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在亞曆山大城還創建了國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既是研究機構,又是一座大學,它分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4個部,並設有動物園、植物園、天文台、解剖室和圖書館,聘請了當時最有學問的人在那裏工作和居住。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希臘的學術中心一直在這裏。當時想學科學,想成為科學家、醫生、工程師和建築師的人,都會從希臘各地,從地中海沿岸,風塵仆仆地來到這裏,向世界上一群最傑出的學者們求教。
至於建於公元前280年的亞曆山大大燈塔,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被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特列入“世界七大奇跡”了。這座燈塔建在亞曆山大城附近法羅斯島防波堤南端,頗具巴比倫風格。燈塔高達120米,分4層。第一層是方形,高69米;第二層為八角形牆,高38米;第三層是圓塔,像個堡壘;第四層塔頂,放有一隻大火盆,熊熊火焰日夜不熄,後麵有一塊磨得光光的花崗石做的反光鏡,使在遠處航行的船隻也能看到。塔內共有房間近300間。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築,石縫之間用熔化的鋁彌合。塔基則用能耐海水腐蝕的玻璃塊填實。
這座被認為是世界燈塔建築鼻祖的亞曆山大大燈塔不幸在公元1302年遭到了地震的破壞。1357年亞曆山大地區再次發生大地震,亞曆山大燈塔也被徹底摧毀。由於沒有留下圖紙,塔的形狀成了未解之謎。非洲屋脊上的獨石教堂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山地高原國,海拔在2500~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這裏的高山幾乎全是火山,火山灰同熔岩凝合在一起。石匠們在岩石上開鑿出一座座教堂,最著名的是拉利貝拉岩石教堂群。初看起來,這些教堂像是用石塊一塊塊砌起來的,但實際上每座教堂都是用一整塊巨大的岩石鑿出來的,因此也稱這些教堂為“獨石教堂”。建造獨石教堂時,首先由經驗豐富的工匠選擇好麵積達50~100平方米的大岩石,四周挖出溝壑,使它和山體分離出來,然後根據周密的設計,把它中間鑿空,並精心地鑿成教堂的模樣。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共有11座,分成3群,它們在布局、比例、風格上都各有特點,教堂間由地道、深溝和涵洞相連,這些教堂至今仍在使用,到教堂禮拜已成為當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禮拜者多得驚人。
這些雄偉的教堂為什麼要建在荒涼的山區呢?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安全和隱蔽,以防備入侵者的破壞;也有人認為,這是宗教上的原因,教堂必須同大地連成一體,伸向天空,從而把上界和下界連接起來;還有人認為,當時阿克蘇姆王朝的一些先進建築技術失傳了,因此隻能開鑿岩石來建築教堂。看來,荒涼山區的獨石教堂還有許多奧秘未被揭開。史前遺物的怪異之處
大石圈是在歐洲等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或青銅器時代(距今4000至6000年)的石塊建築,在英國,這種史前遺物發現有150多處,大多是石塊圍成的圓圈。這些古跡中最著名的一處叫“斯托溫亨吉”,位於索爾茲貝裏市附近,是一個圍在土堤中的石頭圈。考古學家們認為這些古跡是古代人舉行宗教儀式和天象觀測的場所。在有些石圈附近發現了墓葬。據推測,以圓圈狀放置的石塊標誌著天文上的一些重要地平點。某些天文學家認為,“斯托溫亨吉”可用來預報日食與月食。如今,人們借助於電子計算機,已經成功地確定了許多石圈的石塊位置與太陽、月亮和各種星座在一年中的一定日期升起或落下的地平點之間的關係。
圍繞這些大石塊,一直流傳著許多迷信和神話傳說。其中某些傳說大約起源於石圈建造的時代。
1977年,在倫敦舉行的關於大石圈的學術會議會場外,一些代表議論起這一類傳說,並當即促成一批熱心者結合起來,決心查清在石圈附近並非有所謂“地能”,而是客觀的物理異常現象。一位生物學家,曾在一個大石圈附近在夜間用超聲檢波器研究蝙蝠的行為。那一天,在太陽快升起之前,生物學家驚奇地發現,不僅是蝙蝠,而且石圈的石塊也發出超聲波來。
當時參加組成非正式研究小組的有物理學家、無線電工程師、化學家和地質學家。他們合資購置了一批儀器設備,並選擇離牛津市不遠的羅爾萊特大石圈為他們的研究目標。在這個石圈的一個石塊旁,他們確實在日出前記錄到了超聲波,日出後它又很快消失。超聲波幅射強度最大與持續時間最長的日期是二分點(春分和秋分),強度最弱與持續時間最短的日子是二至點(夏至和冬至)。據推測,石塊是在受到太陽最初光線影響下發出超聲波來的。20世紀初,在費恩附近有一個稱為“會唱歌”的石雕像,這是古埃及人建造的一個花崗岩雕像。每天早晨,當被曬熱的空氣從石像的縫隙中鑽出時,便會發出悅耳的聲音來。後來,它被地震破壞了。羅馬教皇下令修複這一雕像,此後它再也不唱歌了,這是因為雕像上的縫隙都被堵塞了。因此,羅爾萊特大石圈的超聲波很可能是石塊表麵的縫隙或者受到不同程度曬熱的岩石晶體發出的。超聲波強度與持續時間在一年中隨著晝夜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便可證實晝夜間的溫差在這方麵起作用。
在羅爾萊特大石圈還進行了磁場強度的測量。初步的測量結果,石圈竟好像屏蔽了地磁場,石圈內的地磁強度明顯較弱。而且更為有趣的是石圈內有磁場加強的螺旋線。這一螺旋線共有7圈,並超出了石圈的範圍。這可能是大石圈的建造者在石圈底下埋入某種磁性礦石,並使它們以螺旋狀排列。看來,螺旋線對他們具有宗教的含義。在不止一處的大石圈的石塊上,發現刻有螺旋線圖形(但在羅爾萊特石圈上沒有)。
在羅爾萊特大石圈和威爾士的莫埃爾·提烏哈弗大石圈進行的放射性測量取得了令人感興趣的結果。大石圈所占場地的某些地塊與周圍地區相比呈現放射性異常,或者較高,或者較低。在羅爾萊特進行晝夜不停的放射波動測量顯示出在該處的放射波達到幾分鍾的短時間“激發”,即放射性強度升高3倍左右,然後重新恢複正常。
如果這些異常不是測量誤差,那麼如何解釋呢?石塊本身是從其它地區運到放置地點的,而且有些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當地岩石的放射性與外來岩石的放射性不同,放射性的波動也可以用飽含的放射性元素的地下水的運動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