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爺爺給你講講近視又是怎麼回事。
近視就是眼睛看不清遠處的東西。造成近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於讀書寫字的時候,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或者是長時間盯著書本、電視看,這樣,眼球裏的視網膜和晶狀體的位置和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能把遠處物體的圖像清晰地傳給我們的大腦,就形成了近視。所以,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改正自己看書時的壞習慣,要不然,很快就得戴上一副像爺爺這樣的厚厚的眼鏡,變成"四隻眼"了吆!"
皮皮現在才真正明白了爸爸媽媽為什麼三番五次地提醒他看書時不要趴在書上的原因了。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體。
"說完了眼睛,我們不要忘了眼睛還有個要好的鄰居呢?"
"眼睛的鄰居?"
"對呀!它就是眉毛。你知道人為什麼要長眉毛嗎?"
皮皮搖了搖頭。
"眉毛長在眼睛上麵,能夠阻擋從頭上流下來的汗水或雨水,或是從上麵落下的塵土和異物流進或掉進眼睛裏,傷了眼球。另外,它還有個用處,就是美容和表達情意。有了眉毛,你的眼睛會顯得更有神;有了眉毛,你臉上的表情會更豐富。我們既要愛護自己的眼睛,也不要忘記關心它的鄰居吆。"
爺爺的話剛說完,皮皮就站起來跑了出去。
爺爺跟著出去一看,皮皮正在衛生間的大鏡子前,搖頭晃腦地端詳自己的眼睛和眉毛呢。
【知識加油站】
近視眼分類
一、按照近視的程度
(一)3.00D(300度)以內者,稱為輕度近視眼。
(二)3.00D~6.00D(300度~600度)者為中度近視眼。
(三)6.00D(600度)以上者為高度近視眼,又稱病理性近視。
二、按照屈光成分
(一)軸性近視眼,是由於眼球前後軸過度發展所致。
(二)彎曲度性近視眼,是由於角膜或晶體表麵彎曲度過強所致。
(三)屈光率性近視眼,是由屈光間質屈光率過高所引起。
三、假性近視眼
又稱調節性近視眼。是由看遠時調節未放鬆所致。它與屈光成分改變的真性近視眼有本質上的不同。
【生活連連看】
近視眼的預防
一般青少年的近視眼,多數屬於"假性近視"。由於用眼過度,調節緊張而引起的一種功能性近視。如果不及時進行解痙矯治日久後就發展成真性近視。
預防措施:必須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1.培養他們正確的寫字、讀書姿勢,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著身體。書本和眼睛應保持一市尺。學校課桌椅應適合學生身材。
2.看書寫字時間不宜過久,持續1~1.5小時後要有一個短時間的休息眼睛向遠眺,做眼保健操。(現在的手持設備還有電腦的使用距離與讀書寫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時間)
3.寫字讀書要有適當的光線,光線最好從左邊照射過來。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線下看書、寫字,減輕學生負擔,保證課間10分鍾休息,減輕視力疲勞。
4.積極開展體育鍛煉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
5.教導學生寫字,不要過小過密,更不要寫斜、草字。寫字時間不要過長。
6.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電視時要注意高度應與視線相平;眼與熒光屏的距離不應小於熒光屏對角線長度的5倍;看電視時室內應開一盞支光小的電燈,有利於保護視力;在持續看電視1~1.5小時後要有一個短時間的休息眼睛向遠眺,做眼保健操;
8.應多吃些含甲種維生素較豐富的食物各種蔬菜及動物的肝髒、蛋黃等。胡蘿卜含維生素B,對眼睛有好處;多吃動物的肝髒可以治療夜盲。
近視患者普遍缺乏鉻和鋅,近視患者應多吃一些含鋅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黃豆、杏仁、紫菜、海帶、羊肉、黃魚、奶粉、茶葉、肉類、牛肉、肝類等含鋅和鉻較多,可適量增加。補鋅最好服用蛋白鋅,如新稀寶片。
對近視要分檔防治,抓早抓小。積極矯治和防止深度發展。如果已發生近視,要到醫院去驗光,配戴適宜的眼鏡。假性近視可采用遠霧視法、推拿操或晶體操以及物理療法、藥物等進行矯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視在打球過程中眼睛須快速追隨羽毛球和乒乓球這類靈活性很強的"小球運動"軌跡變化,這對5~9歲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3課,《我們自己》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爺爺講故事】
有幾天爺爺沒給皮皮講故事了。
這天吃過晚飯,皮皮手裏拿著一瓣蘋果偎依在爺爺身邊,一邊吃一邊要爺爺給他講故事。
爺爺看著皮皮手裏的蘋果,稍微想了一下就答應了。
"暑假時,爸爸媽媽帶你去幹什麼了?"
"旅遊了!我們去了好多地方呢,可好玩了。"
"那你想不想聽聽食物在人體裏旅遊的故事呢?"
"食物在人體裏旅遊?一定也很有意思吧?爺爺快講!我要聽,我要聽!"
爺爺順手從果盤裏拿了一小塊蘋果放到自己嘴裏,說:
"食物旅行就要開始了!"
"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先把食物放進嘴裏,那麼嘴就是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嘍。我們把放進嘴裏的食物用牙齒把它嚼碎,然後用舌頭把嚼碎的食物和唾液攪拌一起。"
"接下來該幹什麼呢?"
"當然是咽下去了!"
"對。"爺爺說著做了一個吞咽的動作。
"咽下的食物首先要經過一個長長的管道,這個管道我們叫它食道。食道的壁上有一層黏黏滑滑的液體,食物順著管道很容易就滑下去了。滑到什麼地方了呢?"
"滑到胃裏麵去了。胃就像一個小口袋,就在我們左邊最後一根肋骨的下方。胃不停地在蠕動,同時還會分泌出酸酸的液體。食物進來以後,經過又磨又泡,會變得更碎。"
"食物變碎以後,胃的任務完成了,食物的第一段旅程也結束了,它們開始向下一站進發。
食物從胃的出口處進入到一條彎彎曲曲,而且很窄的通道裏。這個通道的名字叫小腸。小腸的壁上長著濃密的絨毛,這些絨毛從經過它們的食物中貪婪地吸收著營養。
等食物好容易穿過這道長長的通道後,就基本上隻剩下一些殘渣廢料了。可旅途還沒完,隻能繼續朝前走。
前麵還是一條通道,隻不過比剛才的那個通道稍微寬闊一些,光滑一些。這段通道叫做大腸,也是食物在人體內的最後一段旅程。大腸裏仍然分泌一些液體,繼續吸收食物殘渣中剩餘的一些養分。
食物一路走來,經過層層盤剝,當它完全變成一些沒用的殘渣廢料時,就被從肛門排出了體外,它的全部旅程也就宣告結束了,我們今天的故事也就講完嘍!"
皮皮聽完故事,大大地咬了一口蘋果,然後跑到一邊,閉起眼睛研究蘋果在他身體裏的旅行去了。
【知識加油站】
胃為什麼沒把自己消化掉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鹽酸所組成。胃蛋白酶是一種蛋白質,它是一種無害的消化酶。但鹽酸卻不同,它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人們吃進食物後,很快就會被胃液消化掉了。胃液的腐蝕性那麼強,可為什麼不會把自己消化掉呢?
事實上,胃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時,也對胃壁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即造成一些細胞的死亡。但是由於胃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受到損害的地方很快就能恢複如初。有專家研究表明,胃的表麵每分鍾能夠產生約50萬個新細胞。也就是說隻需要三天,就可以再生出一個新胃來。
此外,胃壁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被稱為胃粘膜的上皮細胞。它與胃液直接接觸,使帶有腐蝕性的胃液不能滲入到胃的內壁。我們知道,如果胃內產生過多的酸液,就會導致胃潰瘍。由於胃粘膜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所以可免遭或隻受到輕度的酸液侵蝕。
有這兩道屏障似乎還不夠,胃還有抵禦胃液侵蝕的另外兩種防護措施。在胃壁上皮細胞上麵還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碳水化合物,即所謂的糖體層。它可以進一步加強對胃的保護。在胃壁裏層,還覆蓋了一層由脂肪物質組成的、稱為類脂體的物質。此類物質對鹽酸中的氫離子和氯離子,也具有很強的阻礙作用。
有了這麼多防護措施,胃也就不會被自己分泌出來的胃液給"吃"掉了。
【生活連連看】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常言說:"病從口入"。在我們吃東西時,如果不注意衛生,一些病菌就會跟隨食物一同進入我們的身體裏,給我們帶來疾病,影響我們的健康。
尤其是夏秋季節,氣溫升高,濕度大,各種病菌大量繁殖,食物特別容易腐敗變質。如果我們不小心吃了,就很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熱等症狀。
那麼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特點,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汙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隻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幹淨;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漿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黴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黴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後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淨的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細菌的侵襲。
隻要從以上幾個方麵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總之,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第3課,《食物》--《我們從食物中獲得什麼》
感冒是身體的自我保護
【爺爺講故事】
早上7∶00。
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早餐。可皮皮還沒有起床。往常這個時候,他早在屋裏嘰嘰喳喳地叫著到處亂跑了。
媽媽推開皮皮的房門看時,隻見皮皮還在床上躺著,雙眼微閉,小臉紅撲撲的。
"皮皮,該起床了!"
聽到媽媽的聲音,皮皮的身子稍微動了一下。
"媽媽,我有點兒不舒服。"話音剛落,就是一連串的咳嗽。
媽媽走過去,用手一摸皮皮的額頭,呀,都有點兒燙手了!
皮皮感冒了!
媽媽趕緊找出體溫計一測,38.6℃。幸好家裏有退燒藥,媽媽找出來給皮皮吃了,時間不長,燒基本上退了下來。
因為媽媽要趕著去上班,所以,她讓爺爺帶皮皮去醫院看醫生。
爺爺帶著皮皮到了醫院,皮皮發現醫院裏有好多小朋友和他一樣,都是又咳嗽又發燒的。爺爺告訴他說,那些小朋友們和他一樣,都是患了感冒。
"爺爺,感冒是怎麼回事兒?為什麼會感冒呢?"雖然皮皮的身體很不舒服,但是他還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他的小腦瓜裏,問題就像魚兒在水裏吐出的泡泡,一串一串的。怪不得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問題多的有些煩人,所以自我解嘲似的還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叫"十萬個問什麼",嗬嗬。不過,爺爺就喜歡他這樣,還經常向別人誇他聰明呢。
"感冒的發生主要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內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係列肺衛症狀。換句話說,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係統抵禦病毒侵襲產生的症狀。
所以說,人得了感冒後,一般經5~7天便會自己好起來的。如果沒有特別嚴重的症狀,可以不用打針吃藥。不過,打針吃藥會加快身體的恢複,早些康複。尤其是像你這樣的小孩子。"
"那我們自己的免疫力不會變得更厲害一些,快點把病毒殺死嗎?"皮皮眨巴著大眼睛問。
"可以啊,隻要你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就會增強自己的免疫功能。"爺爺笑著摸摸皮皮的小腦瓜。
想想自己每天總賴在床上不願早起的情形,皮皮的小臉蛋有些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不過他在心裏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以後再也不用媽媽催著起床了,要早點起床和爺爺一塊去鍛煉身體。
【知識加油站】
頻繁感冒--人體免疫力低下的信號
到了秋季,天氣一會兒悶熱,一會兒冷氣襲人,晝夜溫差大,這時咳嗽、流涕、頭痛、發燒的感冒病人就多了不少。如果經常感冒,卻又對它掉以輕心,總以為那是小病,那就錯了。因為感冒是人體免疫係統對外界環境、感冒病毒抗衡的過程,頻繁感冒正是機體免疫力低下的信號!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空氣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細菌、病毒等,這些都是感冒的病原體,在人體免疫力不足的情況下,感染了這些病原體就會發生感冒。感冒雖不是什麼大病,但不可輕視,它可誘發或繼發諸如氣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嚴重病症,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如何增強免疫力,防患於未然呢?首先生活要規律,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及時補充營養,加強體育鍛煉。另一方麵,要科學服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感冒藥,防止感冒的再次侵襲。
【生活連連看】
發燒了怎麼辦
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而發燒時,體溫會自動升高以保護人體,等到感染情況穩定時,人體不需要再派出抗體與白血球來對抗細菌,這時為了降低體溫點,把熱量帶走,所以會產生排汗狀況,以降下體溫。有時體溫太高,就需要采用藥物或物理方法來降溫。
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酒精擦浴降溫和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降溫是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不提倡給太小的嬰兒用這兩種方法。相對而言,溫水擦浴降溫是一種比較安全、見效的方法。具體說來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逐漸降低。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因為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第4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