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我們生活的地球(2 / 3)

這位科學家的故事並沒有完,當他提出這種觀點之後,人們還是疑惑不解。大陸這麼堅硬,這麼重,怎麼會漂移呢?於是魏格納就提出,我們的大陸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堅硬無比的地塊,而是一個非常輕的矽鋁層,它漂浮在了一個矽鎂層上麵,就好像冰浮在水麵上一樣。後來由於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就慢慢發生移動,可是各個地塊移動的方向不一樣,因此產生了大陸的分裂。"

"後來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親自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並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很多年以後,有科學家找到了一些證據:他們在非洲的加納海灣與南美洲巴西找到的岩石測定的年齡是一樣的,而且上麵的紋理都一樣。還有很多生物化石,也是這樣。這說明當時那麼多動物不能漂洋過海的過去,一定是分開了。"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呀!陸地現在還在動嗎?"

"是啊,我們居住的大陸還在緩緩的移動,但是人們根本覺察不出來。很多科學家現在正在測量海域的寬度。地球上各個大陸也都在移動。根據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現在大西洋東西兩岸的移動速度是每年1.5厘米。而美國的夏威夷島與美洲大陸之間,速度卻是達到了每年5.1厘米。你猜幾千萬年下去,世界的大陸會怎麼樣?"

皮皮笑著說:"說不定很多大洲又湊到一塊了。爺爺,到時後可能就沒有七大洲啦!"

【知識加油站】

地球上的陸地

地球上的陸地是指地球表麵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包括大陸和島嶼。總麵積1.49億平方公裏,占地球表麵積的29.2%。麵積廣大的陸地稱大陸,全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等六塊,總麵積為1.391億平方公裏,約占陸地總麵積的93%;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小塊陸地稱島嶼,總麵積為970多萬平方公裏,約占陸地總麵積的7%。陸地大部分分布於北半球,島嶼多分布於大陸的東岸。陸地表麵起伏不平,有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等。

【軼聞連連看】

德o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在1912年德國地質協會的講演會上,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魏格納聲明:現在世界上的各大洲,在古生代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巨大的大陸塊。整個陸地的周圍被原始海洋所包圍。由於太陽、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古大陸開始出現分離,大陸慢慢分裂成若幹塊,逐漸漂移分離。美洲脫離了歐洲和非洲向西移動,在它們中間逐漸形成了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脫離了亞洲,在漂移過程中,它的南端沿順時針方向略有扭動,漸漸與南亞次大陸分開,中間形成了印度洋。南極洲、澳大利亞則脫離亞洲、非洲向南移動,而後又彼此分離,形成了今天的南極洲和澳大利亞。

魏格納於1915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係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把它稱為"大陸漂移學說"。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1930年4月1日,50歲的魏格納從哥本哈根出發,對格陵蘭進行第四次考察。1930年11月2日,在他50歲生日的第二天,在運送補給歸來的路上,遭到暴風雪的襲擊,倒在茫茫雪原上。直到次年4月,搜索隊才找到魏格納的遺體。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四年級上,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地球動起來很危險

【爺爺講故事】

2009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發生了一場強烈的地震,當地人們的生命財產遭到了嚴重的損失,這場巨大的災難震驚了全國甚至整個世界。那段日子,皮皮全家一有空就守在電視前,了解有關地震和救災的情況。看著災區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狼藉,聽著不斷增長的傷亡人數,皮皮又害怕又傷心。

"爺爺,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

"在中國古代,人們就流傳著一個傳說,意思是說地底下住著一條鱉,時間久了,它累了,就要翻翻身子。隻要它一翻身,大地就會發生震動。"

還沒有等爺爺說完,皮皮就說:"我一定要把那隻大鱉殺了,再也不讓它危害人類啦!"

爺爺接著說:"這隻不過是一種傳說,不是科學。其實我們的地底下根本就沒有鱉,就是岩石。"

"岩石那麼硬,怎麼會動起來呢?"

"正是因為岩石太硬了,所以就會破裂。你看見平時的玻璃了麼?當人們拿著石頭敲的時候會不會碎?"

"那岩石怎麼會破裂了呢?"

"因為在地球的裏麵是火熱的岩漿,當那些岩漿活動起來的時候,力量非常大,有時候就會衝破地殼冒出來變成火山,有時候沒有冒出來,但會給地殼帶來一種非常強烈的震動,就是地震。"

"爺爺,那為什麼發生地震的時候,有的地方感覺厲害,有的地方沒有感覺?"

"地震發生的地方叫震源,在震源中心和周圍的地方,地殼的震動就非常強烈而距離震源遠的地方震動就小一些。"

"爺爺,發生地震後我們該怎麼辦?"

"當地震發生時,你首先要保持鎮靜,再根據周圍的環境,找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回頭爺爺給你買一本相關的書給你看看。"

這時,皮皮看見電視上有好多人給災區捐款的鏡頭。他轉身跑進自己的房間,抱著自己的存錢罐跟爺爺說:"爺爺,我也要給捐款,把我存錢罐裏的錢全都捐給災區的小朋友們。"

爺爺看著懂事的皮皮,欣慰地笑了。

【知識加油站】

什麼是地震的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裏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多倍。比如說,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2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

【生活連連看】

發生地震怎麼辦

生活中,我們一旦遭遇地震該怎麼辦呢?

如果是在平房中,又是在家裏,要迅速跑出房間,或是躲到床、桌子旁,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護住頭部。

如果正在學校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旁,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護住頭部。

如果是在樓房內,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麵或旁邊,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問小、有支撐的地方。如果是五六層的樓房,住在一、二層的同樣應該向外跑,頂層的應跑到樓頂或露台上。如果住在中間層,應先跑到窗戶旁邊,等樓層向下倒塌到離地麵較低時再向外跳或跑。但逃生的時候一定要將靠墊、枕頭、被子等軟物頂在頭上,以防被倒塌的房屋構件砸傷。

如在公共場所,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安全的地方,如牆角,桌櫃旁。在行駛的電(汽)車內避震,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如果正走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應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戶外場合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頭部,可以用自己隨身帶的東西比如書包等物遮住頭部。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避震,應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旁,用隨身攜帶的物品擋在頭上。

如果是在山區,應注意避開山腳、陡崖,因為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在海邊,請迅速離開到安全場所避難。

總之,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因地製宜,正確抉擇。

【課本鏈接】

《小學語文o人民教育出版社版2003年版》五年級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最孤獨的大陸--南極

【爺爺講故事】

吃完晚飯後,皮皮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起了電影《帝企鵝日記》。皮皮看得聚精會神,那些白白胖胖的企鵝在冰雪裏麵跑來跑去,成群結隊的非常可愛。

看完電影後皮皮跑到爺爺身邊,問:"爺爺,動物園裏有企鵝麼?我要親眼看看它們。"

爺爺說:"皮皮,企鵝是南極大陸特有的動物,其他地方沒有的。"

"南極大陸在哪裏?那裏什麼樣呀?"

"南極大陸在地球的最南端,它是世界上最後發現的一個大陸。整個大陸上覆蓋著厚厚的冰雪,人們稱它為白色大陸。"

"那裏一定很冷啦?"

"是啊,南極大陸上非常寒冷,一年四季大風呼呼的刮,平均氣溫到了零下25℃,最冷的時候都到了零下89℃,那裏可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