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1 / 2)

第十一節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青少年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帶有情感色彩的,每當你們取得好成績時,就會感到喜悅、興奮;當你們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時,就會感到惋惜、悲傷;如果你們的願望沒有達到時,就會憤怒、失望;和陌生接觸時,你們會感到局促不安等等。這些喜、怒、哀、樂等都是你們的情緒活動,因此,青少年時期是個神奇多彩的情緒世界。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有助於你們的身心健康的成長。例如愉快、歡樂、適度的緊張,可以使心髒的血液輸出量增加,能促進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可以使人的精神振奮、增強大腦的工作能力。然而傷心、悲痛、憤怒等消極情緒,不但能引起生理變化,還不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所以,青少年要懂得情緒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並學會自我調節和控製情緒。

小徐是某重點中學的初一男生,他性格內向,沒什麼朋友,但這並不影響他什麼,他覺得一個人獨來獨往挺好的。可最近,他突然覺得很孤單,大部分時間心情低落,老是喜歡發呆,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明顯下降。

每當媽媽問他為什麼沒考好時,小徐就更加沉默,或者幹脆不理媽媽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間,鎖上門誰也不讓進,任憑媽媽在外麵拍門,叫喊也不理,且脾氣也很大。其實小東心裏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時常生自己的悶氣,甚至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不時有輕生的念頭,好像對自己失去了控製。

例子中的小徐正是由於情緒變化而產生可怕的輕生念頭的寫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保證每一天都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情緒就像染色劑,它會在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染上各種不同的顏色。然而,情緒又像變速器,讓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時不時地加速或減慢。

青少年時期是處於典型的煩惱增殖期,當你有悶悶不樂或者憂心忡忡時,首先要做是找出原因,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有時候,當你找到自己情緒不好的原因後,內心就會輕鬆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塞伊說:“許多人都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於外部發生的事,往往忽視了它與身體的內在的'生物節奏'有關係。”因此,青少年在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時,是帶有獨特的主觀體驗色彩的,在青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及意識水平的提高,要允許自己有情緒的變化,然後把握住自己情緒變化的規律,慢慢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總之,青少年時期有一個樂觀而穩定的情緒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在困難和逆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會增強自信心。所以,樂觀穩定的情緒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2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青春期是焦慮症的易發期,這個時期個體的發育加快,身心變化處於一個轉折點。隨著第二性特征的出現,個體對自己的體態、生理和心理等方麵的變化,會產生一種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以及其他因素。如:學習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等都能引起青少年的心理焦慮。焦慮障礙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恐怖症、驚恐發作、廣泛性焦慮、強迫症、身體障礙和疑病症、情感爆發、創傷後應激障礙。

找出焦慮心理的真正原因

所謂焦慮症是指焦慮性神經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患者以焦慮情緒反應為主要症狀,同時伴有明顯的植物性神經係統功能的紊亂。

對於患有焦慮症的青少年,常常處於過度擔憂、害怕的狀態,而且產生的焦慮、擔憂或害怕程度與你們的年齡以及所處的環境極不相稱,周圍的人常還常認為你們自尋煩惱。

大多數青少年都是因為學習情緒不良而產生的焦慮。此時,青少年對學習有輕微的焦慮是很正常的。據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有適度的焦慮是你們的學習有責任感反映,它恰恰可以使人自我調整。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焦慮程度產生過分的緊張、擔心和憂慮,甚至恐懼,這就嚴重的造成了心理問題,對你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她原在某市的中學讀書,父親在市裏工作,母親是縣裏的小學教師,有一個妹妹和母親住在一起。平時她在市裏讀書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假期回縣城與母親妹妹團聚。上高中時父親因病去世,為了讓她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母親讓她堅持在市裏的重點中學習,她自幼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記憶力也很強,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因而深受老師的器重。但她對數理化無興趣,通過自己努力才勉強使數理化考試保持在八十分上下。因為老師器重她,所以隻要市裏,區裏或學校裏有競賽活動,不管是什麼競賽,老師都要選派她去參加。為此,她的學習負擔十分沉重。每逢競考,“戰前”的幾天她都要死背硬背、苦練苦算到深夜。而且競賽過後,便經常失眠、多夢,夢中總是在做數理的競賽題,要不就是夢見在競賽時交了白卷。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數僅七十分。以後,隻要臨近考試期間,就總是焦慮、心慌和徹夜失眠,為此,她參加高考也以失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