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石圈是一片由巨石組成的建築。石塊是呈圓形分布,形成了一圈一圈越來越大的圓周,圓周與圓周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像是一個同心圓。
據研究,在公元前3100年前,建造石圈的人已有了天象的知識,但是,到底是誰建造了這些石圈呢?
還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確定一年中的曆法嗎?不,肯定不是。為了確定一年四季,根本不需要如此興師動眾,采用如此巨大的建築材料。但畢竟古時代的建築者們的真實意圖是現代人無法猜測和琢磨的。早在20年前,一名英國天文學家格哈德·豪金森,向計算機裏輸入了7140種不同的可能性解釋。他想弄清楚這些解釋的共性。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石圈的作用僅僅是作為行星和星際天象的觀測台,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在計算機的輔助下,研究者搞清楚了石塊的具體方位以及它們的早期放置地點。另外,也弄明白了間隔地帶的相對位置和石塊的高度。令人欣喜的是,學者還獲得了一份清晰的計算機三維圖像,所有數據都得到了證明。石圈的原貌應該就是三維圖像所顯示的那樣。從得出的資料顯示,石圈並不是在公元前3100年一次性建成的,而是分成了若幹不同的建築時期。這個天文中心的建築,就說明了當時人們已經用它來觀察氣象了。
每年6月21日,也就是夏至那天,太陽從那塊所謂“腳跟石”——一塊獨立在石圈之外的巨石上升起,穿過那些巨大的石門,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明亮;12月21日,同樣的景觀將再次出現,月亮也同樣,它照射著地球,雖然光線很微弱。但它也有一定的運行周期,有時運行至夏至點,有時運行至冬至點,有時靠近南回歸線,有時靠近北回歸線。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當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時候,月光在巨石背麵投射的陰影在不斷變化。
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時已有人了解太陽係的構造:中心是太陽,然後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天文學家萬克·桑德斯確信,石圈是一個縮小的太陽係模型。當然,它顯示的不是橢圓形軌道,而是平均的軌道距離。最裏一圈的中心代表太陽,第二圈環繞的是水星,第三圈是金星,第四圈是地球,再外一圈是火星,接著是火星和土星之間有數十萬的石塊組成的小行星帶。最後,不應忽略的是更外一圈的“腳跟石”,它表明了木星的平均軌道距離。
這些隻是現代人單方麵的推測。究竟是誰在古老的歲月建造了這個“天文中心”?簡直無法想像,石器時代的人們能夠了解太陽係的平均軌道數據。當時的人類被傳授了些什麼?現代人無從知道,對現代的、未來的人來說,石圈之謎就像一場考試,但到底是誰出的題和出題的原因,我們卻不清楚。邁錫尼“黃金城”之謎
德國商人、考古學家謝裏曼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拉克山丘上發現特洛伊古城之後,又來到了征伐特洛伊的希臘聯軍的統帥、邁錫尼國君阿伽門農的故鄉——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山穀中進行發掘。憑著對荷馬史詩的篤信,以及對公元2世紀希臘曆史學家鮑沙利阿斯遊記中有關邁錫尼的生動描述的深刻理解,使他很快地使荷馬史詩中的另一名字——邁錫尼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心。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早期青銅器時代,邁錫尼文明就開始了,大約公元前17世紀,希臘人的一支阿卡亞人在邁錫尼興建了第一座城堡和王宮。據荷馬史詩描述,興盛時期的邁錫尼是一個“富於黃金”的都市,以金銀製品名揚天下。
現存的邁錫尼城堡位於查拉山和埃裏阿斯山之間的山頂上,平麵形狀大致呈現三角形。城牆由巨大的石塊環山修建,高8米,厚5米。西北麵開有一座宏偉的大門,門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著兩隻躍立的雄獅,這兩隻獅子雕塑是歐洲最古老的雕塑藝術,這種左右對稱的雕刻形式顯然是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邁錫尼城堡的正門因而被稱為“獅子門”。
“獅子門”內左邊有一間小屋,估計是古代看門人的住所。在“獅子門”內側、獨眼巨人牆以東發現有6座長方形豎穴墓,這些墓葬被包圍在豎立的石板圍成的圓圈中,直徑約265米,稱為圓形墓圈A。在石圓圈中,共有6座墳墓,這6座長方形的豎穴墓大小深度不同,長27米至61米,深09米至45米,墓頂用圓木、石板鋪蓋,大部分已經坍塌。6座墓葬中共葬有19人,有男有女,還有兩個小孩,同一墓中的屍骨彼此靠得很近,這些屍骨大多被黃金嚴密地覆蓋著,男人的臉上罩著金麵具,胸部覆著金片,身邊放著刀劍、金杯、銀杯等;婦女肩上戴著金冠或金製額飾,身旁放著裝飾用的金匣,各種名貴材料做的別針,衣服上裝飾著雕刻有蜜蜂、烏賊、玫瑰、螺紋等圖案的金箔飾件,兩個小孩包裹在金片之中。
謝裏曼發現這批古墓和墓中大量的金銀製品後,他結合荷馬史詩中有關阿伽門農從戰場凱旋歸來後,其妻子和情夫在宴會上趁其不備將這位邁錫尼國君謀殺的傳說,認定墓中戴著金麵具的死者就是從特洛伊戰爭中歸來的阿伽門農及其隨從的遺骸。1951年,即謝裏曼發掘邁錫尼之後75年,希臘考古學家帕巴底米特裏博士發現了第二個墓區,稱為圓形墓圈B,這個墓區在“獅子門”以西僅100米之遙,發掘出來的珍寶完全可與謝裏曼發現的差不多,而且時代與前者基本相當。這些長方形豎穴墓的年代約為公元前1600~公元前1500年,早於特洛伊戰爭的年代,即公元前1180年左右。顯然,這些墓證實既不是阿伽門農及其隨從的墓地,也不會是阿伽門農妻子與情夫等的葬身之所,而是邁錫尼王族成員的墓穴,墓中的死者也是陸續安葬進去的。
大約與希臘考古學家約翰·帕巴底米特裏發現圓形墓圈B同一時期英國考古學家韋思等在獨眼巨人牆以西、獅子門之外的地區發掘了9座史前公墓。這些圓頂墓均屬於青銅時代中期,大約相當於公元前1500~公元前1300年。考古學家們在墓中發現了荷馬史詩中描述的建築物、武器和器物,從而,證實了邁錫尼與荷馬描寫的世界的密切聯係。
在這些圓頂墓中,最大的一座即是著名的“阿特柔斯寶庫”(“阿特柔斯”是阿伽門農之父)。這座墓的門梁是從一塊石灰岩上開采下來的,重達120噸,有5人高,寬近5米,厚約09米。邁錫尼人在沒有起重機和千斤頂的情況下,卻能將百餘噸重的門梁準確地安置起來,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這座墓的主室平麵呈圓表,用黃褐色的石灰岩砌成,頂部疊堆成圓錐狀,高137米,底部直徑約152米,地麵鋪石灰,北側山岩內還鑿出一方形側室。東側有寬6米、長36米的墓道,墓門總高105米,門內有長約52米的甬道,重達120噸的巨石即蓋於其上,墓室的四壁飾以壁畫。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邁錫尼君主將他們的藏寶都收藏在裏麵,故稱之為“寶庫”。
邁錫尼墓掩埋在荒寂的山巒下長達3000年之久。雖然自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453年之間,多利安人、羅馬人、哥特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先後占領希臘,光臨過這座黃金之城,但奇怪的是,他們都未能發現埋葬在地下的古墓珍寶。
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邁錫尼傾國出兵,遠征小亞細亞富裕的城市特洛伊,圍攻10年方才攻陷摧毀了邁錫尼等城市。
邁錫尼城堡、宮殿、墓葬、金銀製品的發現再一次證實了荷馬史詩的真實性,解決了曆史上長期以來有關荷馬史詩的爭論,但同時也令人奇怪“富於黃金”的邁錫尼並不出產金礦,而黃金又是從何處來的呢?邁錫尼城壁壘森嚴,固若金湯,為何屢遭淪陷?“阿特柔斯寶庫”的石門梁重達120噸,邁錫尼人是用什麼方法將其安置上去的呢?尤為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邁錫尼的大量黃金、珍寶為何在淪陷之後沒被人擄去?這一個個問題至今無人能解。“鬼城”之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非洲西部有一座被人們稱為“鬼城”的地方,以其特有的“鬼氣”吸引了大批考古學家。
“鬼城”的發現是偶然的。1975年,剛剛畢業於考古學專業的羅德力克·麥金托斯,在非洲西部的馬裏共和國的金納城聽說在離金納城30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荒無人煙的“鬼城”。當地人說這座“鬼城”是古代金納人的居住地,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城裏的人都神秘地失蹤了。信奉鬼怪的金納人認為,是魔鬼帶走了他們。所以附近的居民從來不議論這座城池,更不敢輕易地踏進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