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托爾斯泰非常喜歡援引一句法國話:“請原諒我寫得太長,我實在沒時間寫得短一些。”

眾所周知,莎士比亞那個時代誰也不會去製作富麗堂皇的布景。隻需在一根柱子上標明該“布景”意味著什麼就夠了。誰能說當時這樣做就影響了觀眾對劇目的欣賞,而不如按時代環境的要求,將當時所需用的每一件道具全搬上舞台更好呢!

托爾斯泰舉出兩種描寫的例子:一種不好的,一種好的。

他從一部法國長篇小說中找出幾頁描寫烤鵝氣味的段落。

“當然,”托爾斯泰說,“直到最後一頁,鼻子裏老聞到一股烤鵝的氣味,但這是創造印象的真正方法嗎?還記得荷馬是怎樣描寫海倫的美麗的嗎?‘海倫走了進來,她的美麗使老人們肅然起敬。’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但您從中可以看到,老人們在這種美的魅力麵前也不禁肅然起敬。用不著去描寫她的眼睛、嘴巴、頭發等。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去想象海倫的形象。但是每個人都感受著這種連老人們也不禁為之肅然起敬的美的力量。”

最後,托爾斯泰援引了伏爾泰的一句話:“乏味的藝術——就是把話說盡。”

年譜

1828年8月27日,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的圖拉省的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

1830年8月7日,托爾斯泰的母親瑪麗婭·尼古拉耶芙娜去世。

1837年1月10日,托爾斯泰全家從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遷往莫斯科。6月21日他的父親尼古拉·伊裏奇去世。

1844年9月20日,托爾斯泰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係。

1845年9月13日,托爾斯泰轉入喀山大學法律係學習。

1847年4月,托爾斯泰因為成績不好退學,回到雅斯納亞·波良納,並在自己的領地上進行改革農奴製的嚐試。

1849年4月,托爾斯泰曾到聖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隻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

1851年4月,隨同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誌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12月他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

1852年1月,正式入伍成為炮兵下士。

中篇小說《童年》發表在《現代人》雜誌。

1854年3月,托爾斯泰加入多瑙河部隊。4月《少年》完稿。

1856年,托爾斯泰的三哥德米特裏病逝。寫小說《暴風雪》。

1857年1月29日,第一次出國遊曆。寫短篇小說《琉森》。

1859年11月,為農民子弟創辦學校。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

1862年9月23日,與索菲婭結婚。

1863—1869年,創作了長篇曆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0年2月24日,與夫人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構思。

1871年8月,結識哲學家斯特拉霍夫,成為終生密友。

1873年3月18日,開始寫作《安娜·卡列尼娜》。

1873—1877年,完成第二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78年1月,《安娜·卡列尼娜》單行本出版。

1879—1882年,托爾斯泰寫成《懺悔錄》。

1883年秋,結識契爾特柯夫。

1886年,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伊凡·伊裏奇之死》。

1889年12月,開始寫作《複活》。

1891年4月,把財產分給妻子兒女。9月開始救濟圖拉等三省災民。

1893年,賑災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