府準許高效爆炸藥的生產。
但是各大壟斷工廠都以最強大壓力反對批準這些請求,政府還是不同意諾貝爾和巴布在法國境內設置炸藥工廠的請求。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巴布應征入伍,作為炮兵上尉上了前線。在戰爭中,法軍不敵普魯士軍隊的進攻。法國的總參謀部驚恐地發現,德國的工兵使用了法國不予理睬的新爆炸物黃色炸藥來炸毀法國的堡壘和橋梁。
埃德蒙·雷鮑夫元帥發出警告說:在這場戰爭中使用它已經為時太晚。經過很多糾紛之後,國防部長利昂·甘貝塔戲劇性地乘坐熱氣球到達圖爾的幾天後,以現在的“第三共和國”而不是原來“帝國”的名義,命令巴布的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座黃色炸藥工廠。
於是,諾貝爾這座接受6萬法郎國家贈款的法國工廠,終於在1871年春注冊落成,工廠建在遠離戰區的法國南部靠近旺德勒港的保利勒。國防大臣勒波夫命令巴布立即著手生產製造這種高效炸藥。
1871年3月工廠開工,3月16日由保利勒運出第一批安全炸藥,在很短時期內大量運到法國軍隊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諾貝爾一貫厭惡戰爭,他沒料想自己在法國的工廠竟然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停戰後,巴布成功地把安全炸藥用於鐵路、建築、公路、開礦和采石中,他們的產品不僅在法國銷量劇增,而且還外銷瑞士等國。
巴黎公社的活動以及自製炸彈的恐怖活動,使法國政府對一切新型炸藥產生一種恐懼感,因此在1871年6月19日,國會決議,禁止民間製造一切炸藥。
巴布接到通知,令保利勒工廠停工。巴布雖為此提出抗議,並代表合夥人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還特別強調了炸藥在和平產業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要政府不能因噎廢食,卻未被理睬。經過多年的洽談,法國才又允許民間生產及銷售炸藥。1875年保利勒工廠才恢複開工。
巴布在利弗頓的一座臨時工廠被允許進行純粹為了出口的生產,產品主要銷售於比利時等地,無疑也包括向德國人占領法國的地區出口。
諾貝爾和巴布在瑞士弗魯倫附近的伊斯萊滕和西班牙比爾巴鄂附近的加答坎諾各建了一座工廠。加答坎諾工廠1872年10月前生產一直很活躍。安全炸藥輸入意大利最初是從保利勒,後來是從伊斯萊滕和布拉格附近的紮姆吉。
漢堡的諾貝爾公司早在紮姆吉建成了一座安全炸藥工廠。不過意大利不久也感到需要在國內有一家安全炸藥工廠,於是1873年在都靈附近的阿維裏安拉建成一座工廠。
諾貝爾在巴黎期間,與巴布合夥的法國諾貝爾公司共開辦了7家。1875年,諾貝爾和巴布決定在巴黎建立一個科學顧問理事會,以備各國安全炸藥工廠之需。
在此後幾年裏,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以及瑞典和挪威完全獨立的公司都求助於這一理事會。
排除障礙建廠英倫
英國是諾貝爾首次在國外並且最廣泛地請求保護其發明專利的國家。他在1863年和1864年在英國獲得利用硝化甘油作為一種炸藥的專利;1867年5月7日,獲得安全炸藥的專利;1869年2月12日又取得硝石和碳或碳氫化合物與硝化甘油混合成的安全炸藥專利。
但當諾貝爾取得硝化甘油炸藥專利後,卻得不到生產的專利,硝化甘油最初隻能從克魯梅爾工廠輸入英國。
諾貝爾在英國遇到的困難與在法國遇到的困難不一樣。他在法國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政府的壟斷行為,而在英國遇到的困難則主要是來自政府的禁令和同行的排斥。
在英國硝化甘油炸藥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被充分認可並獲準製造。1866年2月13日,諾貝爾到英國介紹新炸藥,溫克勒寫信說按照他的吩咐,共12箱、每箱重25磅的炸藥正運往倫敦,同年2月26日又運去“油、雷管和彈藥筒”。
1866年4月,諾貝爾經過英國去美國,之後又返回倫敦,打算在倫敦附近建立一所硝化甘油站。
可是英國當局對硝化甘油以及含硝化甘油的安全炸藥等仍抱懷疑態度。1869年8月11日,英國議院通過一條法令,禁止在英國製造、輸入、銷售和運輸硝化甘油。這條禁令包括所有含硝化甘油的化合物。
諾貝爾的代理人倫敦的維伯公司和格拉斯哥的道尼埋怨獲得這種允許的困難。因為這個緣故,諾貝爾在1869年到1870年間給內政大臣布魯士先生寫了3封懇切的信,請求減少這些困難。
諾貝爾在信中提到了德國、法國、奧地利和瑞典的情況,還提到了幾個官方委員會的報告,指明安全炸藥可以比較安全地貯藏和運輸。
諾貝爾特別抗議安全炸藥和火棉所受到的不同對待,火棉曾造成比安全炸藥更多和更嚴重的事件,而火棉實際用途較小,其重要性與安全炸藥相比小得多。
當初,這看來是對整個計劃的致命打擊,特別是他在這個時候同最有影響的谘詢人之一,著名的英國化學教授弗雷德裏克·阿貝爾進行第一次接觸時就碰到了壞運氣。
阿貝爾是英國政府和議院掌管1869年硝化甘油法令的專家,在炸藥科學史中享有聲望。他曾多年獻身於火棉應用的發展研究工作。在這方麵,他還有著個人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因為他使火棉獲得化學穩定性。
阿貝爾擔心諾貝爾公司進入英國市場之後會搶占他的火棉市場,對安全炸藥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阿貝爾的意見對政府和議院的影響很大,這樣,使諾貝爾在英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阿貝爾借此機會,開始頑強宣揚他的觀點,說什麼如果可能的話,黃色炸藥將比硝化甘油對社會有著更加嚴重的危險,而他所發明的火棉,則有著無限的優越性。
為此,諾貝爾在1870年3月29日寫信給調查委員會為他的安全炸藥的安全性能辯護:
迄今為止,已有560噸猛炸藥,經過製造、運輸及貯藏,並未發生一起事故。
560噸猛炸藥在爆炸力方麵,相當於2800噸黑色火藥。有人說這是“交了好運”,然而像這樣大量生產而無事故的“好運”實在難得。
倘若火棉真的如阿貝爾教授所強調的那樣安全,那麼,它的消費量雖微乎其微,為什麼卻在奧地利以及別的地方造成大量的嚴重事故。
查一查統計數字便能證明,玩弄槍支所引起的事故比使用猛炸藥不知要高多少倍,須知,後者乃是我們開采礦產資源的巨大而寶貴的動力。
這時,高效炸藥的需求急劇增長,政府終於開始認識到這道禁令有損國家利益,於是解除了這道禁令,並發給了進口和製造的許可證。
由於阿貝爾教授的影響和權威,諾貝爾多次想在英格蘭建立一座黃色炸藥廠的試圖均遭破產,人們仍像過去一樣抱著有利於火棉的偏見。
然而,通過在格拉斯哥進行新的示範表演,諾貝爾出乎意料地獲得了成功,接到了蘇格蘭的一些主要金融家和礦主提出的合作建議。其中金融家為首的是約翰·唐尼,他以其不屈不撓的精力和良好的社交關係,成為當時生產黃色炸藥的一名擁護者。格拉斯哥是當時英國北部的大城市,重要的海港,並且擁有非常興旺的采礦業和化學製造業。
1871年,諾貝爾同蘇格蘭人一道建立了“英國黃色炸藥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格拉斯哥,握有股金24萬英鎊。馬上便作出了在阿迪爾建廠的計劃,這裏是在蘇格蘭西部海岸,靠近埃爾郡阿德羅桑的一個偏僻的地方,諾貝爾選擇這個地方,是因為那裏既安全,又有發展前途。
為了設計這家他所經手的最重要的新工廠,諾貝爾把他的老朋友和親密合作者阿拉裏克·利德伯克請了來。利德伯克從1865年起,一直負責在溫特維肯的瑞典工廠的生產。他曾幫助設計和裝配了設在另外幾個國家的黃色炸藥工廠,並且為它們設計了某些最重要的生產儀器。因此,他是這家產業最內行的專家。
在阿迪爾工作過的一位瑞典工程師說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這家工廠開工的那天非常高興,他在向蘇格蘭經理會講話時,說道:“好啦,先生們!我把這家公司交給你們了,這是一家即使在經理們管理不善的情況下,也必定會成功的公司。”
在19世紀80年代初期,阿迪爾工廠年產各種黃色炸藥1000噸,硝化甘油1400噸,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阿迪爾工廠是一座穩步發展的模範工廠。
阿迪爾工廠的原料和製成品從海上運輸也十分方便,它在加諾克河口有著屬於自己的海港碼頭,提供裝卸船隻使用,還有一條專用的鐵路,同格拉斯哥及西南部鐵路公司和喀裏多尼亞鐵路公司聯係起來。
1877年和1880年,還分別在西區和雷丁穆爾建立了生產硫酸、水銀雷粉、炸藥點火裝置及雷管等附屬產品的工廠。由於政府管製炸藥製造的規定非常具體,諾貝爾對這些工廠的要求也很嚴格,因此,在阿迪爾很少發生爆炸事故。
事實上,黃色炸藥、爆炸膠和其他高效炸藥在製造過程中的工人死亡事故,比起在煤礦中使用它們要少得多。在阿迪爾工廠的設計過程中,對生產炸藥這種冒險事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以及對於保障工人安全的措施,都曾給予仔細的考慮。
諾貝爾喜歡雇傭當過兵的人,這是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紀律觀念和服從精神。在阿迪爾、西區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工廠裏,有相當多的工人是退役軍人。
1873年至1893年間,英格蘭所有的鐵路都拒絕載運硝化甘油炸藥。因此,從工廠到港口,以及自到岸港口至用戶手裏這兩段有時還比較遠的路程,隻好用馬車搬運,而“裝載黃色炸藥的車夫,則成為大路上的社會之敵”。
1876年至1886年的10年期間,諾貝爾炸藥公司每年都分發12%至20%的利潤。對一家德國公司提出的令人惱火的專利權訴訟,得到了有利於諾貝爾的解決,從而使諾貝爾公司在以後若幹年內,完全控製了英國市場。
對歐洲以外國家的大批出口業務也開展起來了,特別是對南非、澳大利亞、東亞和南美的出口大大增加,並且在那裏成立了一些負責推銷的附屬公司。
在19紀90年代的後半葉,英國開始從19世紀70年代初以來最顯著的一次經濟衰退中逐漸恢複過來。在這一期間的炸藥貿易清楚地表明,它在這場衰退中所遭到的影響沒有達到其他貿易的那種程度。因為這種商品在戰爭前、戰爭期間和戰後的破壞和建設中都是需要的。
齊心協力創辦公司
當諾貝爾為自己的研究事業艱難跋涉的同時,他的兩個哥哥也都在為各自的事業努力著。
羅伯特開設的店鋪專售陶器和石油燈。當時石油燈是一種很普遍的照明工具,因此他的店裏不僅售油燈也兼售石油。
羅伯特先是從事燈油銷售,但效益並不好,於是他就回了斯德哥爾摩尋找出路。見到了思念已久的父親、母親及弟弟。
也就是在這時,諾貝爾取得了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並開始生產。於是父親和諾貝爾建議羅伯特從事這項事業。
羅伯特回到芬蘭後,關閉了銷售燈油的商店,建立了諾貝爾硝化甘油公司。由於他熱心推銷,經營有方,產品非常暢銷。但由於爆炸事故不斷發生,他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重新陷入了困境。
羅伯特為此感到很失望,他決定回弟弟的工廠。羅伯特主要負責製品銷售和材料采購,因為路德維希的工廠是生產槍支的,而槍托必須用胡桃木這種特殊木材。但近處沒有,所以,羅伯特必須到胡桃木的最大產地即裏海沿岸的巴庫一帶采集。
羅伯特在巴庫地區四處尋找胡桃木的同時,意外地找到了比胡桃木更有價值的寶藏,那就是石油。
在巴庫地區,石油的蘊藏量很豐富,這早已不是件新聞了。此地的油田在世界史上堪稱是最古老的油田。據希臘神話傳說,普羅米修斯由天廷盜火給人類而被天神捆綁在高加索的岩石上,讓老鷹啄食他的肝髒,流出的血彙集成了巴庫油田。
在當時,巴庫的石油未被重視,人們以為它毫無利用價值,俄國人所使用的石油大多從美國輸入。因此,巴庫油田幾乎是荒廢在那裏,很少有人去開采。
羅伯特在巴庫地區尋找胡桃木時,處處可見油井林立,他頗感興趣。這大概是因為他在芬蘭曾對石油的精煉下過一番工夫,所以多少了解石油的利用價值。他想,在這麼廣大的地區中,處處可見油田,想必它和美國加州一樣,在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原油。
回到聖彼得堡後,羅伯特向弟弟提及此事。認為巴庫將來會成為一個很大的產油地。而且,如果真有大量的石油埋藏在巴庫油田裏的話,那麼,就可以一起改行經營石油事業。他們認為這是個好主意,願意放棄目前的工作,投身於石油事業。並且預感到石油對未來的世界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資。不久,兩兄弟就到達巴庫做初步的調查工作。
1875年,羅伯特再度來到巴庫,並買下了泰澤根這塊他認為有發展前途的小油田,又在離巴庫幾公裏的巴拉克哈涅附近租了一塊空地,辦起了小型煉油廠。沒過多久,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並在巴庫站穩了腳。
路德維希不但有眼光,而且精幹。當他看到工地上的工人們用雙手挖井的情景,立刻設想製造一個挖井的機器,它不僅要能挖得深,還要挖得快。這種機器製造出來後,他們的石油產量迅速增加。
諾貝爾兄弟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不但成了石油巨子,還奠立了後來巴庫石油工業的基礎。羅伯特和路德維希共同經營的石油公司,由於全體同人的努力,業務發展很快。為了加大運輸能力,路德維希先是設計了“阿爾巴士”石油專用車;後來又在巴拉卡尼和巴庫之間鋪設了輸油管,使原油成本大為降低;利潤也明顯提高。
1877年,在訪問巴黎時,路德維希與阿爾弗雷德會晤,並表示希望阿爾弗雷德加入他們的石油事業。阿爾弗雷德對石油事業也比較感興趣,也為他們進行了投資。
1879年,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立了,總部設在聖彼得堡。由於七位機器製造業的商友投入了巨資,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了擁有300萬盧布資本的大公司。阿爾弗雷德從此不僅是一位火藥發明家,而且成了石油企業家。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曾是諾貝爾巨額資產的重要財源之一。
這一年,羅伯特設計、定製了世界上第一條散裝油輪“索洛阿斯特號”,投入裏海航運。1878年10月,第一批諾貝爾的照明油運抵聖彼得堡。
諾貝爾開始分析石油工業的方方麵麵,努力學習美國石油工業的經驗。沒用幾年工夫,俄國石油已經迎頭趕上甚至一度超過美國石油。
諾貝爾成了“巴庫石油大王”,由他創建的高度一體化的大型石油聯合企業很快就主宰了俄國的石油貿易。1884年,俄國的石油產量達到1080萬桶,幾乎相當於美國產量的1/3。
由於工廠業務繁忙,羅伯特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路德維希多次勸哥哥不要太操勞。適當休息一陣兒,可羅伯特硬是堅持帶病工作。1889年的一天,他覺得頭昏沉沉的,而且身上毫無力氣;一開始他沒在意,沒想到在辦公室裏他終於堅持不住了,從此一病不起。
路德維希一個人挑起了沉重的擔子。當阿爾弗雷德聽說大哥病倒了之後,心裏特別著急,擔心哥哥的身體受不了,於是匆匆忙忙來到了巴庫。見到弟弟從百忙之中趕過來,路德希維由衷的高興。
路德維希便問阿爾弗雷德對石油的看法。阿爾弗雷德稱讚說:“真是驚人!能使巴庫成為一個大工業區,實在出人意料。你實在了不起!”
阿爾弗雷德認為巴庫能成為石油之城,俄國和歐洲的工業能迅速發展,都是起因於諾貝爾兄弟的石油事業。
1883年,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遇到了風暴。當時的石油價格比較低廉,工廠還意外地發生了大火!況且火勢之大,很難撲救。在無可能的情況下,路德維希看著旋渦般的火焰凶殘地吞噬著他們多年的心血。路德維希喃喃地說:“都怪我,為什麼沒有加強防火意識呢!”
大火著了一天多,巨大的石油工廠片刻化為灰燼,路德維希呆呆地站著,痛心得差點暈倒。
工廠失火之後,在航海途中又有一艘油輪發生火災而沉入海中。種種打擊,使路德維希病倒了。
火災使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再一次陷入困境。“廠房重建,需要大量資金,該從哪裏來呢!”路德維希犯起愁來。“怎麼辦呢?俄國政府不給貸款,私人集團更沒指望,誰都不再相信我的公司會起死回生了,難道我徹底失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