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輯 多種多樣的生物(3 / 3)

【生活連連看】

鳥與飛機

鳥對人類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看到鷹擊長空,鴿翔千裏,鳥類可以在空中自由飛行,人類很早就產生了製造一種像鳥一樣的能夠飛行的工具的想法。據曆史文獻記載,在2000多年前,我國的著名工匠魯班,曾研究和製造過木鳥。19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人把鳥羽綁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夠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達·芬奇根據對鳥類的觀察和研究,設計了撲翼機,試圖用腳蹬的動來撲動飛行。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試驗,人們才弄清鳥類定翼滑翔的機理,認識到機翼必須像鳥翼那樣前緣厚,後緣薄,構成曲麵才能產生升力,再加上工業提供了輕質的金屬材料和大功率發動機,終於在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實現了幾千年來人類渴望飛上天空的理想。

【課本鏈接】

《小學數學o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二年級下第6課《克和千克》你知道嗎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爺爺講故事】

星期天,爺爺帶著皮皮來到動物園的海洋館裏看"人鯊共舞"的精彩表演。

表演很精彩,但皮皮看著那頭巨大的鯊魚露著鋒利的牙齒感到有些害怕--鯊魚是他見過的最大做凶猛的魚。

"爺爺,水裏還有比鯊魚更大的動物嗎?"

"有呀,藍鯨比鯊魚大多了。"

"藍鯨?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麼?"

爺爺笑著說:"藍鯨雖然人們經常叫鯨魚,還生活在水裏,可是它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魚,它們都是通過魚卵長出來的。可是鯨魚卻是從母胎裏長出來的,而且小鯨魚還吃奶呢!"

"那麼藍鯨有多大呀?"

"現在人們捕獲的最大的藍鯨長33.58米,重達170噸。大概有三輛雙層的公共汽車那麼長。藍鯨的頭非常大,光一個舌頭就能站上50個人。它的心髒比得上小汽車呢。這樣的龐然大物,人們在稱重的時候還是費了一番腦筋,隻好把藍鯨切成一塊一塊的,最後把重量加起來。即使是剛剛出生的小藍鯨也比一頭大象重,它每天還要喝上將近400斤奶呢!"

皮皮非常驚訝,想馬上就看到這個奇怪的動物。

"爺爺,那我們在哪裏能見到藍鯨呢?"

"現在藍鯨主要分布在南極的海域裏麵。那裏有很多吃的食物呢。"

"藍鯨那麼大,能吃多少東西呀?"

"一頭藍鯨每天能吃上2-4噸食物。藍鯨在南極主要吃磷蝦,南極海域裏的磷蝦非常豐富,它吃的時候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張大嘴連水帶魚的一塊吞進去,然後把嘴一合。嘴巴上有許多鯨須板,像篩子一樣過濾,這樣水流走了,魚蝦剩下了。"

"還有,藍鯨浮出水麵呼吸的時候,它的背部和氣孔都會浮出水麵,並且會噴出一道高達10米的水柱,非常壯觀,在幾千米外就能看見。很多捕鯨的人就是通過這個水柱追捕藍鯨的。"

"那海裏的藍鯨多嗎?"

"由於人們的捕殺,現在世界上的藍鯨隻有不到50頭啦。國際上已經把藍鯨列為了瀕危的物種。"

皮皮聽了,有些難過的說:"爺爺,我不想讓藍鯨滅絕,我還要親眼看看它們呢。"

【知識加油站】

為什麼鯨不是魚

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它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當然也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

在很遙遠的古代,鯨的祖先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淺海裏。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生活連連看】

鯨的保護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因此,鯨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對象,但過去由於捕獵的手段落後,獵取量較小,尚不足以影響鯨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改用艦船和火炮獵捕鯨類,殺傷力大大增強,使得鯨的數量銳減,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

【課本鏈接】

《小學數學o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四年級下,《五小數除法》練一練

動物裏的遊泳高手--魚

【爺爺講故事】

動物園的水族館一直是孩子們的樂園,皮皮很喜歡去那裏看各種各樣的魚。

這天天氣很好,皮皮在家閑著無聊忽然想起自己很久沒有到水族館去玩啦,因此就吵著讓爺爺陪他去看魚。

他們很快就來到了水族館,這裏的魚品種相當多,海裏的,河裏的,熱帶的,深海裏的,應有盡有。皮皮在水族館裏快活地跑來跑去,眼花繚亂的魚讓他目不暇接。

他透過大玻璃櫥窗,看見一條大魚在眼前遊來遊去,嘴還一張一合,不停地翕動著。

"爺爺,魚的嘴為什麼老在動呢?"

"那是魚在呼吸呀。"

"魚的鼻孔在哪裏呢?我怎麼沒看見呀?"

爺爺被皮皮的話逗樂了。

"魚是沒有鼻子的,它們隻有腮。你看魚的腮一開一合的,那是魚從口裏喝進水去,然後又從腮裏吐出來。魚的鰓很特別,它由梳子一樣緊密排列的鰓絲組成,鰓絲兩邊排列著突起的鰓小片,鰓小片上密布著許多血管。當水通過鰓絲時,鰓小片上的微血管攝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並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來,魚就是這樣呼吸的。"

這時,皮皮看見一條魚吞進了一塊東西,卻沒有發現它咀嚼。

"爺爺,魚怎麼不嚼嚼就把食物吞下去了?它們沒有牙齒嗎?"

"有的魚有牙齒,比如你見過的鯊魚,而有些魚卻沒有長牙齒,就像我們平時吃的草魚、鯉魚和鯽魚等。"

皮皮又看見一條魚呆在大魚缸的底部,一動不動。

"爺爺,那條魚怎麼不動啊,是累了在休息嗎?"

"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在睡覺呢。"

"爺爺,難道魚睡覺也睜著眼睛嗎?"

"是啊,因為魚的眼睛沒有眼瞼,所以閉不上,即使睡覺的時候也是睜著眼睛的。魚睡覺時候的姿勢各種各樣,海裏麵有一種魚叫鸚哥魚,它睡覺的時候橫躺在海底睡覺,有點像人睡覺的樣子。河裏的黑魚睡覺的時候就會把身子埋在泥沙裏麵,彎著腰,側躺著。我們家裏養的金魚,它們睡覺的時候與醒的時候一個樣子,所以我們總是認為魚兒不睡覺啦。"

"爺爺,魚兒是靠什麼遊泳的呢?"

"有的魚在遊泳的時候是通過體側的肌肉收縮產生波浪運動,你看那些鱔魚像蛇一樣,在水裏扭來扭去的,那就是遊泳啦。還有一些魚則是通過擺動鰭來遊泳,就像鯉魚。魚身體裏麵還有一個小氣箱,叫做鰾。裏麵充滿氣產生浮力,魚兒可以調節裏麵的氣體,然後確定魚遊的深度。潛艇就是根據魚的這個原理造出來的呢。"

聽著爺爺的講解,皮皮感慨道:"魚兒真是太神奇啦!"

【知識加油站】

魚的體色與自我保護

海洋裏魚的體色與它們周圍的環境大體相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保護色。不少魚都是依靠它們的保護色而得以避開來犯者的襲擊的。如鮐魚、馬鮫魚、金槍魚,它們生活在海洋的中上層水域,體背色深,多為藍色、深藍色和深綠色,而腹部色淡,多為銀白色、白色或稍帶淡黃的白色。這樣的體色與自然光下的海水色澤很協調--從上往下看,背部體色與深藍色的海水近似;從下往上看,腹部體色又與明亮的上層水色混為一體,因而這些魚類較容易逃過來犯者的眼睛。在中上層水域生活的凶猛魚類中也有些魚具有這種類型的體色。

在海洋的深水層,由於光線不足,環境總是昏暗的或完全黑暗的,生活在這裏的魚類體色雖然也是背部較深,然而總的色調偏暗,多為紅色、紫色、棕色、黑色等。它們絕少帶有斑點、條紋和鮮明的色彩,因為這與周圍環境相比太突出了,易使之暴露於敵人之前,招致被獵食之禍。

棲息於淺海或沿岸海水底層的魚類一般有暗色斑塊,當它們靜止不動時,和礁石無甚區別。身體的色彩和花紋最為繁多的是珊瑚叢中的魚類。那裏的海水清澈碧透,藻叢七色交織,珊瑚五彩繽紛,穿梭於珊瑚礁之間的魚類自然也是那樣斑紋奇異、色彩迷人。

我們知道,海洋裏的生態環境是多變的,這使不少魚類也"學會"了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如生活在熱帶海洋中的某些石斑魚能很快地從黑色變為紅色,從黃色變為緋紅色,由紅色變為淡綠色或濃褐色,同時使身上的斑點、條紋忽明忽暗。還有的魚竟能在短時間內像魔術師一般變換六七種不同的顏色,讓人歎為觀止。

【生活連連看】

魚的營養價值

魚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古人有"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之說。老祖宗造字,就將"鮮"宇歸於"負"部,而不入"肉"部,將魚當作"鮮"的極品,因此,魚曆來成為人們喜愛的食品。

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並且易為人體所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達95%以上。魚肉中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並擁有特殊的多鏈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脂、促進血液循環、抑製血小板凝集、減少腦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等。魚皮中的膠原蛋白容易被人體吸收,是皮膚代謝所必需的特殊蛋白質。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四年級下,第27課《魚遊到了紙上》

顯微鏡下的微生物世界

【爺爺講故事】

下午上課的時候,皮皮的肚子就已經餓得咕咕叫了。好容易捱到放學,皮皮背了書包就往家跑,進了家,直奔廚房。正好媽媽剛剛蒸好饅頭,皮皮看見香噴噴的饅頭顧不上放下書包就伸手去抓。

"皮皮,洗手了嗎?"他把饅頭抓起來正要張嘴去咬,背後就傳來了爺爺的聲音。

皮皮放下饅頭,伸出自己的雙手給爺爺看。

"爺爺,我的手一點兒也不髒啊。"

"你的手雖然看著很幹淨,實際上上麵有很多微生物,其中好多都是病菌,我們的肉眼是看不見的,你若是吃下去,就會生病的。"

皮皮聽了不解的問道:"爺爺,微生物長得什麼樣子呀?怎樣才能看見這些平時肉眼見不到的微生物呢?"

"雖然我們肉眼看不見,可是我們借助顯微鏡就能夠看見它們。"

"顯微鏡?"

看到皮皮充滿好奇的眼神,爺爺繼續說:"顯微鏡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400年的曆史了,它可以把細小的東西放大,我們就能清楚地辨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東西,比如微生物。你趕緊去洗手,等吃過飯後,爺爺讓你用顯微鏡看看細菌的樣子。"

皮皮聽著爺爺這麼一說,乖乖地區洗手了。

吃完飯後,爺爺拿出了一個顯微鏡。

"我們人的肉眼最大能看見直徑為0.1毫米的東西,若是再小的東西就要借助顯微鏡了。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生物就叫做微生物。"

說著,爺爺弄了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讓皮皮看。皮皮看了以後嚇了一跳,那滴看起來很幹淨的水裏麵竟然有那麼多各種各樣的小東西!

"爺爺,微生物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

"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的王國裏麵主要有八大家族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其中有一種叫真菌,它是微生物中比較小的,身體分叉,像樹枝一樣。別看它小,可對人類危害可大了,我們的食物放得時間長了,就會腐爛變質;你的皮膚弄破了,不小心會感染,這都是因為真菌在作怪。還有的微生物寄生在人體、動物的身上,時間長了,人就會生病。"

"不過,真菌當中也不都是壞的,有一種叫做酵母菌,就是一種有益的微生物,我們吃的麵包、饅頭,之所以會那麼蓬鬆,就是它們的作用。再比如乳酸菌,也是對人體有益的。它們讓牛奶發酵成酸奶,能幫助你消化食物,防止腹瀉,還能產生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呢。"說著爺爺在顯微鏡膜片上滴了一滴酸奶。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微生物以後,皮皮才真正知道了講衛生的重要性。從那以後,皮皮再也不用髒手拿東西吃了。

【知識加油站】

微生物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

300多年前,荷蘭有個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讀書雖然不多,但熱愛科學,富有刻苦鑽研的精神,還有一手高明的磨製放大鏡的技術。他用自己磨製的鏡片,製作了一架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簡單的顯微鏡。一天,列文虎克從一個老頭的牙縫裏取下一點殘屑來觀察,竟然發現那裏麵有無數各種形狀的小家夥蹦來跳去,令人眼花繚亂。他驚奇得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列文虎克精心地把這些小家夥的形狀描繪下來,他說:"這個老頭嘴裏的小動物,要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多得多……"這以後,他繼續觀察了各種容器的積水,以及河水、井水、汙水等,都發現有這樣一個芸芸眾生的"小動物"世界。列文虎克第一個通過顯微鏡看到了細菌,為人類敲開了認識微生物的大門。從此,人們借助顯微鏡一一揭開了微生物的奧秘。

【生活連連看】

微生物的價值

微生物千姿百態,對於人類而言,既有害處也有益處。害處是常常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黴腐爛,有益的一麵是,人們可用它們來生產藥品--青黴素就弗萊明從青黴菌提取出來的,抗生素是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的。青黴菌和抗生素的使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另外,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製劑,如奶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等,還有一部分微生物還可以用來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三年級上,第15課《玩出了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