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身體的各個部位每天都伴隨著我們,我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但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你知道大腦的功能是什麼?血液又有什麼作用?舌頭為什麼能嚐出味道?耳朵又為什麼能聽到聲音?吃進去的食物如何消化?人為什麼會生病?……我們人體的結構和功能非常複雜和強大,隻有充分認識了它,才能更好地保護它,更大地發揮它的潛能。
探索人體的"司令部"
【爺爺講故事】
皮皮每天吃過晚飯,刷完牙,洗了臉,然後就湊在爺爺身邊,讓爺爺給他講故事。爺爺是科學院的退休老教授,肚子裏有好多好多好聽的故事,皮皮可喜歡聽了。
這不,皮皮吃完晚飯,洗漱後,又偎依在爺爺的懷裏,要爺爺講故事給他聽。爺爺慈祥地用手撫摸著皮皮的頭說:
"今天我們講個什麼故事呢?"
"好聽的!"皮皮眨巴著黑亮的大眼睛,大聲叫著。
"好聽的?!"爺爺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好像在他肚子裏的故事庫裏挑選皮皮認為好聽的故事。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了皮皮那大大的腦門上:
"那爺爺今天就給你講個大腦的故事,好不好?"
"大腦的故事?"皮皮沒聽過,但他知道爺爺的故事沒有不好聽的。所以高興地說:
"好,就講大腦的故事吧,爺爺!"
爺爺用手指輕輕地刮了一下皮皮的大腦門兒,稍微想了想,先問了皮皮一個問題。
"皮皮,你不是喜歡看打仗的電影,也喜歡玩打仗的遊戲嗎?在打仗的時候,是誰在發布命令,指揮著士兵們戰鬥呢?"
"司令!是司令!"這個問題可難不倒皮皮。因為,每次與小朋友們玩打仗遊戲的時候,他總是愛當那個發號司令的"總司令"。
"回答正確,給皮皮加十分!"皮皮得意地撇了一下小嘴兒,急切地催著爺爺往下講。
"好!爺爺講。不過,你還得回答一個小問題。你知道你為什麼會用腳走路,用手寫字、吃飯,用眼睛看東西,用鼻子聞味道,用耳朵聽聲音嗎?"
皮皮眨了眨眼睛,想了想,搖了搖頭。
"因為你的身上也有個總司令。他呀就在你的大腦裏,大腦就是他的司令部。你的手、腳、眼睛、鼻子,還有全身的好多器官就是他的千軍萬馬。如果你想吃飯的時候,他就會給你的手、嘴、舌頭等器官發出指令,他們得到命令以後,互相配合,你就可以吃飯了。當你餓了的時候,他還會讓你的胃咕嚕咕嚕地向你提出抗議呢。"
"這個司令部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顱腔裏。厚厚的顱腔就像一定堅固的鋼盔保護著大腦。大腦又分為左右兩個部分。每個部分裏麵又分成許多部門,分別管著不同的事。有管手的,有管眼睛的,有管鼻子的,管什麼的都有。每個部門又由許許多多的叫做腦細胞的成員組成,加起來大概有140億個,每個成員也都有各自的分管的工作。他們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而且配合得也非常默契。一旦他們不團結,合作的不好,就有可能發生好多笑話,比如,你想吃飯,他們卻會讓你的手把飯喂到鼻子上,或者其他的什麼地方。"
皮皮聽了,格格格地樂了。爺爺又笑著問道:
"你知道大腦是通過什麼指揮他的千軍萬馬嗎?"
沒等皮皮回答,他又接著講:
"打仗的時候,司令部的命令主要是通過電話、電報或者電台組成的網絡傳遞信息,發布命令的。而我們的大腦這個司令部也有他的秘密通道,那就是神經。人的全身到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神經,每一根神經都跟大腦相連。司令部發出的指令都是通過這些神經傳遞到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反過來,身體各個部位受到的刺激也會通過神經發送到司令部大腦那兒去。
當我們昏迷的時候為什麼全身都不會動了呢?那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大腦這個司令部已經停止工作了,不能發布命令由神經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了。還有,為什麼我們在做手術的時候,醫生會給我們打了麻醉針後,那個地方就感覺不到疼了呢?這也是神經的作用。因為打了麻醉針部位的神經停止了工作,與司令部大腦失去了聯係,不能把那裏發生的事情報告給大腦了。"
皮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爺爺又微笑著問皮皮:
"打仗時候的那個司令部裏的人都要吃飯、休息,我們大腦這個司令部裏的成員也會餓,也會累。那麼你知道他們餓了吃什麼?累了又怎麼辦嗎?"
"他們不會吃巧克力蛋糕吧?"因為那是皮皮自己最喜歡吃的。
"累了就睡覺唄!"
爺爺聽了,嗬嗬地笑了。
"你這個小饞貓,答對了一半。"
"大腦裏的成員們可不喜歡吃巧克力蛋糕。他們最愛吃的是氧氣和葡萄糖。並且還不像我們,一天隻吃三頓飯。他們要一個勁兒地吃,一會兒都不停,也不能停。如果稍微停一會兒,缺了他們的吃的,他們就會被餓昏,甚至餓死。那個時候,我們可不得了了,也會跟著昏過去,甚至死了呢。
那麼,是誰給他們源源不斷地送去他們愛吃的食物呢?是血液。血液就是大腦的運糧隊,他們從心髒裏流出來,通過好多好多條粗粗細細的血管,源源不斷地把氧氣和葡萄糖送到大腦那裏去,供司令部裏的成員們享用。所以啊,雖然他們沒有參加戰鬥,可也是英雄和功臣啊。
第二個問題你答對了。他們累了的時候也要睡覺。就是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他們也在睡覺。隻有休息好了,他們第二天才能有精神接著指揮他們的千軍萬馬。不過呀,也有一些調皮的,不聽話,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們還在鬧。我們睡覺時候會做夢就是他們搗的鬼兒。
好了,故事講完了,我們該上床睡覺嘍!我們皮皮可不要學那些調皮鬼兒吆!"
"嗯!"皮皮痛快地應了一聲,乖乖地上了床,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睡到半夜的時候,他做夢了,還格格地笑出了聲兒。唉,準又是"司令部"裏哪個不聽話的在調皮呢。
【知識加油站】
認識我們的大腦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醫學上把它稱為"中樞"。成年人腦的重量是1400克左右,約含140億個神經細胞。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當眼、耳、皮膚、血管、肌肉等組織內的感覺器官受到內外環境的某種刺激後,它們就會發放神經衝動傳入大腦,通過大腦的分析綜合,使你能說、能聽、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情感和產生記憶。
腦位於顱腔內,經枕骨大孔與脊髓相連。腦發生於胚胎時期的神經管前部,由大腦、間腦、中腦、腦橋、小腦及延髓構成。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它的表麵凹凸不平,凸出的部分叫做"腦回",凹下的部分叫做"腦溝",大腦最表淺的一層叫做大腦皮層,皮層下麵的部分叫做皮層下部。
腦細胞每分每秒都在緊張地工作著,必須耗用大量的氧和糖來維持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雖然它的重量僅占人體重的2%左右,但它消耗的氧氣量卻是人體總需氧量的25%左右。腦細胞不會製造和貯存任何營養物質,一切營養來源全部靠血液供應。因此隻有連續不斷地向腦內輸送血液,才能維持腦的正常功能。
【生活連連看】
請"善待"孩子的大腦
有人說,大腦的潛能幾乎接近於無限,開發大腦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用腦。為此,很多家長在培養、教育下一代時,總愛把"頭懸梁,錐刺股"的古訓掛在嘴邊,不斷地給孩子加壓。許多學校和老師也不斷地給學生加負。
殊不知,嬰幼兒和青少年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過度用腦,會造成腦力疲勞,使得腦早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說法本沒錯,但是應在開發孩子腦力潛能時注意合理、適度,做到科學用腦。據專家介紹:在腦疲勞的狀態下,人會出現頭昏腦漲、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思維紊亂等心智活動難以正常發揮的惡性反應。同時,長期腦疲勞,還會出現失眠、恐怖、焦慮、健忘、抑鬱等症狀,嚴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危及生命。相信這是我們家長和教師都不願看到的。
合理用腦,維護腦健康,已經逐漸成了人們的共識。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9月份被定為中國的腦健康月,9月16日被定為中國的腦健康日。讓我們珍視和關愛自己,尤其是孩子們的大腦吧。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一年級上,語識字一
流動不息的血液
【爺爺講故事】
又是一個快樂的星期天。
爺爺答應皮皮今天要帶他去遊樂園去玩,所以,他一大早就起床了。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天還沒有大亮,天邊還有幾顆小星星在眨巴眼睛呢。
好容易等到天亮,洗臉刷牙,吃過早飯後,爺爺和皮皮出了門兒。
時間不長,他們就到了遊樂園門口。
來遊樂園玩的小朋友可真不少啊。他們都和皮皮一樣,個個都蹦蹦跳跳、興高采烈的。爺爺買好了門票,他們正要進去的時候,皮皮突然看見離遊樂園大門不遠處停著一輛大巴,車身上寫著"義務獻血車"幾個字,車門處還有十幾個人排著隊。
皮皮指著獻血車問爺爺:
"爺爺,什麼叫義務獻血車,那些人排隊幹什麼呢?"
爺爺告訴他,義務獻血車是我們市紅十字會血站派出的供人們無償獻血的車輛。那些人排隊在等著獻血呢。
"紅十字會血站要血幹什麼用呢?"皮皮有些不明白。
"醫院裏有很多受傷的或者做手術的人,因為流血過多,都需要輸血,如果沒有血液的話,那些人的生命就會很危險。"爺爺牽著皮皮的手,一邊走一邊說。
"哦,我想起來了!前些天您給我講過,血液是為大腦提供食物和營養的。"
"對。血液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如無機鹽、氧、以及細胞代謝產物、激素、酶和抗體等,不僅能夠給我們的大腦供應食物和營養,還能夠調節人體各個器官的活動和防禦有害物質呢。如果我們生了病,我們身體裏血液的成分就會發生變化,醫生通過驗血就能夠知道我們身體的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你還記得去年冬天你生病的時候,醫生不是還用小針紮你的手指,給你驗血了嗎?當時,你表現得還很堅強呢,沒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嚇得哇哇大哭。
說到血液,我們不能不提我們身體裏的另外一個重要器官,它就是心髒。心髒就像安放在我們身體裏的一個發動機,它每時每刻都在把新鮮的血液通過血管輸送到我們身體各處。如果沒有它的辛勤工作,我們身體裏的血液就不會流動,就不能更新,也就不能把營養帶給我們的大腦和其他器官,我們就不能生存下去了。所以,我們不但要珍惜我們的血液,也要愛護我們的心髒。"
皮皮的小手下意識地摸摸自己的胸口,點了點頭。
"爺爺,那些人為什麼願意把自己珍貴的血液免費獻給血站呢?"
"孩子,免費獻血,既是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隻有大家都能夠無償地奉獻一點兒自己的血液,這樣,當我們生病或受傷,需要輸血的時候,才會有充足的血液供應,我們才能夠早早地恢複健康啊。"
"爺爺,獻完血的人會生病嗎?"
"不會的,孩子。一個成年人身體裏的血液有很多,一般能占到他體重的7~8%呢,如果一個體重是60公斤的人,他的身體裏大概就有4000多毫升的血液。醫生隻從他們每個人身上隻抽200毫升,做多也不超過400毫升,少掉這麼一點兒血是不會影響他們的健康的。何況,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的身體裏又會生出來一些血液,把失掉的又會給補回來呢。"
"哦。"皮皮若有所思地看著爺爺。
"爺爺,那我們也去獻血吧!"
"乖孩子,"爺爺笑著摸摸皮皮的小腦瓜說:"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獻血,但是像你這麼小,爺爺這麼老的人,國家是不提倡獻血的。因為你還小,正在長身體,血液比較少,如果獻血,會影響你的身體發育;而爺爺呢,因為年紀大了,身體的造血功能也變的弱了,獻血也會影響健康。爺爺讚成你獻血,但是,得等你長大了以後。"
皮皮聽了爺爺的話,好像還有點遺憾的樣子。
隻顧著聽爺爺講血液的故事,皮皮少去了好幾個好玩的遊樂場。可是他沒有後悔,因為,他又增長了好多有趣的知識呢。
【知識加油站】
血的顏色
在動物世界中,血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紅血隻是其中的一種。除紅血外,還有青血、綠血、藍血、玫瑰紅血、淡藍血和無色血等。
動物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顏色的血呢?原來,任何動物的血液,都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的顏色則是由存在於血漿或血細胞中的血色蛋白決定的。不同的血色蛋白,顏色是不一樣的。含銅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或青色;含釩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綠蛋白,使血液呈綠色;含鐵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
在不同動物的血液中,血色蛋白的存在方式也有所不同。蚯蚓、河蚌、蜘蛛等的血色蛋白都溶在血漿中;脊椎動物的血色蛋白都存在於血細胞的紅細胞中。血色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運輸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血藍蛋白和血綠蛋白的輸氧能力,相比之下要比血紅蛋白遜色許多。
昆蟲的血液不含血色蛋白,這與昆蟲具有特殊的呼吸係統有關。它們可以通過微氣管使氧氣進入細胞和使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必須依靠血液循環才能完成氣體交換,血色蛋白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因此昆蟲的血液是無色的。
其他含不同血色蛋白的動物,其血液的顏色是不一樣的。蚯蚓的血是玫瑰紅色的;對蝦、河蟹的血是淡青色的;鱟的血是藍色的;河蚌的血是淡藍色的;烏賊的血是綠色的;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至我們人類的血液,則都是紅色的。
【生活連連看】
適量獻血有益健康
血液有四種成分組成: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約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質,鉀鹽和鈣鹽的混合物。血細胞組成血液的另外45%。
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7~8%,如體重60公斤,則血液量約4200~4800毫升。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導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較少,不超過總血量的10%,則通過身體的自我調節,可以很快恢複;如果失血量較大,達總血量的20%時,則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症狀;如果在短時間內喪失的血液達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中所有成分都經曆著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陳代謝過程。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白細胞壽命為9-13天,血小板壽命為8-9天。血液在不斷地新陳代謝。一個人每天大約有40至50毫升的新鮮血液在人體內產生。同時有等量的舊血在體內消失。也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即使不獻血每天也要損失50毫升。
科學家們對血液與獻血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當人們獻血後,是血流速度加快,腦血流量也隨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會感覺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最近研究發現,人體內元素含量越高,體內氧化酶越高,後者越高,血管沉積物越多,獻血500毫升等於排除200-500毫克鐵,從而減少了血管內沉積物,降低了心血病的發病率。科學證明:健康人獻血更健康。
當然,健康的血液對別人的身體是有用的、有益的,而不健康的血液卻會給別人的身體帶來危害。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一年級上,語識字一
會辨認味道的舌頭和鼻子
【爺爺講故事】
"皮皮,該吃飯了!"
"哎!"皮皮嘴裏應著,眼睛卻仍然盯在電視屏幕上--電視裏正播著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聰明的喜羊羊和笨笨的灰太狼正鬥得不可開交呢。
直到媽媽過來把電視關掉,皮皮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