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缸形磁路
缸形磁路是最典型的、最理想的一種磁路。它的結構特點是:中心有一個直通上下的主磁路,線包繞在這個主磁路上,從而使缸形外殼構成一個完善的磁回路。
靜態磁能的典型特點
從1985年起,科學家們致力靜態磁能發電的研究,通過研究得知,靜態磁如果裝置在磁路上,就可能與一個特殊的缸形磁路的結構一樣,並且同飛碟的外形、內部結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1993年發現了能量放大磁路,從而完全證明了這些猜想是正確的。按照這種磁路的技術特點和要求設計出的裝置,最自然理想的形狀也是碟形,磁路隻有在這種形狀上(或滿足其技術特征的類似形狀上),電壓放大的倍數才能達到最高。在其形狀上,電壓放大倍數都要不同程度地下降,僅這一點就可以說明不少問題。
飛碟的典型結構特征
飛碟的典型特征是許多年來世界飛碟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通過對近10萬例目擊案的研究逐漸總結出來的。飛碟在結構上很像一個變了形的缸形變壓器。有的目擊事件,例如羅茲維爾案和《受阻的旅程》中的飛碟,從這種角度看,簡直沒有一點區別。理解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必須把中心磁路掌握得非常透徹。在羅茲維爾墜落事件中,中心磁路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座艙。
通過對許多目擊事件的分析研究,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案例反映出的特征都在支持這個結論,這裏麵隻是在中心磁路的具體變化上有些出入,飛碟有的發展成一個座艙;有的發展成多個座艙;有的仍然存在於中心,隻不過表麵上變成了一個直通上下的進出通道而已。
飛碟是一個靜態磁能裝置,這隻是科學家們對飛碟動力源和結構原理的初步探索,今後,科學家們將會繼續努力,以期早日揭開這些難解之謎。UFO的人造研製
自飛碟在地球上出現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對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
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們還公開或秘密地研製人造飛碟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在火箭工程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占有世界領先地位,曾製造了一種圓盤飛機。這種圓盤飛機內部有垂直上升用的葉扇和水平飛行用的噴氣發動機,直徑為12米到40米,已進行了多次試飛。
當圓盤飛機高速飛行時,機身有點傾斜,速度可達音速的3倍,座艙設計成旋轉式,性能優良。
美國海軍部前任飛機識別師克倫特朗表示,美國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建造一種類似外星人使用的飛碟。他還為這種飛碟設計了一種革命性的推動係統,它的動力原料是液體水銀。
俄羅斯研製出一種叫“伊基普”的人造飛碟,第一架模型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
伊基普長25米,寬36米,可乘坐400名乘客或運載40多噸貨物,速度可達每小時4000英裏,飛行高度36000米,最大航程為5000英裏,升空距離隻需要500米。由於原設計的目的是用於軍事,因此起落時不受限製,空氣動力設計非常先進。
法國的UFO學家利格雷·加斯東等,利用一種被他們命名為“靜能”的能作為動力能源,使得10多個小的吸有草帽大小的人造飛碟升上了空中。
加斯東等人介紹說“靜能”是一種人們還沒有理解的能量,它是利用電磁轉換而成的。
還有,法國的讓·皮埃爾·珀蒂博士,也在研製一種叫“磁流動力飛行器”的人造飛碟。
這種“磁流動力飛行器”與許多目擊到的飛碟可能屬於同一類型的飛行器,它們的特點是:重量大約為幾十噸,裝有可以產生幾百兆瓦電能的發電機;擁有可以在大氣中產生幾萬高斯磁場的超導電體係統;在大氣中飛行時,能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
在德國,科學家們還發明了一種單人駕駛的人造飛碟。它可以離開地麵4米高,可以繞開任何障礙物,適於複雜的環境。這種人造飛碟,使用的發動機功率有133馬力,時速可達80公裏;由螺旋槳和專門的氣道形成的“空氣射束”托浮飛碟,因這種飛碟體積很小,所以飛行時非常靈活,便於操作,受到科學家們的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