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附錄
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托爾斯泰托爾斯泰附錄經典故事
青年拜訪
一天,一位法國青年去拜訪托爾斯泰。
他們兩人一同散步閑聊,剛好旁邊有副單杠。那位青年迅速跑過去,一躍而起,抓住單杠,做了十多個動作,很自豪地說:“伯爵,這門藝術,您大概不是內行吧?”
托爾斯泰沒有回答,隻笑了笑。
“文人不會武,這是強求不來的。”法國青年似乎覺得自己的話有些嚴重,怕托爾斯泰生氣,連忙為他解脫。
托爾斯泰看了看那位青年,走到單杠下麵,輕輕一躍,雙手抓住單杠,兩腿挺直朝前一衝,往後一擺,在單杠上麵連續繞了幾圈,隨後又做了幾個難度比較大的動作。托爾斯泰在上麵就如同一隻小燕子,輕巧自如。
法國青年看得目瞪口呆,他吐出的舌頭,半天都沒縮回去。他哪裏知道,體育活動是伯爵最大的愛好。
托爾斯泰對體育活動非常熱愛,他不但喜歡玩單杠,還喜歡打獵、騎馬、滑冰、遊泳、劃船等運動。除了體育,他還愛參加勞動。畫家列賓就看到過托爾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裏忙碌著。他主動幫窮人建房子、砌爐灶、割草,即便到了花甲之年,還堅持自己打水、劈柴,和農民一起鋸木頭。
托爾斯泰做了這些動作後,感覺有些累了,便從單杠上跳下來。這時,法國青年心悅誠服地說:“伯爵,您單杠上的動作也是真正的藝術。”
托爾斯泰沒有吭聲,隻是淡淡地笑笑。
熱心助人
有一次,托爾斯泰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托爾斯泰技巧純熟,沒多久就釣了滿簍的魚,托爾斯泰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托爾斯泰驚異地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托爾斯泰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讀者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隻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釣竿,就再也無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
農夫
平時托爾斯泰總是穿著那件寬大的上衣,冬天出門時穿一件皮襖。他這樣打扮為的是跟普通人更容易接近,使大家在跟他交往時感到彼此之間差不多。但有時候由於他的這身打扮也發生過一些誤會,譬如就有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上演《教育的果實》這出戲,托爾斯泰的長女塔尼婭·蘇霍津娜·托爾斯塔婭在劇裏擔任一個角色。
有一次在排練的時候,看門人告訴塔尼婭,有一個人非要進來不可。
“是一個老農夫,”他說,“我對他說了,這兒不能進,可他偏不聽。我想,他一定是喝多了,告訴他這兒不是他來的地方,可是怎麼跟他說也說不通。”
塔尼婭猜到這個農夫是誰了。她吩咐看門人立刻放這個農夫進來。
幾分鍾之後,塔尼婭看見父親進來了。托爾斯泰笑著說:“因為衣服的關係,差點進不了這個門了。”
塔尼婭與演員們都笑了。
乏味的藝術
如果一幅畫、一出戲、一本書將所有的細節都表現出來,通常會使人感到非常乏味的。
反之,如果作者隻表現出作品的主要方麵,把餘下的部分留給觀眾或讀者去想象,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在跟作者一起進行創造。
“要在藝術裏得到真金,”托爾斯泰說,“必須收集大量材料,然後再用批評的篩子加以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