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金字塔的重量單位或容量單位是以上述的長度單位與地球的密度組合而成的。
大金字的熱量單位是整個地球表麵的平均溫度;
時間的單位與一周7日的分法也在其中得到表現;
另外,大金字塔內那間陳放法老靈柩的墓室,其尺寸為2∶5∶8和3∶4∶5,這個數字正好是坐標三角形的公式。公式發明人是古希臘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而畢達哥拉斯誕生時,金字塔早已建好2000年。
還有,大金字塔的地址的選擇更頗有意味——子午線正好從金字塔中心穿過,也就是說它座落在子午線的中間。這似乎可以窺見金字塔的建造者,為什麼要選在沙漠中這塊獨特的岩石地帶做為塔址。這片岩石地帶有一道V字型的天然裂縫,正好利用它來建造巨大的陵墓。而且,金字塔座落的地方,正好可以把陸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不是對地球構造、陸地和海洋分布了若指掌的人,是不可能選擇這裏做為塔址的,而古埃及法老們有這個能力嗎?
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金字塔有著挖掘不盡的科學含義。1949年一位德國學者提出,用金字塔的數學資料可以輕而易舉地推算出地球的半徑、體積、密度及各星球運行的時間,甚至男人女人的生命周期。當人們尚對此瞠目結舌時,法國一位更前衛的學者在1951年提出了更加玄奧的問題:“大金字塔是否包含了原子彈的方程式?”
更驚人的是,考古學家稱金字塔內藏有外星人或生物。保羅·加柏博士與其他考古專家,在研究埃及金字塔的內部設計技術時,偶然發現塔內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探測儀器顯示該物件內有心跳頻率及血壓顯示,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專家們還認為,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
科學家們又從該塔內發現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記載的文獻得知,約距今5000年前,有一輛被稱為“飛天馬車”的東西撞向開羅附近,並有一名生還者。該卷文獻稱之“生還者”為設計師,考古學家相信這個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設計及建造者,而金字塔是作為通知太空的同類前往救援的記號。但令科學家們迷惑不解的是,那太空人為何製造了一個如此穩固、不會溶解的冰格,並把自己藏身於內?金字塔所包含的這許許多多的秘密困惑著各國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什麼時候,人們才能揭開金字塔的真麵目。複活節島巨雕是誰的作品
雅各布·羅格維恩將軍率領荷蘭海軍的船隊,朝著中南太平洋上一座海圖上未標明的島嶼前進,突然發現,許多身高9米的巨人正守衛在巨大城牆上。這番情景使他大吃一驚。
當船駛近島嶼時,羅格維恩才鬆了一口氣。原來,那些巨人是石雕像,而島上的居民和正常人一樣大小。第二天,羅格維恩將軍帶著登陸小分隊上了岸,他們發現,所謂“要塞”隻不過是放置雕像的一個個平台,平台上立著半身石雕像,這些雕像都有長耳朵,圍著紅頭巾。這天正是1722年的耶穌複活節,於是羅格維恩把這個島命名為複活節島,隨後就率船隊離開了。
約50年後,歐洲人又登上了複活節島,又過了100年,人們才開始進行深入考察。這時,雕像不再像羅格維恩見到的那個樣子了。由於部落之間的戰爭,大部分雕像已經從平台上塌到地麵上來,一直保持到今天。
人們發現,石雕是用拉諾·拉拉卡死火山口的火山岩雕成的,一共超過300尊。石料采自火山壁,不知雕好後是怎麼把它們運下來、直立在平台上的。
火山口裏還有大約400尊未完工的雕像。有的隻有不多的斧鑿痕跡,有的則幾乎已經可以搬走。人們還找到了古代雕刻家遺留下的短斧和鑿子。從火山口下來的路上,分散著幾十尊已完工的雕像,大約每隔45米一尊。
有幾尊雕像重約30噸,高37米。還有一尊未完工的雕像,高20米,重約50噸。
有些雕像離火山口有16公裏遠。當時島民是如何運送這些雕像,又是如何把它們豎立起來的?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想到了人們慣用的滾木運輸法,但反複試驗表明,島上的土壤不可能長出這種方法所需要的大規格樹木。另一種可能是:用藤編的繩索來拖石雕像。但實驗表明,這種繩索承受不了30噸的拉力。
複活節島上的巨石是如何運送來的,它們又是如何站起來的?這個秘密也許永遠無法揭開。沉睡水底的岩洞
1991年9月1日,3名業餘潛水員在法國南部海岸卡西斯小海灣附近罹難。為尋找這些失蹤者,當地潛水學校校長亨利·科斯凱繞過重重礁石,終於在水下37米處一條岩石隧道內發現了死者。
科斯凱對這條水下隧道並不陌生,早在1985年,他就在潛水時發現過,但他沒有意識到這條隧道的重要性。沒想到一個半月之後,這條水下隧道得到了法國文化部長的高度評價。他說科斯凱所發現的乃是“一座具有重大意義的曆史豐碑”。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科斯凱將在水下發現岩石隧道的秘密透露給了考古學家讓·庫坦後,引起了讓·庫坦的濃厚興趣。他當即決定與科斯凱一起冒險再次潛入水下,探索這一水下隧道的秘密。他們倆先小心翼翼地遊過一條37米長僅1米寬的管道。由於淤泥不時泛起,攪得海水像豌豆湯一樣又稠又渾。然後,他們又穿過一條150米長、直徑2米的隧道,接著擠進一個窄洞,最後才進入一個4米高的石屋。
借助自帶燈的燈光,他們看到了一個童話般的奇幻世界:石屋四壁有石器時代的雕刻,有同時期人們所繪的各種馬。這些馬有的僅能看到露出水麵的頭部和背部,而浸在水中的則已被毀壞。
科斯凱和庫坦不甘心這些發現,又摸索著從石屋遊入另一岩洞。岩洞高約30米,直徑為50~60米,呈拱形。借助燈光,科斯凱發現洞內天花板上飾有色彩斑斕的鍾乳石。洞內四壁所繪動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就連從事考古工作多年的庫坦也承認,他以前從未見過年代如此久遠、繪製如此精美的繪畫。據他估計,此岩洞內之繪畫大約形成於12萬到2萬年前。科斯凱把這個水下岩洞稱之為“水下大教堂”。
據初步考證,岩洞內的這些畫是遠古時代藝術家以動物脂肪和礦物色為原料,用動物毛製作的畫筆繪在岩石上的,其中有鹿、馬、鳥,也有北山羊和歐洲野牛等。最令庫坦驚異的是,這裏的歐洲野牛頭部畫法不同於石器時代的岩石繪畫,那時一般隻畫牛頭的側麵,而這裏的牛頭竟繪出3/4的麵部。庫坦說,這種畫法在舊石器時代也是異常罕見的。
庫坦推測,遠古時代畫家們在此岩洞內繪畫時,岩洞尚位於海拔80米處。在以後的歲月中,地中海海水不斷上漲,終於堵塞了通往此洞的入口。因此這個岩洞一直沒有被人發現,洞內之物至今保存得完好無損。
科斯凱和庫坦潛入岩洞內後,從岩洞中帶回一些繪畫的顏色樣品。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裏昂根據他們所搜集到的2克顏色微粒,用先進儀器確定出這些繪畫的年代。
專家們認為,這個奇跡般地保存下來的水下岩洞是古代祭祀場所,它或許比法國西南部著名的拉斯高岩洞更為重要、更有價值。
拉斯高岩洞也是偶然被發現的:1940年9月,一群孩子尋找一條逃跑的狗,無意闖入這個後來被學者譽為冰河時代的凡爾賽宮的岩洞。通過驗色,科學家們確定此洞已曆時16萬年。岩石上的馬、鹿、公牛等動物繪畫,其色澤之光亮令人難以置信,使專家學者驚歎不已。考古學家在拉斯高還發現了用動物毛製作的畫筆,用這種筆可塗抹20多種不同顏料。此外,還發現了一種管狀骨頭,當時人們便是通過這種管狀骨頭將粉末狀顏色微粒噴吹在岩石底層上的。拉斯高岩洞的發現曾轟動一時。土耳其金字塔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