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
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
諾貝爾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後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曆史小說。
1885年,諾貝爾寫出一部名叫《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他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為人類該做一點點事
有一天,諾貝爾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來找他,說:“諾貝爾!我正在整理我們家族的家譜,你是名聞世界的人物,沒有你的自傳怎麼行呢?你寫份自傳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麼行呢?”諾貝爾的哥哥勸說道,“弟弟,你寫自傳並不是為你自己,而是為我們家族呀!你寫吧!我們家族的家譜裏有你的自傳,就會增添光彩的!”
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複勸說,最後,甚至是哀求了地說:“弟弟!你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嗎?如果那樣,你就說說,我來記錄、整理吧!”
“我實難從命。”諾貝爾態度謙遜,但語氣堅定地說,“我不能寫自傳,在宇宙旋渦中有恒河沙粒那麼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什麼值得寫的喲!”
原來如此!
諾貝爾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隻是為人類該做的一點點事而已,為什麼要拿對人類的一點點貢獻去換取榮譽呢!
因此,他始終不答應。
諾貝爾的哥哥隻好歎息著走了。諾貝爾又埋頭做起實驗來。
無私奉獻自己的財富
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麵取得了重大成就。
諾貝爾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諾貝爾雖然是大富豪,可他的生活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
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傳遍了各地,因此,請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
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出,將部分遺產,也就是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幾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五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認為:大宗財產是阻滯人類才能的禍害,凡擁有財富的人,隻應給子女留下必需的教育費用,如果留下過多的錢財,那是獎勵懈惰,使他們不能發展自己的才幹。
因此,諾貝爾不顧親友們的反對,決定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金,獎勵當代的世界精英。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首次頒發。
年譜
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1840年,諾貝爾父親將家小留在故鄉,自己到俄國聖彼得堡找工作。
1841年,開始學習。
1842年,諾貝爾父親的工廠生意興隆,全家遷到聖彼得堡。
1843年 ,諾貝爾的父親發明的魚雷受到俄國政府的重視,獲頒獎勵金4萬盧布。弟弟埃米爾誕生。
1850年,為研究化學而留學美國。
1852年,在巴黎他深愛的少女去世,他懷著悲傷的心情回到聖彼得堡。
1854年,發明硝化甘油炸藥。
1856年,因水計量器的改良獲得專利權。
1858年,為籌措父親的事業資金而去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