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阿苔蜜斯神廟神秘之處

公元前21世紀,古代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昂蒂帕特,他在土耳其見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月亮女神阿苔密斯神廟。這座結構複雜、規模宏偉的神廟建於公元前560年。當時的以弗斯是呂底亞王國的工商業中心,地處交通要衝,非常繁華熱鬧。後來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修築著名的驛道時,即以以弗斯為起點。以弗斯人非常崇敬月亮女神阿苔密斯。開始,這裏隻有一座很小的神廟,在一棵空心樹幹中放著一尊神像。隨著以弗斯的日漸繁盛,在公元前560年修建了這座巍峨壯麗的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廟基長127米,寬73米,有10級台階。台基四周共有127根19米高的柱子,分兩行排列。柱子上麵是方形的大理石屋頂。其中32根柱子的基座上還裝飾著神話故事浮雕。19世紀6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這裏進行發掘時,找到了一些雕柱殘片,其中有一塊浮雕殘片高約100米,上麵的人物栩栩如生,現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以弗斯城裏有個叫埃羅斯特拉特的人,一心要做出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使自己名揚天下,結果在公元前356年亞曆山大大帝出生的那天晚上,潛入月亮女神廟,放火燒毀了這座馳名全球的建築傑作。這個縱火犯被捕獲後,法官對其判處了極刑。法官為了不讓他的圖謀得逞,下令不許提及他的名字,否則也將被判死刑。2000多年過去了,埃羅斯特拉特這個名字還是被傳了下來,不過,它已被當作“瘋子”和“精神病患者”的同義詞了。

被燒毀的月亮女神廟很快又被重建了起來。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以弗斯,將月亮女神廟裏的財寶劫掠一空,然後付之一炬,把它徹底摧毀了。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以弗斯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就這樣永遠地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了。

月亮女神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終將解開這個謎。巴比倫空中花園

“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千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距今約3800年前。

巴比倫的含意是“神之門”。大約公元前19世紀,敘利亞沙漠地帶的閃族人東遷兩河流域中下遊一帶,建立巴比倫帝國。該國六世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建都城,立法律,製日曆,形成巴比倫文化。公元前1595年,巴比倫城遭到西北方的赫提王國的洗劫。公元前13世紀後期,巴比倫被亞述人征服。在此期間,古城多次被毀壞,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新巴比倫王國再度興起,巴比倫城又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公元前563年在位)東征西伐,於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俘虜大批猶太人,史稱巴比倫囚虜。他以囚虜的無償勞動來大興土木營造宮室和城牆。

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了擺脫幼發拉底河地下水的侵蝕,將祖先營造的城垣和宮殿都填平了,在這個更高的地基上重建新城。據對遺址的實測,全城占地41平方千米,由護城壕、外城牆。內城牆三重環繞。外牆長16千米,內牆長8千米,均以磚砌成。猶太俘虜就囚禁在內、外牆之間。9個城門,門高4米多,寬2米多,上有塔樓。最漂亮的阿什塔爾門以彩色玻璃磚飾麵,雕有野獸和各種圖案。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在城南,俗稱南宮,麵積5700平方米,由5個建築群組成。聞名於世的空中花園就在王宮旁邊,據說是座110米高的假山,依附於兩堵城牆之間,層層種植花草樹木,以人力引河水上山,既澆灌了花木,又製作了人造溪流和瀑布奇景。相傳王後來自滿目蔥綠的多山之國,看到巴比倫平平蕩蕩,無山無林,鬱鬱寡歡。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此特建了空中花園,以取悅愛妻。

為什麼埃及的金字塔、神廟、古墓能保留到今天,而同時期的巴比倫卻蕩然無存了呢?這與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有關。尼羅河兩岸有的是石頭,什麼建築都是用石頭建造的。而巴比倫千裏之內,無石可取,隻有就地取材,使用土坯或土坯燒成的磚,土坯其內,磚包其外,大小建築無一例外。這樣即使磚牆無恙,泥坯牆也會軟坍下來。而建築物坍塌之後,當地居民又把墓址上的磚塊挖走去建造住宅,這樣古城遺址上就出現了一個個被挖走磚塊的深坑。就這樣一塊塊、一層層地扒下去,直至出水沒法再挖為止。與此同時,巴比倫城還遭到地下水的浸淫、鹽堿的腐蝕、洪水的泛濫,從而使它難以長存人間,而外族的多次入侵,每一次也都給巴比倫城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現代強盜以考古為名的掠奪,更使巴比倫遭到徹底的毀滅。1901年德國人以“考古”挖掘為名義,用了18年時間,把阿什塔爾門搬走了,甚至一條近百米長的瀝青和磚塊路麵也被挖走了,然後複原於柏林帝國博物館的門前。

這一切使我們難以見到巴比倫的原貌,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隻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了。亞曆山大燈塔之謎

2200多年前,有一個隻活了33歲的短命國王。從他20歲繼承王位後,在不到13年的時間裏,東征西戰,竟建立起了一個地跨歐、亞、非3洲的馬其頓大帝國。這個短命的國王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亞曆山大大帝。

亞曆山大是一個有抱負、有才智,而且勇敢過人的國王。他曾經師從被恩格斯稱之為“最博學的人”的亞裏士多德,被認為是古代最具有科學素養、最懂得科學價值的統治者之一。亞曆山大在各次遠征中,都帶著工程師和地理學家等科學工作者,以便測繪被征服國家的地圖,記載這些國家的資源,收集有關自然、曆史、地理等方麵的資料。公元前331年,亞曆山大在埃及尼羅河口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的無名漁村建起了一個希臘化的城市,並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亞曆山大城”。

亞曆山大城裏的居民很複雜,有埃及人、希臘人、敘利亞人,也有猶太人、羅馬人、波斯人,但其文化在本質上是希臘文化。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去世後不久,他的將領托勒密在埃及稱王,把亞曆山大城定為首都。

在托協密統治時期,亞曆山大城不僅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而且成為希臘藝術和科學中心。

托勒密在亞曆山大城創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一座圖書館,藏書曾達70萬冊,幾乎收藏了所有的希臘著作和一部分東方典籍,其中大部分圖書是用希臘文抄在紙草上的。不幸的是,這座圖書館在公元前47年被火焚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