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一種離奇的假說,認為月球本身是一艘巨大的外星文明所操縱的飛行器,它一直守候在我們地球人身邊,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隻是這種假說不能充分說明外星人為什麼要監視著我們且不與我們發生直接聯係,而我們地球人又有什麼值得外星人來監視或觀察的。
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元前1萬多年地球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在許多低海拔、交通便利、土地肥美的地方形成了一定的文明,擁有了一批城市和大量人口。但是有一天,月亮突然闖入了地球人的生活,於是出現了全球性的大洪水,進而地球地軸發生了移位和隨之而來頻繁爆發的地殼及火山活動,史前人類文明由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大災變過後的人類幸存者又回到了野蠻時代,從高山上下來的無文化的牧羊人麵對史前文明社會創造的東西一無所知,因此隻能從原始階段重新開始。
眾多假說,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合理的一種是:月球在太陽係形成初期因行星相撞而產生。這種假說叫做“巨大撞擊論”,它提出曾有個火星一般大的行星撞向地球,當時兩個星球都處於熔融狀態,各有一個高密度的岩石核心,核心外包著一層較輕的岩石,一旦相撞,熔融的岩石就迸射而出,後來聚攏成為月球。月球形成時產生高熱,排除了水等容易汽化的物質。撞向地球的行星,其核心熔入了地球的核心。
起初,許多天文家拒絕接受此說,因為這種發生幾率微乎其微。不過,今天的超級電腦非常先進,算出如果當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月球會有些什麼成分,計算結果竟與事實相吻合。
假說畢竟隻是假說,雖然也能夠使人們了解一部分自然現象。但都缺少足夠的證據,我們相信月亮誕生終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人類能在火星上居住嗎
人類若想在火星上居住同樣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有水的存在。但就在幾年前,美國航天局發布新聞說,火星上有水。由此這顆星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
來自聖迭戈馬林太空科學係統的兩位科學家一下子成了風雲人物,他們是該研究機構的邁克士·馬林博士和肯尼斯·埃吉特博士。這兩位科學家一個月前通知國家航空航天局,說他們從火星地球勘探者號航天器發回的照片上,發現了火星表麵近期有水的證據。兩位科學家就此寫出了研究報告,在該年度7月份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
火星上曾有水的說法並不新鮮,但火星很可能現在就存在著水,這可是絕對的新觀點。科學家甚至推測,火星上現在可能就有生命存在。
以前,科學家們一般認為,火星地表特點是數十億年前由水流衝刷而成。他們相信,火星曾經有過海洋、河流,而且有過一個溫暖而深厚的大氣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的大氣層由厚變薄並逐漸消失,氣溫因而變得格外的冷。由於大氣層壓力極低,液態水直接轉變為水蒸氣,火星上的水大部分以這種形式釋放到了太空。
馬林和埃吉特對火星地球勘探者號近兩年發回的65萬張照片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比較,最後篩選出200張,經過多方研究和查證,終於大膽提出:火星上存在水的時間距離我們比較近,最多也就是幾百萬年前或幾千年前的事,甚至可以說,“火星現在就有水”。
根據他們的研究,火星上麵有許許多多的山溝、溪穀和扇形的三角洲,這些很可能是水從火山口的懸崖峭壁上急流而下造成的。馬林指出,火星地球勘探者號從太空發回的高清晰度照片上,一條條山溝、溪穀曆曆在目,與地球上的水流特點毫無二致。他們還發現照片上山溝、溪穀邊的水印十分平滑,不像過去看到的火星照片上遍布火山口和到處是黑塵的樣子,因而推斷水流跡象是最近形成的,“這說明某些事情現在發生,或者說隻過了一兩年”,埃吉特說,“這些水流跡象十分年輕”。
如果馬林與埃吉特的論斷被證實,火星地球勘探者號真是立了大功。該探測器於1996年12月發射,目前繞火星軌道運行。據說,這個價值455億美元的航天器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甲殼蟲汽車大小差不多。探測器上配有一架能發送高清晰度照片的照相機、一個能辨別土壤和岩石特點的紅外線感應器、一個能繪製火星地貌圖的激光測量儀。
對於馬林與埃吉特的最新發現,美國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激動人心”的,但同時也認為有待進一步證實。康奈爾天文學家教授斯蒂文·斯奎爾說,“兩位科學家的新發現的確是令人興奮的結果,但我們還得持現實的態度。”
“我認為,到2003年,人們還不會看到一隻小輪車穩穩地落在火星山脈底部,然後爬上爬下再向岩石中打管子。”國家航空航天局首席科學家艾德·威勒爾說,在人類登上火星之前,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需通過機器人對火星進行幾十年的研究。該局目前計劃每26個月進行一項火星探測任務,這些計劃主要是為了偵察、尋找可供機器人著陸的可能之地,也許最後會送人上去。他說,如果火星表麵存在液態水的觀點能被證實,這無疑將加快將人類送到火星上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曾有過送人到火星的願望的話,現在這種願望更加強烈了。”
許多專家認為,火星若果真有水,人類“紅色星球”居住的夢想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現實。水可以分解為化學成分氫和氧,這就能供機器人當燃料使用。從水中分離出的氧對人的用處就更大了,可以用來在未來人類“火星基地”內建立一個可供人呼吸的大氣環境。
為此,國際火星學會正在積極準備建立空間站,以便訓練宇航員以及相關設施的製作,我們希望人類登上火星居住的夢想早日實現。彗星蛋是巧合嗎
在1682年哈雷彗星定期回歸的時候,在德國的馬爾堡,有隻母雞生下一個異乎尋常的蛋——蛋殼上布滿星辰花紋。
1758年,英國霍伊克附近鄉村的一隻母雞生下一個蛋殼上清晰地描有彗星圖案的蛋。1834年,哈雷彗星再次在蒼穹出現,希臘科紮尼一個名叫齊西斯·卡拉齊斯的人家裏,有隻母雞生下一個蛋,殼上有彗星圖。他把它獻給國家,得到了一筆不小的獎勵。
1834年5月17日,當哈雷彗星重新裝飾天空時,法國人詫異地從報端獲悉,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亞爾的婦女養的母雞也生下一個蛋殼上繪有彗星圖案的怪蛋,圖案有如雕刻,任你擦拭都不改變。
為了得到1986年的彗星蛋,早在1950年,蘇聯科學家便在國內聯係了數以萬計的農戶;法國、美國、意大利、瑞典、波蘭、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也建立了類似的調查網絡。
現在,調查結果已經揭曉:1986年,意大利博爾戈的一戶居民家裏的母雞生下一個彗星蛋,母雞的主人意大利人伊塔洛·托洛埃因此暴富。為什麼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時,地球上就出現蛋殼上繪有哈雷彗星的雞蛋呢?彗星的傳說
自古以來,偶爾現身的彗星就被抹上了神秘恐怖色彩。我國民間叫它“掃帚星”,認為它會給地球帶來災難、饑餓和戰爭。當著名的哈雷彗星在1066年出現時,正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率兵準備入侵英國的時候,後來一舉獲勝,建立了諾曼底王朝,威廉公爵夫人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將當時的情景編織在一幅掛毯上,圖中一方是一群諾曼底人指著彗星露出勝利微笑,另一方則是英國的哈學德國王坐在王位上望著頭上彗星,驚恐萬狀。
但是,埃德蒙·哈雷卻不相信這些迷信傳說,他曾擔任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1682年,他26歲的時候,親眼見到了那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他利用牛頓的彗星軌道計算方法,分析了1337~1698年以來有觀測記錄的24顆彗星軌道,發現其中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3顆彗星在出現方法、運行軌道和時間間隔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遂於1705年斷定這幾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的反複出現,並預言,這一彗星將在1758年再度出現在空中,並且每隔76年將出現一次。後來,哈雷的預言得以證實,該彗星在1758年的聖誕之夜果然再次回歸,遺憾的是哈雷已於16年前與世長辭,無緣與他會麵了。為紀念哈雷的功績,從此,這顆彗星就被正式命名為“哈雷彗星”,這也是人類第一次預報歸期的彗星。
20世紀哈雷彗星有兩次回歸,第一次是1910年5月,地球在哈雷彗星龐大的尾巴中逗留了好幾個小時,亮度如同火星,讓人大飽眼福。第二次,1985~1986年,就遠不如上次壯觀,直到1986年3、4月份,人們才在南半球上空一睹其尊容。彗星是個“髒雪球”
1986年,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彗星實際上是一個由石塊、塵埃、甲烷、氨所組成的冰塊。彗核外表酷似一個深黑色的長馬鈴薯,就像一個“髒雪球”。它與地球上的小山差不多,如果在上麵做“環星旅行”,大約半天就走完了。這樣的小個子,遠離太陽時在地球上是無法辨認的,當這個“髒雪球”飛向太陽時,太陽的加熱作用,使其表麵冰蒸發升華成氣體,與塵埃粒子一起圍繞彗核成為雲霧狀的彗發和核,合稱彗頭。彗發又使陽光散射,便形成星雲般淡光的長長彗尾。這時,彗頭直徑可達幾十萬千米,彗尾長達好幾千萬千米,變得好似龐然大物,但質量卻小得出奇,絕大部分集中於彗核,隻到地球質量的十億分之一。天空稀客、常客、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