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可分為沿橢圓形軌道運動的周期彗星,以及沿拋物線和雙曲線軌道運動的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循著軌道周期性回到太陽附近來,隻有在這時顯得亮,我們在地球上才容易發現它。周期彗星以200年為界,分為長周期和短周期兩種。哈雷彗星是短周期彗星的代表,它的周期是76年,下次它來到太陽附近將是21世紀60年代,猶如美國市場頗受歡迎的兒童運動衫上的字樣“哈雷彗星,2061年我將再次看到你”,表達了人們的盼望之情。雖然它如“稀客”一般,但終有回歸之時。最短的是恩克彗星,周期33年,從1786年發現以來,已出現過50多次,算是“常客”了。而非周期彗星就可以算是太陽係的“過客”,他們可能沿著雙曲線和拋物線從遙遠的太陽係深處來,在太陽這兒打個彎,又不知跑到哪處天涯海角去了。哈雷彗星真貌

50個國家的900名天文學家組成了國際哈雷彗星聯測組織,除了有組織地觀測外,還第一次進行了空間現場考察,先後發射了5顆太空探測器,在非常近的距離內觀測這顆星。其中,以英法等西歐10國花了5年時間建造的“喬托”號最引人注目,它深入到離彗核隻有500多千米的地方,已進入彗發的深處,所獲得資料也最豐富、最有價值,讓人類第一次目睹了彗核的真貌:①日照率4%,比煤炭還黑,②獨具特色的噴流上千千米高,噴泉核表麵粗糙,像煤塊般極黑,核外部是由非揮發性物質組成的多孔表麵層,接近太陽外表30℃~130℃,裏麵仍存在-70℃,有裂紋和凹坑多處,從裏向外噴射氣體塵埃流、塵氣,煞是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有最早、最完整的記錄,開始見於《春秋》(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秋四月,有星季於北鬥。”比外國早幾百年,我國也有世界上最早、最珍貴的彗星圖案,這是公元前168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的帛書中所繪,比公元66年繪下的耶路撒冷上空的彗星早得多了。

彗星的風采也和宇宙其他星體一樣,逃不過年華老去的命運,一次不如一次亮麗,最後會耗損殆盡而崩解。然而,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另一顆光耀的彗星出現,作為“新力軍”加入人類發現彗星的名單中去。比如,我們在20世紀末發現的百武彗星及海爾·波普彗星,所以人們得以不斷目睹彗星的風姿。神秘的哈雷彗星蛋

哈雷彗星每靠近地球時,地球上就出現神奇的彗星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1682年德國的馬爾堡,有隻母雞生下一個奇異的蛋,蛋殼上布滿星辰花紋。

1758年英國霍伊克附近名叫齊爾斯·卡拉斯的農民的母雞下的一枚蛋,殼上有彗星圖案。

1834年希臘科紮尼一隻母雞產下的蛋上彗星圖案特別清晰、規則,後來獻給國家收藏。

1910年5月17日法國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亞爾的女人家裏的母雞生下一個蛋,蛋上的彗星圖案擦不掉。

1986年彗星蛋又出現,意大利的博爾戈一戶居民得到一枚珍貴無比的彗星蛋。

彗星蛋之謎尚待解開,彗星蛋作為研究彗星的寶貝,被認為與免疫係統的效應原則,甚至和生物進化有關。火星上有水嗎

火星上有水嗎?如果有水,那麼水又在哪裏呢?

從1964~1967年,美國對火星發射了“水手號”和“海盜號”兩個係列共8個探測器。1971年11月,“水手”9號對火星全部表麵進行了高分辨率的照相,發現了火星上有寬闊而彎曲的河床。不過,這些河床與轟動一時的運河完全是兩回事。這些幹涸的河床,最長的約1500千米,寬達60千米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區,大河床和它的支流係統結合,形成脈絡分明的水道係統,還可以觀測到呈淚滴狀的島、沙洲和辮形花紋,支流幾乎全部朝著下坡方向流去。科學家們分析,隻有像水那樣的少黏滯性流體才能造成這種河床,這是天然河床,絕不是“火星人”的運河。

那麼,火星上的河水流到哪裏去了呢?這便成了當代“火星河之謎”。

今天的火星表麵溫度很低,大部分水作為地下冰存在於極冠之中。極稀薄的大氣,使得冰在溫度足夠高時隻能直接升華為水蒸氣,自由流動的河水是無法存在的。

火星河床說明,過去的火星肯定與今日的火星大不相同。有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曆史的早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噴出了大量氣體,這些濃厚的原始大氣曾經使火星表麵溫暖如春,造成了冰雪融化、河水滔滔的景色。後來火山活動減少,火山氣體逐漸分解,火星大氣變得稀薄、幹燥、寒冷,從此,河水幹涸,火星成為一個荒涼的世界。

另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的早期曆史,自轉軸的傾斜度比現在更大,因而兩極的極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大量的水蒸發並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區落下,形成河流。

還有很多關於火星河流消失的假說,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科學家們最關心的是:水到底哪裏去了?是什麼使火星有這麼大的變化?多“最”的水星

一直以來在肉眼能看到的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中,水星是最使人難以捉摸的行星。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就是它,因此它總是被強烈的陽光所隱藏著,很難看清它的真麵目。就連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也由於沒能看到水星的真麵貌而終身遺憾。不過在偶爾的情況下,水星從太陽麵前經過時,人們可以看見在明亮的太陽圓盤背景上有一個小圓點,那就是水星。這種現象稱為“水星淩日”。以前兩次看到的“水星淩日”分別發生在1986年11月13日和1993年11月6日中午前後。

發生“水星淩日”時,太陽明亮的背影上會呈現出水星的黑點,仔細觀察會發現水星的邊緣特別清楚,這就向我們證明,在水星上是沒有空氣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水星世界中就會出現許多特色。

由於水星離太陽比地球近許多,比日地距離的一半還近,因此在水星上看到的太陽比地球上看到的大許多,也更耀眼。更為奇特的是水星上沒有大氣,因而星星和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中。

在太陽係的九大行星中,水星獲得了幾個“最”的記錄:

1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790萬千米,約為日地距離的0387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過比水星離太陽更近的行星。

2由於水星離太陽最近,所以受到太陽的引力也就最大,因此在它的軌道上比任何行星跑得都快,軌道速度為每秒鍾48千米,比地球的軌道速度快18千米。以這樣的速度,隻用15分鍾就可以環繞地球運行一周!

3“水星年”是太陽係中最短的年。它繞太陽公轉1周僅需88天,還沒有地球上的3個月長。這都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高速飛奔的緣故。在希臘神話中,水星被比作腳穿飛鞋,手持魔杖的使者。

4水星是行星表麵溫差最大的行星。因為水星上沒有大氣的調節,距離太陽又太近,所以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麵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不過背陽麵的夜間溫度可低到-160℃,晝夜溫差近600℃,真是一個處於火與冰之間的世界!

5水星和金星是衛星數最少,或根本沒有衛星的行星,而在太陽係中現在發現的衛星總數已達60多顆。

6在太陽係的行星中,水星“日”比任何行星都長,在水星上的一天(水星自轉一周)相當於地球上兩個月(為5865地球日)。在水星的一年裏,僅能看到兩次日出和兩次日落,那裏的一天半就是一年。

1974年3月,“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從相距20萬千米處拍下了水星的近距離照片,不仔細看幾乎和月球照片難以分辨,但仔細看時,會發現水星表麵的坑穴比我們看到的月球上的環形山更多更密,後來在深入研究下證實這些坑穴大多是40億年前極限星撞擊形成的。

為了探索水星的秘密,美國宇航局在1973年11月3日發射了“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前往探測金星(1974年2月5日)和水星(1974年3月29日)。“水手”10號在日心橢圓軌道上和水星有兩次較遠距離的相遇,拍攝了第一批水星有大量坑穴的照片,拚合起來特別像是半個月球。從那以後,水星表麵的真麵目被逐漸地揭開了。

“水手”10號拍攝水星表麵的照片大約2000多張,水星表麵有大量的坑穴和複雜的地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水星上有一個直徑1300千米的巨大同心圓構造,這很可能是一個直徑有100千米的隕星衝撞而形成的,它與月球背麵“東方”盆地的情況特別相似。這個同心圓構造位於水星赤道地帶,異常炎熱,因此用熱量單位“卡路裏”給它命名,叫做卡路裏盆地。其中有的坑穴還有的像月球上某些環形山具有的輻射狀條紋。這有可能是因為小的天體撞擊水星時,產生了許多小碎片,一齊飛散到四方而造成的,有的長達400千米。水星表麵具有放射狀條紋的坑穴共有100多個。

現在的水星表麵是平靜無事的,可能過去有過火山活動,現在在水星上還可以看到幾處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麵狀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