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個男孩的家庭生活,以及過去物質和心靈方麵的遭遇,都不能叫他相信他父母的那一套。說實在的,他們的生活有些苦惱,至少在物質方麵是這樣。父親總是到各處集會上讀經,講道,尤其是在離這裏不遠,他和母親經辦的“布道所”裏。據他所知,他們到處向一些感興趣或是樂善好施的商人募捐,這些人好像對這類慈善事業還很相信似的。可是他一家人老是“很緊”,好衣服從來沒有穿過,普通人很平常的享受,他們都沒有份兒,可是父母卻老是在宣傳什麼上帝對他和所有的人都給予慈愛和關懷。顯然,有什麼地方不對頭兒。關於這些,他目前還弄不清楚。不過,他還是不能不敬重他的母親;她那種堅毅和熱情,還有她的慈祥都很合他的心意。雖說傳教很忙,家裏的煩心事很多,可她還總是極力顯出高高興興的樣子,至少還能支撐的住,尤其是衣食方麵非常困難的時候,她嘴上還老是非常堅決地說“上帝會賜予的”,或者說“上帝會指引出路的”。可他的兄弟姐妹都看得很清楚,盡管他們的境況一向迫切需要上帝賜予,上帝卻根本沒有指引出什麼明白的路。

今天晚上,他一麵跟他的姊妹們在大街上走,一麵心裏想:“但願他們從此不必再幹這一行,至少他自己能不幹。別的孩子可不幹這類事啊。”而且,這種做法好像很寒傖,甚至可以說很丟臉,像這樣被拖上街以前,別的孩子就不止一次地大聲喊他,譏笑他父親,譏笑他老是當眾宣揚他們的宗教信仰。比如,他還隻有七歲時,因為他父親跟人家說話,一開口總是說“讚美上帝”,他便聽到附近的小孩嚷道:“讚美上帝的老家夥格裏菲思來了。”有時候,他們在他背後喊:“喂,你這小家夥,那個彈風琴的姑娘是你姐姐吧。她還會玩別的什麼嗎?”他想:“為什麼他到處說什麼讚美上帝呢?人家怎麼就不這麼說呀?”

渴望一切跟人家一樣,這種根深蒂固的普通心理,使那些孩子感到苦惱,也使他感到苦惱。無論是他父親還是母親都和人家不一樣,老是宗教長宗教短的,到如今,他已經把宗教當做生意了 。

這天晚上,在這條擁擠著車輛和人群、聳立著高樓大廈的大街上,他覺得這樣被拖出正常的生活圈子,讓大家看熱鬧,開玩笑,真是很丟臉。這時候看見一輛漂亮的汽車飛馳而過;閑散的行人紛紛去尋求他們的種種開心的享受;一對青年男女有說有笑;還有那些“小把戲”瞪著眼睛望著。這一切,都使他很苦惱,他覺得跟他的生活比起來,也可以說跟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比起來,人家的生活就是不一樣,人家的生活就要好些,美妙些。

這時,街上遊移不定的人群,似乎也覺察到,這些孩子們參加這套把戲,從心理的角度來說是不恰當的。他們有的便用胳膊肘推一推邊上的人,揚起眉毛,輕蔑地一笑;一些富於同情心或是閱曆較多的便紛紛議論,認為不必把小孩也拉扯到裏麵去。

“如今差不多每天晚上在這一帶都碰到這幾個人,至少一個星期總有兩三回吧。”一個年輕的店員這樣說。他剛跟他的女朋友見了麵,正陪著她下館子去。“我看,這些人無非又在搞什麼宗教的把戲吧。”

一個年紀四十左右,專在市中心區遊手好閑的漢子向另一個停下來看熱鬧、還算和善的陌生人說:“那最大的男孩不樂意呆在這兒呢。他覺得怪別扭,這我看得出。叫這麼小的人出來幹這個,實在不應該,除非他自己願意。不管怎麼說,他對這一套是不懂的。”

“是呀,我看也真是這樣”,另外那個人表示同意,一麵注意端詳這個男孩的頭和麵孔。那張臉一抬起來,便流露出不安和羞怯的神情,人們一看到這個,就可以覺察到,這種宗教和心靈方麵的事,隻是對年紀比較大,能夠思索的人才合適。如果要在這樣公開的場合,強加給還不懂事的孩子,那麼未免有點太殘忍,並且也太無聊。

實際情況正是這樣。

至於這一家其餘的人,那最小的男孩和女孩,年紀都太小,還不能真正懂得是怎麼一回事。再說他們也不太感興趣。那彈風琴的大女孩,倒顯得十分不在乎,反倒對她本人和她的歌聲所引起的注意和品評感到很得意。因為不單是陌生人,就連她的父母也極力誇獎過她多次,說她的歌喉悅耳動人。其實這話隻說對了一半,實際上,她的嗓子並不怎麼好,她並不真懂音樂。就身體上說,她膚色蒼白,身體柔弱,並不出色。至於心靈方麵,也沒有多少力量,不夠深沉。她這種人很容易認為,這是個機會得好好地出出風頭,引起人家注意。至於她的父母,他們決心要盡可能向人民傳播福音,每當讚美詩唱過以後,父親便要搬出他那一套陳腔濫調,說什麼隻要體現了上帝的仁慈、基督的愛和上帝對罪人的意旨,人們就可以從有罪的良心那種沉重的愁苦中解脫出來,得到歡樂,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