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進行了超聲波穿透岩石的地震研究。使科學家們了解到了岩石受風化和侵蝕的程度。從而知道岩石暴露在暴風雨中的時間有多長。

研究揭示,獅身人麵像的“尾部”是在海夫拉統治時期刻在石床上的,它的年齡隻有巨像前麵及兩邊的壕溝年齡的一半。即是說,海夫拉隻是對已經有幾千年曆史的獅身人麵像進行了整修,並納入他的墓群之中。這一結論令考古學家大吃一驚,因為這說明了獅身人麵像的頭部在海夫拉出世時就屹立在那裏幾千年了,顯然,這與他們所持的觀點是相矛盾的。

地質學家於1991年10月22日在聖地亞哥舉行的美國地質學年會上提交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認為巨像的實際修建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到7000年之間。

針對這一觀點,考古學家爭辯說:就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來看,在海夫拉統治埃及以前的幾千年間,生活在該地區的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建造這一建築物的技術,甚至沒有這種願望。顯然,地質學家的結論與考古學家和埃及學家對埃及了解的一切情況都是背道而馳的。

至於埃及學家的另一證據,獅身人麵像酷似海夫拉,則有的認為,海夫拉在把這一現有的建築物納入其墓群時,讓人整修成他的臉型,但是,在沒有確鑿證據時,不能排除任何一種可能。

考古學家們堅持說,獅身人麵像的修建技術比已確定年代的其建築物的技術要先進得多,因此,將獅身人麵像建築年代再提前幾千年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不可能的。除非修建這一建築的不應是當時的埃及人,而是另一群高級智慧生物。

獅身人麵像到底是地球人建的,還是外星人建的,這個問題也同金字塔一樣成為當今的難解之謎。斯芬克斯之謎

在非洲埃及金字塔下,有一個用巨大的天然石頭雕刻而成的石像,它就是名聞遐邇的斯芬克斯石像——獅身人麵像。這尊石像高22米,寬57米,僅耳朵就有2米長。

傳說斯芬克斯是埃及遠古時代的一頭妖怪,在埃及的迪拜城居住,是巨人堤豐和妖蛇厄喀德娜生下的怪物。這個怪物雖然長著一顆漂亮的腦袋,但身子卻像一頭獅子,並且還長著一對翅膀。它生性殘忍,喜歡吃人的肉,但吃的方式卻與眾不同,帶有幾分“儒雅”的風度。它常常守在路口,強迫過往的人猜它提出的問題。如果猜不出,就會被它撕成碎片,放入口中,美餐一頓。

它提的問題是:“有這樣一種生物,在早晨的時候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的時候用兩隻腳走路,晚上的時候用三隻腳走路。它腳最多的時候,是它力量最弱的時候;腳最少的時候,是它力量最強的時候。”它的這個問題,是從纓斯那裏學來的,自從它守候在這裏給過往的人提問題以來,從沒有人回答出來過。因此,它就長年不斷地得到美餐。有一天,埃及國王的兒子路過這裏,因沒有回答上它的問題而被吃掉了。國王悲痛之餘,下令說,如果誰能降服這個妖怪,他就把自己的王位讓給他。

正在斯芬克斯洋洋得意的時候,有一個勇敢的青年找上門來,要求回答它的問題。當斯芬克斯把問題提出來之後,那位青年沒加思索,就脫口而出道:“你說的這種生物是人。人在小的時候,即生命的早晨,因不會走路,就用兩手兩腳爬行,就是用四隻腳走路,但這個時候是力量最弱的時候。長大以後,進入了壯年,也就是生命的中午,用兩隻腳走路,也是力量最強的時候。到了晚年,身體衰弱,走路就要拄拐杖,這就是晚上,用三隻腳走路。”斯芬克斯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問題會被這個勇敢的年輕人給回答出來,感到十分羞愧,便從高高的山崖上跳下來摔死了。

埃及國王聽到這個喜訊後,非常高興,立即把王位讓給了那個年輕人,以表示對他的感謝。在讓位之前,國王命令工匠在斯芬克斯出沒的地方,用整塊山石雕刻出了斯芬克斯的形象,以便讓人們記住埃及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這個惡魔。

斯芬克斯的謎雖然被人們給解開了,但斯芬克斯的石像卻給後人留下了一係列的謎。關於石像的由來,有人認為,這個石像不是人工雕成的,而是由天然巨石風化而成。因為在埃及的曆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埃及年輕的王子托莫在打獵的時候,感到很累,就倒在一個沙丘上睡著了。睡夢中他看見了一個怪物,長著人的頭、獅子的身子,怪物對王子說:“我是埃及偉大的神鷹胡爾·烏姆·烏赫特。現在泥沙蓋住了我的身子,如果你能幫我把泥沙弄掉,我立刻讓你當全埃及的國王。”托莫醒來,就命令上兵用鐵鍁挖這個沙丘。他們經過晝夜挖掘,終於挖出了一座巨大的獅身人麵像。但這種說法一直遭到學者們的反對。他們認為像這樣有頭有臉有眼睛有耳朵而又栩栩如生的石像,怎麼可能是天然形成的呢?

接著又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大約在公元2500年以前,即古埃及第四代法老卡夫勒時代,有一天,卡夫勒檢查為他建造的陵墓,在地上,他看到有一塊被廢棄的巨石,就命令工匠按照他的相貌,雕成一座獅身人麵像,用來紀念金字塔的完工。關於卡夫勒,還有另外一種傳說,說他在巡視金字塔時,看到這裏沒有一處能夠體現他的尊嚴的標誌,因此十分不滿。於是有一個工匠投其所好,建議利用工地上的一塊重達2000噸的巨石,按照夫大勒慣有的高深莫測的笑容,雕成了這座巨大的獅身人麵像,用來象征法老的智慧與尊嚴。

對獅身人麵像的研究並沒有就此止步,研究還在繼續。1991年10月,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地質學年會上,有幾位學者宣布了他們研究獅身人麵像的最新成果。他們認為,獅身人麵像既不是傳說中的斯芬克斯,也不是法老卡夫勒,更不是天然形成的。他們通過科學手段測定,這尊石像早在卡夫勒之前幾千年就已經存在了,它誕生的實際年代,大約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之間。這比傳統說法提前了好幾千年。

除此之外,獅身人麵像還有一些讓人不解的地方。比如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在這座石像附近,人們總會聽到陣陣淒涼哀婉的似歌似泣的聲音,但這裏卻空無一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充滿宗教色彩的遺跡

南太平洋波納佩島的東南側有一個名叫泰蒙的小島,在這個島延伸出去的珊瑚礁淺灘上矗立著一座座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縱橫交錯壘起的高達4米多的建築物,遠遠望去怪石嶙峋,還以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傑作,近看又仿佛像是一座座神廟。這就是南·馬特爾遺跡,傳說這是居住在波納佩島上曆代酋長死後的墳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散布在長達1100米、寬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它們之間環水相隔,形成了一個個小島。從高空俯瞰,猶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似的,故而人們又把它比喻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當地人把這些巨大的石造遺跡叫做南·馬特爾,按波納佩語有二個意思,一個意思是“集中著眾多的家”,另一個意思是“環繞群島的宇宙”。這些遺跡一半是浸在海水之中,為此,人們隻有在漲潮時才能駕著小船進入,退潮時,遺跡周圍露出了一片泥濘的沼澤地,小船隻能靠在附近,但根本進不去。

與同在太平洋上的複活節島上的石像遺跡相比,南馬特爾遺跡鮮為人知,它那充滿了離奇的傳說,更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令人困惑不解。

有關埃及古代陵墓,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法老的毒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