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我們生活的地球(3 / 3)

"那麼冷,那些企鵝怎麼生活呀?"

"你看,那些企鵝都長得胖胖的,它們身上長滿了厚厚的脂肪,還有密密的毛,就像人穿著羽絨服一樣,防風又禦寒。還有,特別冷的時候,這些企鵝們就互相擠在一塊,互相取暖。"

"爺爺,那會不會有猛獸吃它們?"

"南極大陸上除了企鵝外沒有其他動物,再說,四周都是茫茫的海洋,別的大陸上的猛獸也過不去呀。"

"爺爺,南極大陸上除了冰雪外還有其他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嗎?"

"有,南極上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人們已經探明了煤、鐵、石油的儲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還有其他數不盡的資源。可是這些資源都沒有開發,各個國家都在那裏考察呢。目前世界上28個國家在南極設立了53個科學考察站,但絕大多數建在了南極大陸的邊緣。"

"我國有考察站麼?"

"我國當然有考察站了,中國現在有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2009年設立的南極昆侖考察站,是目前南極所有科學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海拔達4093米!"

皮皮聽後,很是自豪,叫著:"以後我也要當科學家到南極去考察!"

【知識加油站】

"白色大陸"--南極

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它孤獨地位於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麵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在全球6塊大陸中,南極大陸大於澳大利亞大陸,排名第5。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僅有的被海洋包圍的2塊大陸,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參看南極洋),是一塊遠離其他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隻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居住和工作。

【趣聞連連看】

南極的"土著居民"--企鵝

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人們把它稱為南極的象征。

現已發現南極地區約有1億多隻企鵝,占世界海鳥總數的1/10,南極大陸的沿岸及亞南極區的島嶼上都有它們的蹤跡。凡是登上南極陸地的人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成群結隊、滿山遍野的企鵝,企鵝給南極洲這個冷落、寂寞的冰雪世界帶來了生機。

企鵝的長相令人喜愛,特別是它那種道貌岸然、彬彬有禮、紳士般的風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企鵝世世代代生活在南極,鍛煉和造就了一身適應南極惡劣環境的硬功夫--耐低溫的特異生理功能,人們已經把它當成了寒冷的象征,難怪世界冷飲行業的產品常以企鵝作為商標,在盛夏,一看到企鵝,會給人一種清涼、爽快之感。

然而,南極企鵝的老家是在什麼地方?企鵝的祖先會不會飛?企鵝是由什麼進化來的等等有關企鵝起源問題,是生物學家正在探討和研究的課題,迄今為止仍是一個謎。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第4課《地球運動》--《極地的白天為什麼那麼長》

白天和黑夜是怎麼來的

【爺爺講故事】

今天是星期日,天氣也格外的好。做完作業後,皮皮就穿上爸爸剛給他買的旱冰鞋跟著爺爺出去玩了。玩著玩著,太陽就落山了,天漸漸暗了下來。

"天快黑了,皮皮,我們該回家嘍!"

可皮皮玩得正起勁,一臉的不願意。

"爺爺,要是天不會黑該有多好啊!"

"天如果一直不黑,我們怎麼休息啊?"

"那天為什麼會變黑呢?是龍閉上眼睛就是夜晚,睜開眼睛就是白天的麼?"

"乖孩子,那隻是古代的一種傳說。我們生活的地球,它本身並不發光,我們得到的光都是來自太陽,太陽照著的半球就是白天,照不到的地方就是夜晚了。"

"為什麼白天和夜晚總是這麼交替著變呢?"

"那是因為我們居住的地球本身在不停的自西向東自轉,你想想這個地球轉動的時候,太陽照的地方不也就是一直在變麼?"

"還有,為什麼夏天的時候白天比較長,冬天的時候白天就短很多呢?"

"我們生活的大地球本身自轉的時候也在圍繞者太陽公轉,可是自轉的軸與太陽公轉的軌道的平麵不是垂直的,而是斜著的。這樣在地球軌道上公轉的時候,不同緯度上的光照也就不一樣了。在夏天的時候,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就長一些,並且越往北就越長。南半球恰恰相反。"

"那麼有沒有隻有白天沒有黑夜的情況?"

"有呀,這個地方就在地球的南北極。在北極,夏天的時候,白天特別長,而且還有好多天都是白天,沒有黑夜。可是到了冬天,白天就很短,夜晚就很長。甚至好多天根本沒有白天。而在南極剛好相反。"

【知識加油站】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農諺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這是什麼意思呢?

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是中國農曆節氣中的春分,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多,天氣一天天變暖,同時白晝漸長,黑夜漸短。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太陽直射點又回到了赤道上,這一天就是24節氣中的"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樣,晝夜等長,即白天與黑夜的時間一樣長,秋分之後,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夜間的時間將越來越長。

【生活連連看】

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生命現象幾乎都是以近似24小時周期發生著變化。

植物生長在一定時間內呈現慢快慢的節奏,這種快慢節奏與季節和晝夜變化有關,這種現象稱為植物生長的周期性。早在1729年就有學者觀察了晝夜節律對於植物的影響:將植入天芥菜屬植物的兩個花盆分別放在箱子內及曝露於箱子外,發現在白天無論是否受到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兩盆植物的葉片都是伸展的;而在夜晚,放置於箱子內及曝露於箱子外的兩盆植物葉片都是卷曲的。說明晝夜節律對於植物的生長具有調節作用。

同樣,絕大多數動物在這一周期內,都有一次生長時間休息的行為變化。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光明驅散了黑暗,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充滿了活力,開始了一天的活動。當夜幕徐徐降臨,黑暗籠罩大地之後,動物也就安靜下來,開始休息。極少數夜行動物(如大鼠、小鼠等),在白天明亮的環境中休息,等到晚上黑暗降臨才開始覓食的活動。有時動物出於無奈,被迫改變了活動的時間,但24小時中活動和休息交替的規律仍然繼續保持。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第4課《地球運動》--《晝夜交替的解釋》

一年四季的交替

【爺爺講故事】

剛剛過了氣候溫和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就到了,皮皮很不願意過夏天,因為夏天太熱了,太陽公公烤的大地快要著火似的,太難受了。所以一到夏天,皮皮就躲在開著空調的房間裏不願意出去。

"爺爺,為什麼夏天這麼熱?是不是因為夏天我們離著太陽近呀?"

爺爺笑著說:"情況恰恰不是這樣子,夏天我們不僅離太陽不近,相反離著太陽遠呢!"

皮皮這就更納悶了,本來太陽像一個大火爐一樣,地球圍繞著這個大火爐轉動,可是為什麼地球離它遠的時候,它會熱呢?

"這是由地球的公轉造成的。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大約是365天,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年。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就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所以有時離著太陽近,有時離著太陽遠。當離著太陽近的時候,正好是在一月。這時候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當地球離太陽遠的時候,也就是七月,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因為我們生活在北半球,所以太陽離我們最遠的時候,恰恰是最熱的夏天。"

【知識加油站】

"天文四季"和"氣候四季"

天文四季是氣候四季劃分的基礎。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在半球的範圍內,每個季節有統一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並且在半球範圍內,每一地點均存在著這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是等長的;氣候四季則是主要依據氣溫來劃分的: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天文四季的劃分取決於天文現象的變化,氣候四季的劃分取決於氣溫的變化。無論哪個半球的哪個地點,都有等長的天文四季;而氣候四季則在同一地點也不一定等長。天文四季具有理論意義,氣候四季具有實用價值。我們平常說的四季是指氣候季節。

【生活連連看】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課本鏈接】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第4課《地球運動》--《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