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靈之氣(2 / 3)

然而這清靈之氣,隻是種類繁雜的天地靈氣的總稱,秦焰所得的第三張帛書《螭龍真元圖》便用族係圖譜的形式,將清靈之氣的淵源做了一番詳述。

上古道家有一能力絕大的真仙名曰李耳,曾做了一篇流傳極廣的《道德經》,其中有一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冰雪老人在《螭龍真元圖》做了如此注釋:混沌初開,混一之道,遁化陰陽,無極虛空,是生兩儀。先天純陽劈出八荒六合,九天十地,曰之為“宇”;太古至陰衍化古今旦暮,往來不窮,曰之為“宙”。

宇宙由混一之道而生,繼而遁化陰陽,產生時空。而時空陰陽交感,便形成天地中至精至純的五行真元,成為宇宙進一步演化的基石。所有五行真元,為天地陰陽交互演化而生,必然擁有金木水火土之一的五行屬性,而一方宇宙若要穩固,每類五行真元至少須得演化出九種來,才能支撐時空不至崩塌。冰雪老人在《螭龍真元圖》中記載了三十餘種五行真元的屬性及分布,例如道門九派之一的大荒派,其駐地荒原海的大洋深處便有一片木係真元大荒沉柯木的海底森林。而螭龍三星,一共有二十三處五行真元的礦脈,所以才能人煙鼎沸,道門興盛。

陰陽遁化而來的五行真元極其稀少,修道之士想要獲得極難,便是修成真元之軀的修士,通常凝聚的真元也非是天地之間至精至純的五行真元,所以世間修士便對天下真元分做了九品。

一品自然是由陰陽交感而生的五行真元,二品真元乃是由若幹種五行真元交雜演化而來,屬性已然雜駁,但任不失為修士凝聚真元之軀的上好材料,如張宗子所修的六陽烈火訣,便是將六種二品真元煉入元竅,最後化形為一片烈焰火海,也是一門直通元神大道的厲害道法,這六種二品真元中的一門散芯天陰火,便是由五行真元散芯滅神焰和冥陽天陰火交感而生。

三品真元,是由種類數以百計的二品真元相互演化而來,在螭龍三星已不算太過稀罕,這其中的緣由是真元交感時雖然品階下降,但數量會極大的增加。螭龍三星上稍有根基的門派和厲害散修都有充足的三品真元供應。然而,普天之下用二品真元凝聚成真元之軀,最終能成元神的修士已是鳳毛麟角,機會比五行真元之軀少了九層不止,三品真元之軀更是幾乎斷絕了元神之路。如白虎矮叟一般的人物,天資也不可謂不好,但因為真元之軀品階太差,雖然修成道基,差不多也就到了修行的盡頭。

三品以下真元,便是一些不入流的小門派修行時凝聚的真元,不要說內煉虛空、成就元神,便是修成化形,煉就真元之軀也是千難萬難了,這也是千萬年來道門九派穩壓螭龍三星其他修士一籌的緣由,勿論法寶、師承這些外因,便是修行的道法和真元品階便占了先天的優勢。

真元交感演化到了六品以下,天地精華已經極其稀薄,不能為道門修士的元竅凝練,但勝在種類繁多,分布極廣,幾乎與天地之間的塵世濁氣混雜在一起,便被道門修士統稱為清靈之氣,供初入道門的修士蕩滌血肉之軀所用。天下道法無數,伐身所選用的清靈之氣也大相徑庭,有的用偏火係一脈的清靈之氣炙血伐髓,也有的用偏土係一脈的清靈之氣吸附血肉中的塵垢,而秦焰所修的滌天雪骨訣則是用至冷至寒的水係清靈之氣蕩滌筋骨血脈,修到極致,身軀宛如冰雪精靈,玲瓏剔透。

秦焰自看到滌天雪骨訣的修行口訣,便想到了一處絕佳的修行之地,便是八百裏銅鼓山之外的瓦屋雪山。這瓦屋雪山,高出銅鼓山數千丈,終年積雪,人跡罕至,便是鳥獸也很稀少,偏偏在高山苦寒之地,冰寒屬性的清靈之氣遠比平原河穀濃鬱,修煉滌天雪骨訣的進境要快上不少,秦焰才這般煞費心思,舍近求遠。

秦焰在銅鼓山中一路風餐露宿,除了每日修行滌天雪骨訣吐納之術的數個時辰,不分白晝黑夜地趕路,瓦屋雪山在視野中從極目盡處的一條皚皚雪線,慢慢清晰,直到三日前,已經仿若一座近在眼前,巍峨雄偉的積雪高山。秦焰所在之處已是銅鼓山腹地的密林茂穀,雖然他自小在銅鼓山中玩耍,也從未到過如此人跡罕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