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血字的研究3(1 / 2)

那是三月四號早晨。那天我起床比平常早了一些,歇洛克·福爾摩斯還沒有吃完早飯。房東太太因為已經習慣了我晚起床的習慣,還沒把我的餐具擺上飯桌,咖啡也沒有預備好。我當時也不知怎麼居然發起火來,氣衝衝地告訴房東太太,我準備用餐了。然後,就拿起桌上的一本雜誌翻看著,以此來打發等待的時間,而我的同伴則默默地嚼著他的麵包。雜誌上有篇文章的標題被人用鉛筆劃了個記號,我自然就先看起了這篇文章。

文章的標題一看就自命不凡,叫什麼《生活寶鑒》。這篇文章試圖告訴人們:一個善於觀察的人隻要對他所接觸到的事物加以精確而係統的觀察,就能得到許多知識。我覺得這篇文章把精明和荒誕攪在一起了。文章的推理雖然認真而緊湊,也很有特點,但我認為它的演繹過程牽強附會,言過其實。文章的作者聲稱,根據人的瞬間表情、肌肉的牽動或眼睛的轉動,就能探測出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思想。在作者看來,如果你處在一個對觀察和分析訓練有素的人麵前,“欺騙”是行不通的。他得出的結論會像歐幾裏德的命題一樣準確。對於那些門外漢來說,這樣一個人得出的結論會使他們大為吃驚。在他們弄明白他得出這些結論的過程之前,他們很可能會把他看做是神機妙算的巫師。

作者寫道:“從一滴水中,一個邏輯學家就能推測出可能有大西洋或尼亞加拉大瀑布存在,而無需親眼看到或親耳聽說過這些。所以,整個生活就是一條巨大的鏈條,我們隻要看到其中的一環,就能判知其整體。像所有其他學科一樣,演繹分析學也隻有通過長期而耐心的刻苦鑽研才能掌握;人的生命畢竟有限,無法在有生之年把它掌握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開始研究那些難題的道德和心理兩個方麵之前,一個初學者應該從掌握更基本的問題著手,逐漸深入,讓他學會在見到一個人時,能一眼就看出這個人的大致經曆,知道他所從事的職業。這樣的訓練看起來似乎幼稚可笑,卻能磨練一個人的觀察力,教會一個人把目光轉向哪裏以及注意什麼事物。一個人的指甲、袖口、靴子、褲子的膝蓋處、大拇指和食指上的老繭、表情、襯衣袖口等——所有這些方麵的任何一點都能明明白白地反映出這個人的職業來。如果把這些方麵結合起來考慮卻仍無法使調查某個案件的人有所作為的話,那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讀到這兒,我扔掉雜誌說:“胡說!怎麼還刊登這種文章。”

“哪篇文章?”

“下麵畫鉛筆道的這篇,你一定看過了吧。這篇文章看起來是很漂亮,但讓人難以接受。這些肯定是假想的,一點也不切合實際。”如果把他關在地下火車的三等車廂裏,讓他說出同車的所有人的職業,我就不信他都能說出來,我敢跟他打賭。”

“那你就輸了,”福爾摩斯平靜地說,“這篇文章是我寫的。”

“是你?!”

“對,是我。我在觀察和推理方麵具有著特殊的能力,我所提到的那些理論,看起來很荒誕,但它非常符合實際,我甚至得靠它來吃飯。”

“你怎麼靠它生活?”我問道。

“我有我的職業。我是一個‘谘詢偵探’,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幹這一行的人,我想這個工作你應該明白吧。在倫敦城裏,有許多官方偵探和私人偵探,遇到難題時就來找我。我根據他們提供的證據和我對犯罪史的了解,引導他們走入正軌。其實許多犯罪行為都有相似的地方,如果你能掌握一千個案子的詳細情節,而不能偵破第一千零一個案子,那可就怪了。雷彌瑞德先生是有名的偵探,最近他在辦理一樁偽造案時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來找我。”

“那麼另外的那些人呢?”

“他們大多是經過私人偵探的介紹來的,遇到了困難,需要一些指點,我給他們出主意,他們付給我應得的費用。”

“你是說別人親眼看到事情的發生,但無法解決問題,而你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是嗎?”

“是的。這方麵我有一些直覺。因為我有一種通過直覺分析事物的能力。但有時也會碰上比較複雜的案件,那時我就得奔波一番,就要親自出門去偵查一番了。我把自己具有的特殊知識應用到案子上,效果非常好,能夠解決許多難題。在那篇文章裏被你訕笑的那幾點,在我實際的工作中都有異常寶貴的價值。善於觀察是我的第二天性。記得咱們初次見麵時,我曾說過,你是從阿富汗來的,你當時好像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