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在土耳其東部的內陸高原,背靠連綿不斷的托羅斯山脈,有一個叫做“庫瑪坎內”的小國。隨著曆史的流逝,小國早已不複存在,但是至今還留下了不少堪稱是古代阿納托利亞瑰寶的古跡。在海拔2100米的奈姆爾特山上還聳立著一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金字塔和神像。由於地處偏僻,這個遺跡從發現到現在還不到100年,真正的發掘還隻有30年。直到60年代為止,從首都安卡拉到奈姆爾特山之間1000多公裏,連一條簡單的公路都沒有,交通十分不便。所以,除了當地放牧者和獵人登山外,很少有旅遊者前來觀光。幾年前,土耳其政府修築了一條通向奈姆爾特山的公路,這才使遊人有幸前往瞻仰。
在奈姆爾特山上有一座用拳頭大小的鵝卵石堆積起來的高50米、直徑100米的三角錐形塔,這個人造的塔構成了奈姆爾特山真正的山頂。這是公元前63年統治“庫瑪坎內”王國安提阿卡斯一世(公元前63~公元前32年)為自己建造的永久安息之地。
安提阿卡斯一世為什麼要在海拔2100米的高山上修建自己的陵墓,隨著他的長眠,這將永遠是個不解之謎。但是,可以想像這位統治者是受權欲的支配選中了這塊地方。從當時他統治的庫瑪坎內王國境內,奈姆爾特山最高,堪稱是王國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難怪他死後也要安葬在那裏,好讓他的臣民們望遠看到他的存在與力量。事實上,曆史是對他最好的嘲諷。在他死後一百年,王國就被羅馬帝國吞並。庫瑪坎內王朝猶如曇花一現,很快從曆史舞台上消失。
從塔的外觀上來看,與埃及法老修建的四方形金字塔不一樣,這是一種三角形錐體。但是從其建築的宏偉規模來說並不比埃及金字塔遜色,所以人們把它稱之為“土耳其的金字塔”。
在塔前東西兩側築有用巨石砌成的長長平台,平台上各矗立著5尊高達8~10米的巨大神像。東側設有祭台,供祭祀太陽神用。西側平台後有一道用巨石建起的影壁,牆上銘刻著庫瑪坎內王的豐功偉績和王國的法律等。在柔和的陽光下,立在藍天中的石像顯得更加高大雄偉,使人感到有一種懾人心魄的力量存在,它與背後聳立著的金字塔尖交相輝映,使周圍的氣氛顯得更加肅穆靜謐。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強烈的地震,使重達三四噸的石像頭一個個被震掉在地上。東側石像的頭淩亂地躺在地上。但是,西側的石像頭卻個個威武地豎立在地上,而且基本上完好無損,依舊保持著當年雕刻時英俊、灑脫的容顏。宙斯神莊嚴肅穆;頭發上裝扮著蔬菜果物的命運女神福莖娜溫柔甜美,盡管鼻子與下巴已經磕掉,但是美麗的風韻猶存,他們的目光望遠凝視著西方。在西邊平台兩側還有巨大的獅子和浮雕,守護著神像。
2000年前,橫跨歐亞兩洲的庫瑪坎內王國受到了東方波斯與西方希臘、羅馬兩大文化的強烈影響,這從東西兩個平台上並排著5尊神像的姿態可以窺見。它們代表了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如主神宙斯、戰神阿瑞斯、大力士赫克勒斯,又表示波斯神話中的主神奧涪馬坦斯和阿爾泰蓋內斯,以及庫瑪內坎臣民心目中的神安提阿卡斯一世。這些雕刻精美的神像反映了當時文化、藝術和生產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對這些高達8~10米的神像而言盡管其身軀是由若幹塊大理石雕鑿而成,僅石像頭部就有三四米高,用整塊大理石雕鑿,每塊重達數噸。但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要把這些石料從30公裏以外的采石場運到這兒,又要把它運上這陡峭的山頂,如果沒有較高的生產技術,是不可能完成這麼浩大的工程的。這令科學家迷惑不已。中國金字塔之謎
在遼寧西部山區發現5000年前的女神廟積石塚群以後,人們期待著能有更驚人的發現。果然沒有讓人們失望,幾年後,在這個5000年前的神秘王國——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又發現了一座5000年前的圓錐型“金字塔”式建築和紅山文化時期的冶鋼遺址,還出土了一批很有研究價值的玉雕。
在距離女神廟1000米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山上到處散布著帶有紅山文化特征的“文”字紋彩陶片以及冶鋼坩鍋片,這個現象引起考古專家、遼西考古發掘隊領隊孫守道的注意。他多次到這座土山考察,終於,在1989年夏,經過初步發掘證實,這座土山竟是全部用人工夯築起來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徑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內石圈的直徑為60米,外石圈的直徑約為100米。夯土層次分明,估計總量在數十萬立方米以上。金字塔的形狀為圓錐形,小抹頂。土山上麵用3圈石頭圍砌起來,每一層石頭伸進去10米,高度為1米,山下麵亦用3圈石頭圍砌起來。金字塔頂部是冶鋼遺址,有1500個煉紅銅的坩鍋。坩鍋約有40厘米高,鍋口直徑約30厘米,整個坩鍋像現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在大金字塔周圍,還有30多座積石塚(小金字塔),這些積石塚都是圓錐形、大抹頂。這裏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樣的。古埃及也是以大金字塔為中心,周圍是小金字塔群。
這座巨型“金字塔”式建築物到底是幹什麼用的?目前學者們說法不一。有的認為這可能是遼西原始文明古國的祭壇,也有人推測是王者的陵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考古工作者對圍繞在大金字塔周圍的小字塔(積石塚)群進行了部分發掘,出土了大批玉器,收獲是豐富的。一座積石塚的中心大墓裏出土了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頭部有兩個大玉環,胸部佩帶著雙龍相交的勾雲形玉佩,頭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玉鐲。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死者雙手各握一玉龜,一雌一雄,相配成對。有人認為,玉龜可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征,死者可能是個僅次於王者的首領人物。也有的人認為,玉龜可能是當時氏族部落集團的圖騰崇拜物或保護神。
在另一座積石塚中也發現了20餘種玉器,墓內亦是一具男性骨架,身高18米左右。他的頭上橫置著玉箍,左右肩和手腕等處皆佩置玉環,腰的下部則是一個玲瓏剔透的大豬首玉飾,豬的兩隻大耳特別誇張。死者的胸部佩置一碧綠色玉烏龜,奇怪的是這個烏龜無頭無尾無足,渾然一體。它到底意味著什麼?獅身人麵像之謎
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埃及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智慧和技術,這裏不僅有令人稱奇的金字塔、神廟、宮殿,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獅身人麵像。
據考古學家研究,獅身人麵像是在大約公元前2500年,處於古王國時代第四王朝的埃及法老海夫拉統治時期修建的。這個國王的陵墓內部雖然比其父胡夫的金字塔遜色,卻以其外部分布有致的建築群而略勝一籌。海夫拉巡視墓碑時,為沒有一個體現其法老威儀的標誌而不滿,一位石匠投其所好,建議利用工地上一塊2000噸重的巨石雕一座象征法老的威嚴與智慧的石像,遂有了馳名世界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麵像。
然而,有的科學家們和地質學家則認為獅身人麵像的年代比上麵所說的可能要早,地質學家斷言,獅身人麵像的年代肯定更久遠,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羅伯特·M·肖赫對吉薩遺址進行了第一次地震方麵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獅身人麵像最初雕刻和其裸露在外麵的這座巨像周圍的石灰石床岩,受風化和侵蝕的時間要比人們認為的長得多。另外,獅身人麵像和其它年代確鑿的建築物侵蝕程度的差異,也表明獅身人麵像要古老得多。
獅身人麵像是刻在石灰石床岸上的,所以它坐落在一個壕溝裏。壕溝的四壁給地質學家提供了令人感興趣,但又不確鑿的證據。它們被水嚴重侵蝕的事實,表明這個壕溝是在公元前5000年前開鑿的,因為曆史上這一地區的降雨量隻有那時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