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求仙求佛無計挽回 即色即空偏多牽惹(2 / 2)

隔了半年,就合一個美丫環串上,收了房做了姨太太。幸喜他官運亨通,接連署藩司,升撫台,後來調任江蘇巡撫。陛見後,告假修墓,順便葬妻。又在江山船上納了兩個妾,隻因內裏沒人主政,又在家鄉說定一頭親事,隨即過門。丈人嚴姓,是個老貢生,本合他老太爺認識的,早已去世。內兄名幹,表字子楨,把妹妹送出閣,左右沒事,也跟了子玉赴任,當舅大人。子玉到得江蘇,那時各處正鬧著開學堂,子玉是趨時的,也談談新學,催各屬開辦學堂,自己把省城裏的大學堂,整理得十分濟楚。又送了許多學生遊學外洋,官聲倒也甚好。隻是子玉一生合佛事有緣,他這位夫人,又很信燒香禮佛及一切誦經拜懺的事。所恨在衙門裏,不便時常出去。蘇州幾個大寺院,都曉得撫台的太太信佛,便有理無理的,想出許多法子來,沾取幾文。又仗著勢頭,在外麵欺壓人。

這風聲傳到杭州城裏,就有些遊方僧道,起了念頭,想鑽營這位撫台太太的路子,弄幾個錢,隻恨沒有名目。還是靈隱寺裏的大和尚有主意。原來這大和尚法名了凡,俗家姓餘,是淮安府人氏。他名阿五,從小也讀過幾本書。十五歲上染成一病,隻是懨懨懶怠。茶飯無心,麵黃肌瘦,百醫不效。他母親周氏,許下願心,帶他到天竺進香,進了寺,就遇著一位有道行的老和尚,把她兒子摩了摩頭頂道:“哎喲,這位小官,隻怕不得長命,不是出家人說不利市的話,至多活到十九歲,便逃不過難關了。”他母親既然深信和尚,又且自己的兒子多病,本是擔心的。聽到這話,那能不著急,就求那老和尚救他,甚至下跪。那老和尚道:“隨你我佛出世,也沒法救得他,這是生死大數。”周氏再三哭求,老和尚道:“除非剃度了,才能長壽,還有些根器哩。

”周氏那裏舍得,老和尚道:“一子成佛,九祖升天,人家求都求不到,女菩薩倒還不願麼?”周氏聽他這般說,意思有些活動,隻是剃度卻還不肯,便道:“我把兒子寄養寺裏,仗著如來佛保佑他。老師父看顧他,有些用處沒有?”老和尚道:“那要看他造化,總比在家好些。”周氏疑疑惑惑,拿不定主意,當晚就在寺裏宿了一夜。次早趁船回到淮安,看看這兒子的病,一天深似一天,自己又沒一個親人可靠,所存此子,那能不在意?真個想盡千方百計,總不見好,又想起那老和尚的話,除此別無他法,隻得咬咬牙齒,把家中田產變賣,帶了兒子徑上杭州,找到了老和尚,合他說明,把兒子寄養在寺。自己就近賃了兩間房子,將就過活。說也奇怪,她兒子在寺中住了月餘,那病倒漸漸的好起來了。不上幾年,周氏一病身亡,阿五隻得回家料理喪事,把他母親靈柩送到淮安埋葬。自己想著一身無靠,錢也用完了,真是山窮水盡,沒法過活,就回到天竺,拜求老師父代他剃度,取名了凡。他卻情願掛了單,到處雲遊,從此逢寺打齋,遇廟住宿,倒也無掛無礙,十分自在,東奔西走。

有日到了雲南,走入緬甸地界,隻因言語不通,川資缺少,不能前進。卻見那緬甸國有種石佛,據人說,是西天錫蘭島來的,名為玉佛,隻覺玲瓏可愛,了凡想這件物事,倒好帶回去,做個紀念。便請了一尊,帶到四川。為他累墜,寄放在成都府的萬壽宮裏。後來了凡回到天竺,恰值老和尚圓寂,遺命叫了凡做了寺裏的住持。還有四句偈語贈他。了凡不意做了大寺院的住持,那飲食起居,不用說是舒服的多了。常言道:飽暖思淫欲。這時了凡要想找點兒葷腥吃吃,弄個把女人陪陪,那是萬做不到。為什麼呢?靈隱寺戒律最嚴,動一動就被眾和尚看輕,這把交椅,是不好坐的。

幸虧三天竺是著名之所,遊人士女,絡繹而來。那村的俏的奶奶小姐,不絕見麵。了凡解了眼饞,碰巧還要打起精神,細細膩膩應酬一番。一天晚上,睡到五更頭裏,覺得熱火上升。說不得披衣起來,盡著念南無阿彌陀佛,尚是禁捺不住。因想道:“我囚在這牢籠裏,永遠也沒得出頭,總要設個法兒,自己創造一座寺院。那時由我開心,誰能管得!隻是那裏去找這個大施主,捐助若幹資財呢?噢,有了,聽說江蘇撫台的太太,很信佛事。他的奶媽,倒合我很說得來。碰碰機會看,但是要捐他一筆巨款,須得有個名目。”真是福至心靈,忽然想起四川那尊玉佛來,不覺喜開一張彌勒嘴,笑著自言自語道:這般這般,定叫他入我的圈套。正是:

幻出西方佛世界,好迷南國俏佳人。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