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所以五顏六色的,是因為在花瓣的細胞裏有很多叫花青素的色素,它可以使花呈現出橙色、粉色、紅色、紫色和藍色。"
皮皮若有所思地說:"那葉子之所以是綠色的,是因為葉子裏麵含有很多綠的色素啦?"
"是,皮皮真聰明。能讓葉子變綠的色素我們叫它葉綠素。它們主要保存在葉子的葉綠體裏麵,它們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能讓葉子變綠,還負責在給植物供給營養呢。你知道我們呼吸的氧氣是怎麼來的嗎?"
皮皮搖搖頭。
"我們呼吸的氧氣就是植物的葉子製造出來的,其中,葉綠素可是大有功勞啊!你不是喜歡吃糖麼?"
皮皮點點頭,繼續聽爺爺講奇妙的故事。
"植物也是喜歡吃糖的,它們要把糖和從地下吸取的養料混合在一起,才能生長出來新的葉子和果實。而葉子中的葉綠素就是在陽光的作用下把水和空氣的二氧化碳變成糖,同時釋放出我們需要的氧氣來,這個過程也是人們常說的光合作用。"
"可是到了秋天葉子為什麼就變黃了呢?"
"因為葉子中不僅含有葉綠素,還有葉黃素、胡蘿卜素和花青素,春夏季時葉子中的葉綠素含量較多,到了秋天,天氣變冷,舊的葉綠素已被分解,新的葉綠素由於天氣寒冷無法形成,於是就呈現出葉黃素和胡蘿卜素所具有的黃色。有些樹葉變紅,如楓樹、槭樹、黃櫨等,是因為它們的葉中含有較多的花青素,在舊的葉綠素解體後,顯現出了花青素的顏色。"
"植物真是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好好探索其中的奧秘!"
【知識加油站】
葉子的形態
就像人的長相各不相同一樣,植物的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如鱗形、披針形、楔形、卵形、圓形、鐮形、菱形、匙形、扇形、提琴形、腎形等。世界上找不出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葉子不光形狀不同,各種形狀的邊緣也不同,葉子的邊緣稱葉裂。我國古代的發明家魯班,就是受齒狀葉裂的啟發,發明了鋸。
在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過程中,一些植物的葉子發生了變態,最典型的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植物,為了保存體內的水分,節製蒸騰作用,它們的葉子退化成了細小的針狀葉。
【生活連連看】
茶葉
傳說是在公元前2737年,我們的醫藥祖先神農上山采藥,他邊采邊嚐,有些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幹舌燥,渾身非常地不舒服,於是便坐在一棵茶樹下休息,憑著往常的習慣,他順手從身邊的樹上摘了一片葉子放入口中咀嚼,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他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且還一口的清香。從此,人們才認識了茶葉。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才成為一種飲品。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曆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其中的名品有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門紅茶、武當道茶、古丈毛尖等。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1課,《植物》--《各種各樣的葉》
喜歡昆蟲的法布爾
【爺爺講故事】
皮皮自從在學校裏學習了《自然科學》課後,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到星期天就要爺爺帶著他到野外去觀察昆蟲。
他們來到野外後,爺爺對他說:"皮皮,觀察昆蟲一定要仔細,要向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學習。"
法布爾?皮皮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爺爺,法布爾是誰啊?您能給我講講法布爾的事情嗎?"
爺爺拉著皮皮的手,一邊走一邊講了起來。
"法布爾是法國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小村莊裏,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了興趣,而且總是喜歡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說魚兒是否睡覺?蝴蝶為什麼那麼漂亮?等等,這些問題就連他的老師都經常被問的啞口無言,不知該怎麼回答。為此法布爾就經常自己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
"法布爾還經常與小夥伴舉行一些捉昆蟲的比賽,據說有一次他與幾個小朋友們一起捉昆蟲,其他小朋友隻是捉了幾隻,就坐在地上等法布爾了。等了好久,法布爾終於來了,他的成果讓大家目瞪口呆,隻見他捧著好幾個盒子,裏麵全都是昆蟲。"
爺爺繼續講道:"法布爾觀察昆蟲的時候非常投入,不僅對書本上的昆蟲觀察仔細,還親自到野外觀察。據說有一次,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本有關動物的語言集,法布爾看見裏麵的精美插圖就愛不釋手。為了實地看看這些昆蟲,據說他曾經在馬路邊上看一大群螞蟻搬運蒼蠅。看見這些螞蟻緊張有序的工作,看它們調兵遣將,來來往往地忙個不停,法布爾已經忘記的周圍的一切。法布爾拿著放大鏡,趴在地上,聚精會神的看著這個宏偉的螞蟻場麵。當時,很多幹活的人回來了,看見他在地上趴著一動不動,都疑惑不解的認為法布爾是一個小瘋子呢。"
"法布爾的家境非常貧窮,他連中學都沒讀完就被迫退學,後來成就的取得就是靠自學完成的。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幾乎到了發狂的程度,為了得出一個觀察結果,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他的那本巨著《昆蟲記》足足花了他三十多年的時間呢。"
聽完法布爾的故事後,皮皮向爺爺保證:"我也要向法布爾學習,認真仔細地觀察昆蟲,回家以後,我還要寫一篇觀察昆蟲的日記呢。"
【知識加油站】
昆蟲知多少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昆蟲不僅種類多,而且同一種昆蟲的個體數量也很多,一個螞蟻群可多達50萬個體,一棵樹可擁有10萬的蚜蟲個體。
世界上最大的昆蟲是分布在東南亞的皇蛾,它的翼麵有400平方厘米之廣,翼展可達30厘米,最重的昆蟲是熱帶美洲的巨大犀金龜(鞘翅目犀金龜科)。其重量竟有約100克,相當兩個雞蛋的重量,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一種竹節蟲,其體長有270毫米,比一隻鉛筆還要長。
【生活連連看】
昆蟲的食用價值
提起昆蟲,人們就會想到螞蟻、蟋蟀、蜻蜓、螞蚱、蟬、毛毛蟲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捉來玩玩,觀賞一下未嚐不可,但要作為食物吃進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想象,說不定還會惡心嘔吐。其實,昆蟲作為人類食物的曆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作為食物食用的昆蟲約有數十種。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鉀、鈉、磷、鐵、鈣等各種鹽類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五年級上,第8課,《大自然的語言》
古老的動物--大熊貓
【爺爺講故事】
周末,爺爺帶著皮皮去動物園遊玩,在熊貓館裏,皮皮被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逗得直樂。
一邊樂,一邊又冒出了問題:"爺爺,大熊貓到底是熊呢還是貓呢?"
"是熊。不過對於大熊貓的種屬,人們也爭論了很長時間,後來才逐漸認可把它列為熊科、大熊貓亞科的分類方法。"
"那它為什麼叫熊貓呢?"
"你看大熊貓的頭像什麼?身子像什麼?"
"它們的頭像貓,身子笨笨的像熊一樣。"
"對了,所以一開始人們管它叫貓熊,後來由於一種誤讀才把它叫成了熊貓。"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把它當成"國寶"嗎?"
皮皮搖搖頭。
"因為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800多萬年了,所以被稱為動物的活化石。後來由於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的大熊貓都滅絕了,現在隻有我們國家的四川北部、陝西和甘肅南部等少數地方還存活著數量很少的大熊貓。因此,人們就把它當成了國寶。"
"皮皮,你知道熊貓喜歡吃什麼嗎?"
"當然是竹子啦,它們的手裏還拿著竹子吃呢!"皮皮指著那些大熊貓說。
"是呀,現在大熊貓都吃竹子,可是最初大熊貓是吃肉的。自從地球環境發生變化之後,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它們退居到了深山竹林裏麵,吃起了營養很低的竹子。現在它們的牙齒非常發達,而且爪子也進化了,除了在五趾外,還有一個專門握竹子的拇指。不過大熊貓們偶爾也吃上一頓葷菜,可能抓上幾隻竹鼠吃。"
"現在我國大熊貓的數量已經不到1000隻了,如果不注意保護,說不好那一天也就像恐龍那樣隻能在電影裏見到它們了。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保護好環境,讓大熊貓能夠快樂地成長繁衍。"
皮皮看著可愛的大熊貓,大熊貓好像也在看著他,還似乎對他說:"小朋友,不要讓人們再破壞環境了,要不然我們就再也見不了麵了"。
【知識加油站】
大熊貓的名稱來曆
其實大熊貓的一開始的名稱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後來,由於在解放前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自此,首先在主產它的故鄉(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
【生活連連看】
大熊貓的保護
是中國特有珍貴野生動物,有"國寶"和"活化石"之稱,被譽為"野生動物保護世界裏的旗艦物種"。大熊貓生性孤僻,常獨棲於茂密的竹叢中,有"竹林隱士"的雅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大熊貓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大熊貓列為附錄一物種。
早在1963年,我國就建立了臥龍、白河、王朗、喇叭河等以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此後,在四川、陝西和甘肅省繼續加強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建設。四十多年來,一直將強化棲息地保護建設作為大熊貓保護的首要選擇。據了解,目前全國建立了14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和400多處珍稀植物種質種源基地。實施了"中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工程",使大熊貓棲息地得到較好保護,種群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製。全國共從野外搶救大熊貓224隻次,人工繁育成活70隻左右。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語文出版社版2005年S版》一年級下,第7課,《大熊貓》
最小的鳥和最大的鳥
【爺爺講故事】
一天上午,皮皮與爺爺在公園裏散步發現路邊有好多麻雀啄食人們丟棄的麵包渣兒。
"爺爺,我們以後要多為這些鳥準備點吃的好嗎,否則它們就會挨餓啦。"
"好啊,皮皮懂得愛護小鳥了?"爺爺高興的說。
"爺爺,你看這些麻雀這麼小,它們應該是最小的鳥了吧?"皮皮看著蹦蹦跳跳爭食的小麻雀突然問道。
爺爺說:"這些麻雀我們看著是非常小了,但它們不是最小的鳥,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
"蜂鳥?那蜂鳥有多大呀?"皮皮沒想到還有比麻雀小的鳥呢。
看著一臉迷茫的皮皮,爺爺接著說:"蜂鳥有很多種,最大的蜂鳥也就是20厘米長,而最小的蜂鳥也就是5.5厘米長,重兩克,也就是和我們見的蜜蜂差不多大。"
"爺爺,蜂鳥長的什麼樣子?好看麼?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呢?"
爺爺笑著說:"皮皮,蜂鳥很好看,它們的羽毛一般都是藍色的,或者是綠色的,有的蜂鳥還有羽冠和尾巴呢,也有的是紫色的。蜂鳥僅僅在美洲有,美國、加拿大、古巴等地方都有,可是中國還沒有這種鳥。"
"蜂鳥那麼小,它們飛得一定很慢吧?"
"蜂鳥雖然小,可是它們的翅膀每秒鍾拍打六七十次,能飛到四五千米的高空,每小時的速度能夠達到50千米,快的時候與我們的小汽車差不多,每小時速度能達到100千米。"
"皮皮,你現在知道了蜂鳥是最小的鳥,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
皮皮不假思索地說:"動物園裏有鴕鳥,它們是不是最大的?"
爺爺滿意的點了點頭說:"是的,可你知道鴕鳥來自哪裏嗎?鴕鳥主要產在非洲,大的鴕鳥2米多高,體重超過300斤。我們看見的鴕鳥是黑色的或者褐色的身子,白色的翅膀和尾巴。長長的脖子,小腦袋,你還可以騎上它呢。在非洲很多人都騎著鴕鳥出去。"
"還有,鴕鳥雖然是鳥,可是它並不會飛。"
"為什麼?"
"鴕鳥的祖先其實是會飛的,可是後來它們主要生活在廣闊無邊的沙漠與荒原上,飛行能力逐漸減弱了,最終就完全失去了飛行能力,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樣子。"
"那它跑得快嗎?"
"鴕鳥可是個奔跑能手呢。它每小時能跑60公裏,並且連續跑30分鍾而不會感到累。"
"爺爺,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到非洲去看看野外的鴕鳥。"皮皮眨著眼,憧憬著。
【知識加油站】
飛行最遠的鳥類
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於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於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於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於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