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又拿黃洋布做成一個小神幔,掛在龕子上,那蒲團琉璃燈淨水盅等類,卻是家裏有的,周氏從此便朝夜焚香點燭,誦經膜拜。說也奇怪,那周氏本是四十八歲的人,本不指望生育的了,這時吃了些滋補的藥,果然複了少年光景,不上兩月,居然有了身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孩子。生這孩子的日子,錢貢生正在書房裏睡中覺。忽做一夢,夢見一個披袈裟的和尚,手裏捧著一尊玉佛,直跑到上房裏去,很是詫異。雖說自己喜交和尚,然而內外有別,斷無聽他昂然直入的道理,不免吆喝起來,那和尚全然不顧,錢貢生正想進去拉他,卻被門檻一絆,就此一跌就跌醒了。正值裏麵丫環來請老爺進去,說太太生了小相公了,錢貢生大喜,連忙奔入,果見收生婆抱著新生的兒子,在那裏收拾。細看那小孩,生的方麵大口,自覺非凡,錢貢生自忖道:“我一生行善,妻子又持齋諷經,這般積德果真皇天有眼,賜下麟兒,方才做夢。和尚抱了一尊玉佛進來,莫非這孩子就是那玉佛轉世麼?”因此題他名為夢佛,表字子玉。一時且不須說破,待將來有點效驗再表。
且說錢貢生這一喜,不免大破慳囊,請了許多朋友吃喜酒。正在熱鬧的時候,忽見一個老尼姑走了進來,直跑入上房而去。座中有一位客,姓時名非中,素性迂闊,生平最恨的是和尚道士。今見女尼進來,心上很不爽快,禁不住說道:“老先生,你文章山鬥,卻未免治家不嚴。”錢貢生愕然道:“我家裏有甚錯處?”非中指著裏麵道:“老先生治家既嚴,如何會有尼姑跑進來呢?”貢生支吾道:“那是內人素信佛教。”非中道:“佛教最不足信。那佛是專講一切平等的,如今把他抬舉的恁高,已非佛的本意。既言平等,就不講什麼富貴貧賤。如今的人,卻指望著他降福,豈不愚極了麼?再者和尚尼姑,要算佛們的敗類。
世上人卻把他當做活佛看待,不是愚而又愚麼?”貢生聽他這般議論,大是不悅,暗道:“這人連佛都敢謗毀,真正豈有此理!無怪他一生貧苦,年紀三十多歲,還沒兒子,這都是積了口孽的緣故,也不須合他辯論。隻我夢中的玉佛,乃是真而又真,將來這孩子一定是大有造化的。”想著自覺有趣,正在出神的時候,忽然聽得上房吵鬧,隻見那個尼姑抱著那個新生的兒子往外飛跑,後麵許多老媽跟著追了出來。貢生這一急非同小可,連忙離席上前攔住,問其所以。那尼姑道:“你這小少爺,全虧我千辛萬苦,到南海去替你請了一尊送子觀音來,才能生下的。不指望重重謝我,連喜酒也不請我一杯,我隻要你們太太出二十塊錢的謝儀,他倒說我訛詐他。現在我也不要他的謝儀了,這孩子原是我的,我抱回去,剃度了他罷。”錢貢持氣得有口難言,半晌方說道:“真是沒有王法了,你敢如此無禮,我要送你縣裏去的。
”那尼姑便使勁把孩子身上一捏,孩子就大哭起來。貢生心疼兒子,說不得軟求他,答應了給他十塊錢。那尼姑定要交出洋錢,才肯還他兒子。席上的客人一齊抱不平,時非中尤覺怒發衝冠,恨不得把這尼姑一頓打死。正想動蠻,被錢貢生一手擋住,叫下人趕緊去取十塊錢來,交給尼姑。鬧到門口,然後放下他兒子,飛奔而去。時非中又好氣又好笑,口口聲聲道:“便宜了這賊尼。”錢貢生把兒子親自抱到上房,問知就裏,才得明白,還道難為這尼姑一片好心,重複入席,說那尼姑要錢的來曆。非中笑道:“老先生,你聰明一世,蒙懂一時。那檀香雕的送子觀音要多少?我替你辦來,包管生下幾十位令郎也容易。這是藩台衙門前,有一家專雕這個的,不信我同你去看,合那賊尼弄來的一般不一般?賊尼分明訛錢,應了嫂夫人的話,你還說他是好心哩。”錢貢生似信非信,也就罷了。從此有了兒子,便安心樂意過日子,再不去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