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進廚房,就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麵而來。哇!今天的飯菜可真豐盛啊!滿滿地擺了一大桌,其中還有他最喜歡吃的油燜大蝦!
爸爸和爺爺奶奶已經坐在了飯桌前,大家都在等他呢。皮皮把鼻子湊近他的最愛--油悶大蝦跟前,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好香啊!
"皮皮,這樣可不禮貌啊!"媽媽一麵嗔怪他,一麵往他的小碗裏夾了一隻金黃油亮、香噴噴的大蝦。
皮皮迫不及待地夾起來就是一大口。唔!汁香肉嫩,太好吃了!
見他吃的那麼香,爺爺奶奶也都給他往碗裏夾。一陣兒狼吞虎咽,一盤大蝦差不多都進了皮皮的肚子。
吃完飯,皮皮摸了摸圓鼓鼓的小肚皮,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
爺爺慈愛地看著皮皮,笑著問他:"大蝦香嗎?"
"香!"皮皮調皮地舔舔嘴唇。
"那大蝦是怎麼個香法呢?"爺爺又問。
皮皮咂咂嘴說:
"聞著香,吃著也鮮。"
"那你知道是什麼讓你聞到香味兒,什麼讓你嚐出鮮味兒嗎?"
"當然知道了!是鼻子和舌頭呀!"
"那鼻子怎麼會聞到香味兒,舌頭又是怎麼嚐出鮮味兒的呢?"
"那,那,那是……嗯……嗯……"皮皮支吾了半天也沒能回答上來。他眼睛一眨,把問題又還給了爺爺。
"您說呢,爺爺?"
"好,那爺爺就給你講講人的鼻子和舌頭吧。"
皮皮坐在爺爺的對麵,兩隻胖乎乎的小手托著下巴,聚精會神地聽著。
"我們的鼻子看上去很簡單,但它的內部構造卻很複雜。我們的鼻腔裏麵有一層黃色粘膜,粘膜中藏著一種叫做嗅細胞的東西。當空氣中帶有氣味的氣體分子進入鼻腔後,這些嗅細胞就會受到刺激,然後它們將所受到的刺激通過嗅神經傳給大腦中負責嗅覺的部位,就會形成嗅覺,我們就會聞到氣味了。
為什麼你對自己愛吃的大蝦要湊近了用鼻子多吸幾口氣呢?這是因為吸進鼻子裏的帶有氣味的空氣越多,你聞到的氣味就會越濃的緣故。但是,人的鼻子對氣味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如果長時間一直處在一種氣味中,慢慢地你就不會聞到什麼氣味了。所以啊,有句俗話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這個意思。
而舌頭為什麼又能讓你辨別出食物的甜酸苦辣各種滋味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舌頭表麵密密麻麻地分布著一個個不起眼的小"突起"。這些個小突起,形狀很像乳頭,所以在醫學上把它們叫做"舌乳頭"。每個舌乳頭的上麵,又長著一些像花蕾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味覺感受器,人們把它叫做味蕾。當味蕾受到各種味道的刺激後,它就會將信號通過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味覺代表區,這樣,我們就會產生甜、酸、苦的味覺了。這些味蕾,它們的工作任務還各不相同呢!舌尖部位的味蕾主要是品嚐甜味,舌頭兩側的味蕾主要品嚐酸味,而鹹味的感覺是由舌尖側緣上的味蕾來完成,我們最不喜歡的苦味則是由舌根部的味蕾負責。所以吃藥的時候,最好不要把藥片放在舌頭的根部,而應該放在舌頭的前端,這樣藥的苦味才不會那麼強烈。
當然,鼻子和舌頭的用處並不僅僅是聞味兒和嚐味兒。鼻子還是個人體的空氣淨化器呢。我們知道,人體呼吸的大量空氣都是通過鼻子進入氣管和肺部的,當鼻子吸入空氣時,鼻孔內的鼻毛和鼻腔裏的粘液會把空氣中攜帶的塵埃和細菌進行過濾和清除,這樣,進入氣管和肺部的空氣就是幹淨的了。否則的話,我們的氣管和肺部早就布滿了汙垢和病菌,我們的身體早就垮掉了。
至於舌頭,用處也有很多。如果你吃飯、說話唱歌時,舌頭不動的話,食物既嚼不爛,也咽不下;說話唱歌,含糊不清,人們根本聽不懂。所以,舌頭除了品嚐各種滋味外,還有幫助攪拌食物、幫助發聲的作用。
另外,鼻子和舌頭還是一對兒配合默契的好朋友呢。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鼻子負責聞氣味,舌頭負責嚐味道,這樣我們才會覺得食物那麼香甜可口,吃的才會那麼津津有味呀。"
聽完爺爺的話,皮皮才恍然大悟:
"原來鼻子和舌頭的用處這麼大呀,以後我可一定要好好愛護它們。"
【知識加油站】
鼻子與人種
白種人的鼻子呈高而細,黑種人的鼻子呈扁而闊,黃種人則居中。
由於世界上各民族的人種、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不同,對鼻子的審美標準也有很大差別,白種人以高鼻梁為美,看起來挺拔俊秀;中國人以男性鼻梁近似筆直,女性微呈凹弧,鼻尖微翹者為美。當然,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主要是看鼻子的形態是否符合本民族的特點和在麵部整體形態中的比例是否協調。
偏食的原因
你"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是由誰決定的呢?也許你會認為,既然舌頭是我們身體裏唯一有味覺功能的器官,那麼,我們對食物的喜歡肯定就是由舌頭說了算的。哈哈,這下你可想錯了。我們對食物的喜好並不簡單地取決於味覺。飲食偏好其實有著比較複雜的原因,簡單地說是由生理過程與心理體驗複合而成的。
食物的甜、酸、苦、鹹、鮮和千變萬化的味道,被稱為化學味覺;食物的軟硬、塊狀、片狀等外觀形態,被稱為物理味覺;人的健康狀況、情緒、進餐環境和飲食習慣形成的感覺,被稱為心理味覺。我們一出生就從這三方麵不斷地接受各種食物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口味,有些食物被選擇了,有些食物則被放棄了。
【生活連連看】
珍惜你的嗅覺
嗅覺是生物進化過程中最古老的原始感覺之一。然而,在五官感覺中,比起視、聽、味、平衡等感覺,嗅覺障礙似乎最少受到人們重視。據國內外調查資料顯示:大約有1/4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覺減退,但一般都不把它當作一回事。嗅覺疾病在診治方麵也相對落後,迄今全世界尚無統一的嗅覺檢測常規和理想的治療方法。
實際上,嗅覺對人類生命活動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從氣味發覺煤氣泄漏而避開有害氣體的侵害以、聞到飯菜香味以促進胃口大開等,而嗅覺好壞對從事有些工種的專業人員,如調香師、調酒師、廚師等,更是至關重要。
倘若一個人嗅覺不好,其生活質量必將大打折扣,生活樂趣勢必減少許多。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珍惜自己正常的嗅覺。預防嗅覺減退的重要一點是增強體質、防止感冒。感冒容易繼發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而導致嗅覺失靈。另外,還要注意提高周圍環境的空氣質量,從而保護嗅黏膜不受傷害。
保護舌頭的味覺
要想品嚐到食物的美味,就要注意保護舌頭味覺的功能不受損害。
吃過冷、過熱、過酸、過甜和過辣或過於粗造的食物,都容易損害舌麵上的味蕾。同時,也要防止感冒發燒和營養不良及患消化係統疾病,否則,會引起舌炎,使舌頭味覺出現遲鈍甚至暫時失去味覺。還要特別注意少吸煙,因為吸煙也會引發味覺方麵的疾病。國外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吸煙者的味蕾更為扁平,並且周圍相關血管的發育狀況也不好,經常吸煙者舌頭的味覺靈敏度會下降。
在飲食上,我們平時應多選擇一些含鋅元素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味覺的敏感性。含鋅最多的食物有牡蠣、豬瘦肉、牛肉、羊肉、牛乳、蛋、魚及堅果類,如核桃、榛子、花生、芝麻等。
此外,我們還應及時清理舌苔,保持口腔清潔。隻有保護好味蕾,才能經常享受到滋味的美感。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3課,《我們自己》
耳朵怎樣聽見聲音
【爺爺講故事】
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皮皮看見爺爺耳朵裏塞了個耳麥似的東西,手裏還拿著一個銀白色的小方塊,看起來有點兒像個小收音機。
"爺爺,您怎麼一邊看電視還一邊聽收音機啊?"
"傻孩子,"爺爺笑著說,"這個可不是收音機,是助聽器。"
"您為什麼要戴助聽器呢?"
"爺爺老了,耳朵有點沉,不戴助聽器聽不清電視裏麵說什麼。"
"耳朵也老了嗎?"
"嗬嗬,可以這麼說,隨著人的衰老,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所以一般情況下,老人的耳朵都不大好用。"
爺爺稍微停了一下,向皮皮提了一個問題:
"皮皮,你知道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嗎?"
皮皮搖搖頭。
"爺爺,那您給我講講嘛!"
"好。那爺爺就給你講講關於耳朵的知識吧。
人耳朵的構造很複雜,大致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和所看到的耳朵隻是外耳的一部分,叫做耳廓。外耳還包括外耳道,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耳朵眼兒。
中耳又包括鼓膜、鼓室和聽骨三部分。鼓膜位於外耳和中耳的交界處,有西瓜子那麼大,並且薄得像一張紙。鼓室呢,是一個蠶豆大小的腔。聽骨由槌骨、砧骨和鐙骨三塊特別小的骨頭巧妙相連組成的,其中最大的一塊僅僅重0.025克。
內耳的構造是最複雜也是最精細的,就像藝人用象牙精心雕刻的一件工藝品。其中管道紆曲盤旋,好像一座"迷宮",所以也叫"迷路"。迷路的外殼是由骨質構成,裏麵裝著軟膜似的囊和管,在迷路裏充滿著淋巴液體。內耳又分為三部分,有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其中半規管和前庭主要是掌管身體的平衡,隻有耳蝸才是主管聽覺的。耳蝸的形狀就像一隻蝸牛,是一個空腔的螺旋管,裏麵藏著一種特殊的裝置,醫學上叫它基底膜。基底膜上分布著肉眼看不到的24,000根聽長長短短的神經纖維。這些聽神經纖維上又附載著好多聽覺細胞。
這就是整個耳朵的構造,夠複雜的吧?"
皮皮點點頭。耳朵竟然這麼複雜,他聽得都有些暈了。
"爺爺,還是快說說耳朵是怎麼聽到聲音的吧!"
"孩子,不要急,我們了解了耳朵的構造以後,就容易了解耳朵是怎麼聽見聲音的了。耳廓像個小喇叭,負責收集聲波。它把收集到的聲波通過耳朵眼兒傳到中耳的鼓膜上,鼓膜把聲波轉化成各種振動的密碼再傳到鼓室,鼓室會把接收到的聲音信號變得柔和而動聽。經過鼓室處理過的聲音信號又通過聽骨的振動傳到內耳,內耳裏的淋巴液因為聽骨的振動而產生波動,這種波動刺激聽覺細胞後,由聽覺神經傳導給大腦,這樣,聽覺就產生了,我們就聽到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了。"
"好複雜啊!"
"說起來複雜,但這個過程非常非常短暫,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你是感覺不到的。"
聽完爺爺的講述,皮皮大概弄明白了耳朵為什麼能聽得到聲音了。可頑皮的他,對爺爺戴著的助聽器很感興趣,趁爺爺不注意,猛地從爺爺的耳朵上拔下來塞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隨即,他像受了什麼刺激似的,一下子跳了起來:
"震死我了!聲音太高了!"
一家人看著皮皮可愛的樣子,都哈哈大笑起來。
【知識加油站】
耳朵與身體平衡
我們的耳朵不僅能聽聲音,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人體維持平衡主要依靠內耳的前庭部、視覺、肌肉和關節等本體感覺三個係統的相互協調來完成的。其中內耳的前庭係統最重要,它的功能結構上其實就象眼睛一樣,是一種特殊分化的感受器,主要感知頭位及其變化。
在人類內耳的構造中,象蝸牛觸角一樣的三個半圓形管道,叫半規管。在半規管內亦有內淋巴,而半規管的兩個腳裏邊也有毛細胞。所以內淋巴流動的時候亦會帶動毛細胞彎曲傾倒,產生一種運動的感覺。半規管主要是感受旋轉運動的變化。
而位於內耳前庭部裏的球囊和橢圓囊則是感覺人的直線運動。球囊和橢圓囊有內淋巴和毛細胞,還有耳石膜。當人做直線運動時,耳石膜裏的位覺砂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道理和瓶子裏的石子一樣,當向右晃動瓶子的時候,石子會滾動到瓶子左邊,向左晃動瓶子的時候,石子會滾動到瓶子右邊,從而刺激毛細胞產生平衡感覺。
當然,耳朵的平衡感覺是範圍廣泛的反射運動,還需要眼球、頸肌和四肢的肌肉反射共同參與完成。
【生活連連看】
愛護我們的耳朵
耳是人體的聽覺器官,如果受到傷害,聽力就會下降,甚至喪失。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耳朵。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一、不要用尖硬的東西挖耳朵,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
二、聽到巨大的聲音要張口,這樣可以避免震破鼓膜。
三、要預防鼻炎、咽炎,因為鼻、咽與中耳相通,如果鼻、咽發炎,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會損傷聽小骨或使鼓膜穿孔。
四、不要讓汙水進入外耳道,洗澡、遊泳後要把外耳道內的水擦幹,以免引起中耳炎。
五、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不宜太長,聲音最好能控製在80分貝以下,以感覺舒適悅耳為宜。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第5課,《聲音》
眼睛和它的"鄰居"
【爺爺講故事】
皮皮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看書的時候總愛趴在書桌上,眼睛離書特別近。爸爸媽媽提醒了他好多次,但他總也改不過來。
昨天,爸爸下班時給他買回來一本《福娃漫遊記》。這可是他早就想看的漫畫書了。拿到書後,還激動了老半天呢。當時就想一口氣把它看完。可惜,時間有些晚了,媽媽催他上床睡覺。
皮皮有些不情願地上了床。過了一會兒,媽媽來看他時,他已經進入了甜甜的夢鄉。那本《福娃漫遊記》就放在他的枕頭邊上。
第二天,皮皮一大早起了床,匆匆忙忙吃了早飯,就一頭紮進自己的小屋裏,趴在書桌上,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漫畫書,不一會兒就進入了那奇幻有趣的故事中,跟著福娃一起漫遊去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皮皮覺得眼睛有些發酸,抬起頭來用手揉了揉眼睛。這時,他才發現,爺爺正站在他的身邊,桌邊還放了一個果盤。
"皮皮,眼睛累了吧。吃點水果,休息一下吧。"
爺爺遞給他一根兒香蕉,接著說:
"孩子,那樣看書可不好啊,時間長了你的眼睛會近視的。就像爺爺這樣,還得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鏡,才能看得清東西。"
皮皮看著爺爺眼鏡上的一圈圈圓暈,好奇地問:
"爺爺,眼睛為什麼會變近視了呢?近視又是怎回事呢?"
爺爺在他身邊坐下來。
"你想知道什麼是近視,為什麼會近視,就得先了解眼睛的構造和功能。要不,現在爺爺就給你講講關於眼睛的知識,怎麼樣?"
"好!"皮皮一聽,馬上來了興趣。
"我們的眼睛主要包括眼球眼瞼兩個部分。眼球就像一個圓圓的小玻璃球,它由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等組成,我們就是通過它來看東西的。
物體上反射過來的光線先穿過眼角膜,然後通過晶狀體,使光線彙聚,再投射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麵有好多好多的細胞,這些細胞在感受光線刺激後,就會將影像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這樣我們就可以看見我們周圍的物體了。不過呀,投射到視網膜上的物體的圖像是倒著的,經過大腦的處理後,才正過來了。要不然,我們看見的東西都會是頭朝下的。
眼瞼,就是我們的平常說的眼皮,它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時刻保護著眼球。當有異物襲來時,眼瞼就會在中樞神經的指揮下關閉,以防止異物對眼球的傷害;當有強烈光線照射眼睛時,眼瞼也會關閉,以防止強光對眼底視神經的損害。同時,它每2~8秒就要開閉一次,也就是眨眼。通過眼瞼的開閉,可以使眼球保持濕潤和角膜的光澤,清除結膜囊灰塵及細菌。另外,在我們的上下眼瞼上還長著長長的睫毛,它可以阻擋灰塵掉進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