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個奇妙的東西,它既深奧,又淺顯;既遙不可及,又伸手可觸。提到科學,你一定首先會想到天上的飛船與衛星,顯微鏡下的菌體和細胞,實驗室裏的瓶瓶罐罐等東西,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夏天冒"熱氣"的冰棍,冬天玻璃上的冰花,能夠保溫的暖瓶,可以計時的鍾表,鐵的生鏽,紙的產生……這些物體和現象無一不是科學!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隻要大家留心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
紙的進化故事
【爺爺講故事】
皮皮的爺爺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平時總看著爺爺揮毫潑墨,雖然有時候看不懂爺爺寫的是什麼字,但覺得很好玩,所以他也嚷著要學。
今天爺爺答應要教他寫毛筆字了,皮皮好高興,而且還有些興奮。
爺爺拿出了一張潔白的宣紙,先從最簡單的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教起。皮皮抓著毛筆,學得還挺認真。寫著寫著,他的問題就又來了。他發現墨汁落到紙上就會慢慢湮開,可平時自己用鋼筆在本子上寫字的時候,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啊。
"爺爺,這些紙怎麼會這樣子?"
"孩子,這是宣紙,是專門用來寫毛筆字、畫畫用的。它非常容易吸水,所以會湮開。"
"爺爺,為什麼我作業本的紙不會吸水呢?"
爺爺看著皮皮的大腦門會心的笑了:"你的作業本上的紙和這個宣紙的品種不一樣。這樣吧,爺爺就給你講講關於紙的故事吧。"
"在古代人們剛會寫字的時候還沒有紙,人們就把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古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文字記載下來。它在商朝還是比較盛行的。可是,龜甲獸骨畢竟太少了,於是人們就把木頭、竹子削成片來寫東西,富裕的人還用布絹來寫。
但是,木頭與竹子寫東西太不方便了,布絹畢竟太昂貴了,於是人們就打算找其他東西替代。在西漢的早期已經出現了紙,隻不過那時候紙的質量太差了,甚至根本就不能寫字。
東漢時候有一個叫蔡倫的人,他改進了造紙的技術,用樹皮、麻頭、破布甚至破魚網等東西作原料,造出了質量好並且便宜的紙。蔡倫把造出的紙獻給了皇帝,深受皇帝稱讚。後人也稱蔡倫造出的紙為蔡侯紙。他的造紙術還是我們常說的四大發明之一呢。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候,紙的品種、質量與產量都提高了,桑樹樹皮、稻草以及各種各樣的藤纖維也被用來造紙了。這時的紙細膩得像蠶繭一樣,所以後人就給這種紙起了一個名字叫蠶繭紙。"
到了宋代,人們開始用竹子造出了紙。"
皮皮好奇地問:"竹子怎麼會造成紙呢?"
"當時造紙主要集中我國的南方,南方盛產竹子,所以人們就試著用竹子作原料造紙,並且發現用竹子造出來的紙還非常漂亮,很多書畫家都喜歡用竹紙寫字、畫畫。
清代,用紙增多了,麻和樹皮等原料漸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除了用竹子作為原料外,還廣泛用上了草。各個地方的草不同,山東、河南用稻草,陝西、甘肅等地方用馬蓮草,東北用上了烏拉草。"
"那麼我們現代用的紙是用什麼原料造出來的呢?"
"到了近現代,我們引進了西方先進的造紙技術,除了之前的材料外,還能用木材來造紙。造紙廠裏先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片狀或者是木斷,然後把小片原料放做成紙漿,接著用大量清水對紙漿洗滌,除去其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淨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濾水、脫水、烘幹、壓光卷取,就看見了我們經常見到的各種各樣的紙。"
"爺爺,那麼我們寫毛筆字的宣紙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爺爺笑著說:"宣紙是在唐代出現的,那時候,我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紙的品種也不斷增加。它主要產在安徽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裏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享有很高的聲譽呢。"
皮皮聽了爺爺的講述,禁不住感歎說:"原來紙裏麵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呀!"
爺爺笑著說:"是呀!所以,你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發明一種更新更好的造紙術好不好啊!"
"好!"皮皮仰著頭,大眼睛一閃一閃的,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發明的紙了呢。
【知識加油站】
造紙術的流傳
我國在發明造紙以後,起先是把紙本書攜往國外,然後造紙術也逐漸外傳。造紙術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裏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從而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展。
【生活連連看】
節約用紙等於植樹造林
紙,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當中隨處可見,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紙:課本、作業本、草稿本等等等等。可是,很多同學不注意節約紙張,用紙隻用一麵,用完後就扔掉了。他們認為隻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數不盡的紙,也不在乎這一兩頁的空白紙。
可是,你統計過嗎?你每天要用多少張紙?你一星期要用多少紙?你一個月乃至一年要用多少張紙?這些紙又需要多少木材?有人曾經計算過:一棵二十歲的樹可造3000張A4紙,如果全國每人每天用1張紙的話,一年就是13億張紙,如果這樣算來就是40多萬棵樹,如果按全世界算的話,那就是158多萬棵,這可是個天文數字啊。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張紙呢?用不了多長時間,地球上恐怕就不會有森林了吧。
所以說,節約一張紙,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樹,甚至整個森林……節約不僅是美德,更是責任。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做起,珍惜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吧。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第2課,《環境和我們》
冰棍上為什麼冒白氣
【爺爺講故事】
一個夏天的中午,太陽公公烘烤著大地,天氣熱得像個大蒸籠。人們都躲在開著空調的屋裏不敢出來。
皮皮家的空調出了點故障,所以屋裏也很悶熱。寫了一會兒作業後,皮皮實在熱得受不了了。他打開冰箱一看,冰箱裏一點兒冷飲都沒有。他嚷著要吃雪糕,媽媽就給了他一些錢,讓他自己到附近的超市去買。
皮皮挑了一根自己愛吃的雪糕,撕開包裝紙正要吃,卻突然發現雪糕上冒著一股白氣。他看見媽媽蒸飯的時候,蒸鍋冒出過白氣;從飲水機流出來的熱水冒出過白氣,可冰冰的雪糕怎麼會冒白氣呢?
他也顧不上吃了,舉著雪糕一路跑回家,要把這個好奇的事情告訴家裏人。他一進門就喊:"大家快來看呀,冰棍冒出白氣來了,冰棍熟了!"
正在看報紙的爺爺聽見皮皮的叫喊聲,嗬嗬地笑了。
"皮皮,這可不是冰棍熟了,這些白氣是雪糕受熱蒸發出來的水汽。"
皮皮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雪糕本身的溫度很低,可外麵空氣的溫度很高,冰冰的雪糕和熱熱的空氣接觸以後,雪糕就會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所以雪糕周圍空氣的溫度就降了下來。空氣中含有水蒸氣,那些水蒸氣遇冷後就會凝結成了小水珠,不過這些小水珠特別地小,我們的肉眼看上去就像一股白色的蒸汽啦。"
"可是我看見媽媽做飯的時候,蒸鍋也會冒出白氣的呀?還有熱水也會冒白氣,但它們可不是冰冰的。"
"蒸鍋和熱水冒白氣其實和雪糕冒白氣是一樣的道理。你看我們吃冰棍的時候,冰棍的溫度是低的,周圍的空氣是非常熱的,讓周圍的熱空氣遇上冰棍的冷空氣後凝結成了小水滴,出現了白氣。你媽媽做飯的時候蒸鍋裏的水變熱了,就會冒出水蒸氣來。當這些滾熱的水蒸氣遇到空氣中的冷空氣後,就會變成了小水珠,也就是你所說的白氣,明白了嗎,皮皮?"
皮皮點點頭,但還是調皮地一邊大口吃著雪糕,一邊說:"這蒸熟的雪糕真好吃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知識加油站】
白氣不是"水蒸氣"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白氣",很多人認為"白氣"就是水蒸氣,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水蒸氣是一種氣態的水,它是無色、透明的。我們用肉眼一般是看不到的。那"白氣"又是什麼呢?是小水晶。當水沸騰時,大量水蒸氣上升,水蒸氣本來是透明的,看不見的氣態水,但是,它遇到了空氣,此時的空氣比水蒸氣要冷的多,因水蒸氣受冷會凝結成水的原理,它大量變成了白色;冰棍或其他冰凍的物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時,水蒸氣遇冷也會凝結成小水晶,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是嫋嫋"白氣",所以"白氣"是水蒸氣遇冷後凝結而成的小水晶,而不是水蒸氣。
【生活連連看】
蒸汽燙傷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有時不小心會被水蒸氣燙傷。為什麼一般情況下,被水蒸氣燙傷比被開水燙傷會更嚴重呢?這是由於水蒸氣所含的熱量,要比同等溫度的熱水高得多,接觸到皮膚時,水蒸氣會液化成液態水,這一過程釋放熱量更多,所以對皮膚的灼傷,要比一般熱水的燙傷嚴重得多。
如果萬一發生燙傷,首先不要驚慌,也不要急於脫掉貼身單薄的諸如汗衫、絲襪之類衣服,應迅即用冷水衝洗。等冷卻後才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以免撕破燙傷後形成的水泡。衝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衝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冷水處理後把創麵拭幹,然後薄薄地塗些藍油烴、綠藥膏等油膏類藥物,再適當包紮1~2天,以防止起水泡。但麵部隻能暴露,不必包紮。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針筒抽吸或剪個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則用消毒棉球拭幹,以保持幹燥,不能使水液積聚成塊。燙傷後切忌用紫藥水或紅汞塗搽,以免影響觀察傷後創麵的變化。大麵積或嚴重的燙傷經家庭一般緊急護理後應立即送醫院。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二年級下,第29課
吃糖多有什麼壞處
【爺爺講故事】
皮皮喜歡吃零食,而且特別喜歡吃糖,家裏要是買了糖,他都恨不得一口氣吃完。媽媽不願意他多吃糖,給他說了好多好話,可他根本聽不進去。他就覺得媽媽騙人,甜甜的糖多好吃啊,為什麼不能多吃?她一定是怕花錢,哼,真小氣!
有一天早晨,皮皮突然捂著腮幫子,邊哭邊叫:"我牙疼!牙疼!疼死我了!"
媽媽趕緊過來看,發現皮皮的一顆牙齒上有個小洞,是蟲牙!用涼水給他敷了一下後,決定帶他去醫院看牙醫。在醫院裏,皮皮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和他一樣,捂著臉喊疼。聽見大夫叮囑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們多吃糖啊!你們看,這都是齲齒鬧得。"
輪到皮皮了。大夫仔細檢查了以後,用一種特殊的材料把皮皮那顆牙齒上的洞給補好了。大夫摸了摸皮皮的頭,說:"小朋友,以後可別再吃那麼多糖了,要不然,牙齒還會疼的。"
皮皮摸了摸自己的腮,聽話地點點頭。不過,他還是有些不太明白,為什麼吃糖多了牙齒就會被蟲子吃掉呢?想問大夫,又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決定回家後找爺爺弄個明白。
這不,皮皮一到家就直奔爺爺的房間。看見爺爺後,就機關炮似的甩出了一大堆的問題:
"爺爺,為什麼糖吃多了牙就會疼呀?我的牙齒上真的有小蟲子嗎?小蟲子也喜歡吃糖嗎?為什麼我看不到小蟲子,它們在哪裏藏著呢?"
爺爺把皮皮摟在懷裏,說:
"別著急,爺爺這就告訴你。
人們吃糖多了,容易得蛀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蟲牙。可是,我們的牙裏麵並沒有蟲子,隻不過是因為我們牙齒表麵有一層沒有顏色的薄膜,人們通常稱這曾薄膜為牙菌斑。我們每次吃飯的時候,牙菌斑裏麵的細菌就會與食物裏麵的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一種腐蝕牙齒的酸。而糖更容易與牙菌斑發生作用,也就會產生更多的酸,所以我們的牙就會腐蝕的更厲害啦。當我們的牙被腐蝕的時候,也就會疼了。"
所以呀,以後一定要記著少吃一點糖,還要勤刷牙,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皮皮這才明白,原來甜甜的糖的害處這麼大啊!
爺爺笑著說:
"多吃糖的害處還有很多呢。
吃糖多了還容易讓人變胖。太多的糖人體吸收不了,於是就將糖轉化成了脂肪,當脂肪越積越多,人們也就會越來越胖。太胖了就容易得很多種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還有,多吃糖還會容易引起骨折。過多的糖使人體內的維生素含量減少。因為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須的物質,維生素不足,大大降低了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人們就非常容易摔倒發生骨折。
還有……"
皮皮聽完爺爺講了這麼多吃糖多的危害,心理害怕極了。他想了想,一本正經地對爺爺說:"爺爺,以後我再也不貪吃糖了。我還要把多吃糖的害處告訴我的那些小朋友們,讓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
【知識加油站】
糖的曆史
我們都比較喜歡吃糖,可大家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用什麼原料加工出來的呢?製糖工藝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為從穀物中製取飴糖,繼而發展為從甘蔗甜菜中製糖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早期製得的糖主要是飴糖。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製作的記載。而在國外,早期人們主要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幹,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不過這種糖果當時的價格比較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隻有貴族才能品嚐到它。
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又學會了用甘蔗和甜菜等原料來製糖,還逐漸由手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加工,並且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糖來。
【生活連連看】
糖的好處和壞處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髒功能的重要物質。許多研究人員研究證實,隻要適量攝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時機,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洗浴時,要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需要補充水和熱量,吃糖可防止虛脫;運動時,要消耗熱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熱能;疲勞饑餓時,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當頭暈惡心時,吃些糖可升血糖穩定情緒,有利恢複正常;飯後進食點糖食品,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
糖的壞處是,吃糖過多可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吃糖過多,還可以影響鈣質代謝。吃糖過多,會使人產生飽腹感,食欲不佳,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進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乏。多吃糖又不注意口腔衛生,則會為口腔內的細菌提供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所以應適量吃糖,尤其是青少年。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二年級下,語文園地八
保溫瓶為什麼可以保溫
【爺爺講故事】
皮皮這幾天又有了新的發現:把熱水倒進保溫瓶後過了好幾天,水還是熱乎乎的。可是當他把水倒進喝水的玻璃杯子裏後,水一會兒就涼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皮皮百思不得其解,他隻好求教爺爺。
爺爺聽了,拿了一個保溫瓶和一個玻璃杯子擺在皮皮麵前,讓他觀察一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皮皮翻來覆去地看了一會兒,說:"這個保溫瓶有個木頭塞子,而水杯子沒有。"
"對,保溫瓶口上有軟木塞子,蓋上瓶塞後瓶子裏麵的熱量就不容易能散發出來啦。還有,你看這個保溫瓶的口比那個水杯子的口小許多哦。你想想,口大的散熱快還是口小的散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