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3)履曆足以讓人相信
實際上在來維亞康姆之前,李亦非就已是一國際上的一個著名公司博雅的公關董事總經理,但當維亞康姆第二次找到她時,她還是毅然選擇了離開,在她看來,在博雅幾年裏,她已學會了以一個高層管理人員的眼光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多培訓和鍛煉,如果繼續做下去,那將是無原則的重複自己,她需要的是更多挑戰與磨煉,所以應邀加盟了維亞康姆,而維亞康姆之所以二請李亦非加盟也是由於李亦非的經曆、經驗、知識與傳媒業相聯,按李亦非自己的話說她的履曆足以讓人信任。
李亦非,生於北京,曾獲1977年全國武術比賽青少年組武當劍冠軍,出演過影片《神秘的大佛》和《火燒圓明園》裏的角色。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於1985年赴美深造,獲貝勒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0年,在聯合國總部公共信息部任職,製作電視和廣播節目——《聯合國呼喚亞洲》,並任主播。1996年的李亦非來到了博雅,那時隻不過是個經理,並且對公關、對國內市場也全無經驗,但在僅僅一年半之後,就被升為總監,又過了一年半,又被升為董事總經理——這是公司在中國區的最高級別,這個提升速度在這個公司是前所未有的,在她之後他們也沒有再提升本土的總經理——這足以證明李亦非的優秀。
所有這些讓維亞康姆感到李亦非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不遺餘力邀請李亦非加盟,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是正確的,李亦非沒有讓他們失望。
(4)任何經曆都是一種積累
李亦非練過武術、拍過電影、學過國際關係、做過媒體、幹過公關,還曾經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這些經曆聽起來互相之間根本沒有什麼關係,而維亞康姆相中的恰恰是這些,在李亦非看來,任何經曆都是一種積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從中學到東西、有所心得,為日後的工作所用。比如說練武術,當時不管刮風下雨,李亦非堅持了10年整,幾乎是天天不間斷地去體校鍛煉,這就造就了她的勤奮。現在李亦非一年可能隻請一天病假,在法定的節假日,她還能堅持上班。李亦非曾這樣說:“因為我覺得我曾經10年都那麼做,這對我來說非常輕鬆。所以沒有下屬可以跟我說,你自己這麼懶散,為什麼這麼要求我們呢?而且,武術還培養了人的競技心態。最開始的我隻是一個板凳運動員,給別人端茶倒水換衣服,後來能脫穎而出,就是要慢慢錘煉自己,讓自己的成績越來越突出,這也讓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接受成功和失敗,把它們都視為自然。”
在美國留學以及在聯合國工作的經曆,讓李亦非看到了美國的真實麵貌,按李亦非的話說:“它給我一種現實感,就是你不會再對很多東西抱莫名的幻想,也不會太悲觀,而是趨於平和,這種心態其實也是成功的基本素質。”
到了博雅,李亦非在那裏接觸到的全是世界上大客戶,這可能是在別的很多公司做不到的。它給了李亦非很多學習的機會,通過觀察不同客戶對市場戰略發展的思考,以及做事的方法,李亦非覺得在為他們服務的同時,也從他們的身上學會了不少東西。
李亦非的座右銘是不懈的努力,從不放棄,從不拖拉,從不允許自己懶惰,並且不斷激勵自己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她認為世上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如果不去嚐試,機會隻能是零,隻要努力了,就會有50%的成功機會。張茵兩次創業成為“造紙大王”
張茵27歲時懷揣3萬元人民幣闖蕩香港,後來又到美國發展,經曆了兩次創業。短短十多年,她所屬的美國中南有限公司在美國每年同行業出口量中名列前茅,該企業2001年被評為美國婦女企業五百強裏麵第54名。她由“廢紙大王”到了“造紙大王”,談起她的成功,她隻淡淡地說:“是我運氣好,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1)求發展闖香港
張茵祖籍黑龍江省雞西市,出生於廣東,父母都是“南下”軍隊幹部。文革期間,父親受迫害被判刑入獄。當時,張茵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下麵還有七個兄弟姐妹,年幼的她不僅要幫助母親操持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從而養成了堅毅、要強、大度的個性。上中學時,她一麵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一麵又得每天走十多裏山路去上學,但她從沒因此而耽誤過學習,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
1982年,張茵父親得以平反,她終於有機會攻讀她喜愛的財會專業,這為她日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後,張茵先後擔任了深圳信托下屬的一個合資企業的財務部部長、貿易部部長,她憑著真誠直率,與香港金融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國內優厚的工薪和住房,僅帶了3萬元人民幣來到香港闖蕩。3萬元錢在當時的香港來說根本微不足道,一位想聘請她的港商張口就給了她50萬港元的年薪,但張茵一心想發展自己的企業,她憑借和香港金融界良好的關係,和別人合夥,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