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身邊的科學故事(3 / 3)

【健康貼士】

珍惜時間

世界上那樣東西是最長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是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腐朽的東西歸於消亡,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小朋友,你知道它是什麼嗎?對了,它就是時間。

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有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一點兒都不誇張;還有,時間就像奔流到海的江水一樣,一旦流走就再也追不回來了。一個人一生所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否則就會像那首詩裏說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珍惜時間首先要養成一種好的時間觀念,比如說製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珍惜時間,還要學會有效利用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物規律,比如說,在一天當中,早晨和夜晚的學習效率高,下午和傍晚的學習效率低,等等情況。這樣的話,你就需要摸清自己的生物規律,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時間,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朋友們,珍惜時間吧,珍惜屬於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鍾吧。

【課本鏈接】

《小學數學o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三年級上第5課《時、分、秒》你知道嗎

發黴的食物不能吃

【爺爺講故事】

皮皮早就聽爺爺說,吃生花生會補充豐富的鈣,非常有助於他的成長,還有助於消化呢,皮皮就讓媽媽給他買了一些,每天都吃幾顆。

這天,皮皮在吃花生的時候發現,塑料袋裏的花生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就拿著袋子給爺爺看。爺爺看了看問皮皮:"你吃過這些花生了麼?"

皮皮搖搖頭。爺爺如釋重負般鬆了一口氣說:"這些花生發黴了,已經不能再吃了。"

"發黴?"皮皮有些不明白。

"對,是發黴了。爺爺給你講講發黴是怎麼回事吧。

我們的周圍有數不清的微生物,可是在存放這些食物的時候,這些微生物在合適的溫度下就會生長繁殖,並且把食物中的營養分解了。食物中的營養也被破壞了,所以你就會聞到發酸發臭的味道。而且,那些花生的顏色和味道都變了,就是這個原因。"

"這些微生物太壞了,把我的好花生都給糟蹋啦!"皮皮有些氣憤。

"這些微生物還滋生了很多黴菌毒素,這就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他們能直接入侵到人的身體裏麵,給人造成病變。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百多種黴菌毒素,毒性最大的就要數黃曲黴毒素了,你剛才吃的花生裏麵就有。"

"黃曲黴毒素有那些危害呢?"

"黃曲黴毒素的毒性比很多農藥都厲害,它能通過人的吃的食物,消化後直接進入人體,引起肝髒的急性病變。目前國際上公認它是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據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調查,凡是食品被黃曲黴毒素汙染嚴重的地方,肝癌發病率非常高。此外還會引起腎、胃、腦等部位的癌症呢。"

"爺爺,那我們應該怎樣對付這些害人的毒菌呢?"

爺爺說:"黃曲黴毒素在高溫270℃的時候才能夠被殺死,我們一般的蒸煮,很難處理掉。現在很多東西都用燒堿,因為燒堿與黃曲黴毒素發生反應,變成了沒有毒性的東西,這樣把食物洗幹淨就行了。還有人加上鹽在鍋裏爆炒一下,不過這樣並不能全部去掉毒性。"

"所以食物隻要發黴了,就不能再吃了。我們平時要注意食物的保存,盡量不讓它們發黴。"

【知識加油站】

什麼是黴菌

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黴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象蘑菇那樣產生大型的子實體。菌絲體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鮮豔的顏色,有的可產生色素使基質著色。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那就是黴菌。

黴菌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雖然黴菌菌絲體上任一片段在適宜條件下都能發展成新個體,但在自然界中,黴菌主要依靠產生形形色色的無性或有性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有點像植物的種子,不過數量特別多,特別小。每個個體所產生的孢子數,經常是成千上萬的,有時竟達幾百億、幾千億甚至更多。

黴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比較青睞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一有合適的環境就會大量的繁殖。黴菌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黴腐變質,但許多有益種類已被廣泛應用,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最早利用和認識的一類微生物。

【生活連連看】

如何判斷食物是否發黴了

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發黴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花生、玉米、糧食加工的糕點、米飯、饅頭等熟食。由於黴菌汙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導致食用者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經常食用被黴菌汙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發生肝癌。那麼,如何判斷和預防黴菌汙染呢?

一般可從食物性狀的改變來進行判斷,比如顏色、質地和氣味。

顏色的變化是黴變食物外觀形狀上最重要、最直接的可以觀察到的方麵,其次是質地。以較為常見的幾類易黴變食物為例:黴變大米表麵呈淺黃色、淺灰色或綠色等,其質地也變得鬆軟,易於捏碎;吃剩的饅頭、飯菜保存數日後,其表麵可能長出灰白色、黃色或綠色的絨毛樣黴菌;存放時間過久的糕點,其表麵可能出現綠色、白色或黑色的斑點;花生米發黴後,剝去紅衣,顏色變黃。另外,許多發黴的食物均可以聞到一股刺鼻的黴味。

如果觀察到食物有這些性狀的改變,即可以初步判定食物發生了黴菌汙染,就不應該繼續食用了。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第3課,《食物》--《麵包發黴了》

金屬為什麼會生鏽

【爺爺講故事】

春天,爺爺陪著皮皮到農村去體驗生活。看見綠幽幽的麥苗,皮皮特別高興,他終於見到了久違的田野,這種景象在城市裏是看不見的。爺爺看見麥田裏有雜草,就對皮皮說:"我們一塊去鋤草吧!"

皮皮高興地蹦得離地三尺高,大喊著:"太好了!太好了!我要學鋤草啦!"

爺爺找來兩把鋤頭,大的那把爺爺自己用,小的那把是給皮皮的。可是,當兩把鋤頭擺在皮皮麵前時,皮皮納悶了:"為什麼爺爺用的大鋤頭錚亮,而皮皮用的小鋤頭鏽跡斑斑呢?"他疑惑不解地去問爺爺。

爺爺說:"那是因為我這把鋤頭經常用的緣故,上麵的鐵鏽已經被磨光了。你那把鋤頭怎是好長時間不用,放在外邊,所以生鏽啦。"

"那麼鐵為什麼會生鏽呢?"

"鐵容易生鏽主要是因為它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尤其是把鐵放在潮濕的地方,空氣中的氧氣就會溶解在水裏,這時就會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一種叫氧化鐵的東西,這就是你見到的鐵鏽啦。"

"鐵鏽不像鐵那樣堅硬,它很容易脫落。那也是因為鐵生鏽變成氧化鐵之後,體積脹大了,據說一塊鐵完全生鏽後,體積可脹大8倍。若是部分鐵生鏽,還會殃及其他的部分,不久整塊鐵就會爛掉啦。"

"爺爺,那麼其他的金屬也是這樣麼?"皮皮繼續歪著腦袋很好奇的問。

"很多金屬像銅和鐵都是這樣,因為環境潮濕,又放在外麵,非常容易生鏽。可是就像金銀等金屬,它們本身就比較穩定,即使暴露在外麵潮濕的環境中,也很難發生化學反應,就不太容易生鏽。"

"那是不是一點都不生鏽?"

"不是的,像金銀時間放長了,就會發現它們的顏色變暗變灰了,那就是生鏽了,不過金銀的鏽跡沒有鐵這麼明顯。據說,因為鐵鏽,全球不知要損失多少鋼材呢!"

"那有沒有防止金屬生鏽的好辦法?"

"很多人在金屬上麵塗上一層油漆,這樣就能將金屬有效的保護起來。還有人在金屬上麵鍍上一層鎳或者是鉻,錚亮錚亮的,也不容易生鏽。"

皮皮聽完爺爺的話,開始學著鋤地了。

【知識加油站】

不鏽鋼為什麼不會生鏽

在現代社會中,金屬材料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在所有的金屬材料中,產量和需求量最大的是鋼。不鏽鋼就是不容易生鏽的鋼,就是在普通鋼的表麵加了一層保護膜的鋼材。

不鏽鋼表麵的保護膜極薄而透明,肉眼幾乎看不到,所能看到的依然是銀亮光澤的金屬表麵。這層膜不僅可以阻止金屬被進一步腐蝕,並且還具有自我修複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壞,其中的鉻會與介質中的氧重新生成保護膜,繼續起保護作用。

在提高不鏽鋼耐蝕性方麵,除了鉻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外,其他某些合金元素也會增強不鏽鋼的耐蝕性,比如鎳。另外,錳和氮可以代替鉻鎳不鏽鋼中鎳的作用,鉬和銅的添加也可以提高某些不鏽鋼的耐腐蝕性能。

當然,不鏽鋼的"不鏽"是相對的,耐腐蝕是相對於普通鋼而言。不鏽鋼不容易生鏽,但不是絕對不生鏽,隻是在相同條件和環境中,較普通鋼而言不容易腐蝕生鏽而已。若不鏽鋼表麵微小"鏽孔"迅猛增加而來不及形成保護膜,也會造成不鏽鋼的腐蝕生鏽。

【生活連連看】

衣服上的"鏽漬"怎麼清洗

生活中,我們的衣服有時候不小心會粘上鏽漬,鏽漬按正常的方法不太容易清洗幹淨。那應該怎麼辦?辦法是:

1.用白醋泡五分鍾,再用清水洗邊即可。

2.用10%的檸檬酸溶液或10%的草酸溶液將鏽跡處潤濕,然後泡入濃鹽水中,次日洗滌漂淨。

3.白色棉及與棉混織的織品有鐵鏽,可取一小粒草酸(藥房有售)放在汙漬處,滴上些溫水,輕輕揉擦,然後即用清水漂洗幹淨。注意操作要快,避免腐蝕。

4.最簡便方法是:如有鮮檸檬,可榨出其汁液滴在鏽漬上用手揉擦,反複數次,直至鏽漬除去,再用肥皂水洗淨。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五年級下,第15課《金色的魚鉤》

電腦為什麼叫"腦"

【爺爺講故事】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爺爺帶著皮皮去參觀國際科技博覽會,一路上皮皮蹦蹦跳跳,可高興了。他聽說科技博覽會上有許許多多新奇的玩意兒,早就想去看看了。

科技博覽會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非常熱鬧。在這裏,皮皮可是開了眼,從小到指甲一般的機器人,大到房子一樣的多功能汽車,應有盡有,簡直看花了眼。可是最吸引皮皮還是那個大屏幕。他拉著爺爺飛奔過去,隻見這個屏幕上閃亮著密密麻麻的數據,一會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圖像,不時引起人們的陣陣喝彩。

"爺爺,這是新的電視機麼?"

"不,皮皮,這是一台新式電腦。"

"那這台電腦就像我們家裏的那一台麼?"

"嗯,不過這台電腦可是比我們家裏的電腦先進多了,這可是世界上的高科技產品,據說這台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在當今世界上首屈一指呀。"

"爺爺,早先的電腦是怎麼樣呀?"皮皮總是喜歡尋根究底。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是1946年2月15日美國人發明的。當初這台計算機製造出來的時候,是一個龐然大物,重30多噸,要用30多米長的大房子才能存放得下。這台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在當時來說很是驚人,每秒達到了5000次加減,這比當時的計算器快了1000倍。可是這台計算機畢竟是太龐大了,而且它存儲的東西也不是很多,後來世界各國科學家們不斷改進,計算機的性能也不斷提高,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了。"

"那麼計算機為什麼會叫電腦呢?"

"皮皮,電子計算機之所以叫電腦是因為它有很大的計算功能,並且能夠代替人腦完成很多很複雜的運算。你想想我們家裏的電腦,它除了進行運算之外,還有記憶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甚至還有非常強的推理能力,這些都與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差不多了。"

"爺爺,那麼電腦與人腦相比誰更厲害?"

"電腦雖然也叫做腦,可是與人腦相比還是明顯的笨多了。電腦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獨立思考。現在的科學家們也都在絞盡腦汁的製造出一台模擬人腦的計算機,但是模仿來模仿去還是沒有成功。因為人的大腦太複雜了,科學家們最後發現這個東西現有的科技手段還根本模仿不出來。就像這台電腦一樣,雖然它的運算能力已經非常高了,但是它的運算還是在人類所編的程序下工作,它還是離不開人腦。"

皮皮聽了爺爺的一番話說:"爺爺,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掌握新的科技,製造出一台能夠獨立思考的電腦來!"

【知識鏈接】

電腦的"大腦"--CPU

CPU是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縮寫,我們一般翻譯成中央處理器。大型電腦的CPU可以是幾層樓那麼大,但PC和筆記本電腦上麵的CPU隻是一片比蘇打餅還要小的陶瓷片。隻要打開電腦,把風扇拿掉就可以一睹廬山真麵目了。我們常問"您的機器是什麼型號的啊?"以及你聽到過的什麼英特爾(Intel)386、486,奔騰(Pentium)多少,還有什麼迅馳多少等說法,其實指的就是CPU的型號。當然,CPU除了Intel的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品牌,比如AMD、VIA、Motorola、Hitachi等等。

CPU是整個電腦最核心的部分,所有其他電腦配件都聽它調度指揮,就象人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控製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樣。所以人們把它稱為電腦的"大腦"。它的工作過程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們通過鼠標或鍵盤等輸入設備把命令傳送給CPU,CPU識別這些命令並將對應的應用程序調入內存運行,運算過程中產生的臨時數據將暫時保存在內存或硬盤中,一旦運行結束,CPU會把最終結果輸出到顯示器等輸出設備上。

【健康貼士】

電腦輻射的危害

俗話說:金無足赤。電腦,作為一種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和電器設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高效與歡樂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有害於人類健康的不利因素。

電腦對人類健康的隱患,從輻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電腦在工作時產生和發出的電磁輻射(各種電磁射線和電磁波等)、聲(噪音)、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以及可見光等)等多種輻射"汙染"。

國內外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生殖係統、神經係統和免疫係統造成直接傷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和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並可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身體組織與骨骼的發育,引起視力、記憶力下降和肝髒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因此,電磁輻射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水源、大氣、噪聲之後的第四大環境汙染源,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防護電磁輻射已成當務之急。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電腦的輻射呢?

首先,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要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另外,最好安裝防護裝置,削弱電磁輻射的強度。再就是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髒、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而多飲些茶,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會有利於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三年級上,第9課《電腦棋手》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二年級下,第23課《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