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由教士們主持的。那個接待他們的教士身穿黑色長袍,脖子上掛著白色翻領,一對眼睛陷在肉裏,使得那個鷹鉤鼻子顯得分外突出,整個臉看上去很凶。使雨果很吃驚的是,他的臉異常消瘦、蒼白,肌肉像是沒有彈性、已經硬化了似的。後來雨果才知道他叫唐巴傑爾。
唐巴傑爾有一個下屬叫唐馬虞爾,他跟唐巴傑爾完全不同。他那胖胖的臉上總是堆滿了笑容,顯得非常和藹可親,說話活潑有趣。他站在冰冷鐵板似的唐巴傑爾旁邊,就好像是一個中產階級市民伴隨著一具幽靈。
學校的飲食原本量就很少,再加上那年又逢災害,學生的食物越來越少,學生們肚子裏饑腸轆轆,有幾個大膽的便吵鬧起來,唐馬虞爾便教學生在肚子上畫十字,說這樣肚子就不餓了。
唐馬虞爾雖然跟孩子一起吃飯,並不比他們多吃,可是卻並不見瘦,反而更胖了。同學們都懷疑他躲在房子裏偷吃了東西。不多久,雨果兄弟對他的和善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當麵奉承學生,可背後卻常常向唐巴傑爾打小報告。學生受了罰,他還要做出一副很難過、很同情學生的樣子。相比之下,雨果兄弟覺得還是唐巴傑爾好,他雖嚴厲,但表裏如一,並不虛偽。
當時,學生們必須輪流去做彌撒。但索菲是不信宗教的,她告訴唐巴傑爾,說孩子是新教徒。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受到尊重,一方麵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讓人敬畏,另一方麵則因為他們表現出掌握了驚人的拉丁文知識,這點令教士們意想不到。
唐巴傑爾拿出當時西班牙拉丁文的初級讀本《詩簡》和《曆史》,他倆根本不用字典,隨口就譯了出來。
為此,安排8歲的雨果和10歲的歐仁他們的學習,曾使唐巴傑爾非常為難。
因為年齡的緣故,唐巴傑爾先把他們放在小學部。可是別人的作業還沒開始,他們已經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一直閑坐著。
唐巴傑爾隻得讓他們升了一級,然而情形還是一樣,於是又升一級,還是不行,最後,他隻得下決心把這兩個孩子放到了大學生部,與十五六歲的少年一起學習,就這樣,在一星期中他們一下子升到最高的班。
大學生們一開始很看不起這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後來看到自己翻著字典還苦思不得其解的課文,雨果兄弟卻能隨口講解時,才自愧不如,對他們平等相待了。
小小的年紀,離開了溫柔可親的母親,來到這四壁森嚴的大廈裏,雨果心裏非常悲傷,特別是晚上,寬大的宿舍裏點著幾盞昏黃的油燈,到處是黑黢黢的,那情景真是又淒涼又可怕。
可是一到早晨,當曙光透過窗戶照在床頭那具耶穌像上時,那情形便有點變了。造成這種變化的是學校中的一個仆人。他是一個駝子,生著緋紅的臉,頭發編得像一條條繩子。
他是個身穿紅羊毛上裝、藍短褲、黃襪子的駝背,地地道道的宮廷小醜,照看有150張床的宿舍。西班牙孩子都管他叫“柯柯維塔”。
這個長相奇特衣著鮮豔的矮人是學校裏的活鬧鍾,每天早晨5時,他總是在床頭的木架上“啪啪啪”地發出3聲響聲,把孩子們從睡夢中喚醒。睜眼見到他那古怪的身形,孩子們便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雨果心中的憂傷頓時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孩子們喜歡跟這個小矮人開玩笑。他們不滿意他的時候就叫他“駱駝”,對他表示好感的時候就叫他“小駱駝”。而他則不管孩子們怎麼對待他,總是笑嘻嘻的。
後來,雨果常常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為自己戲弄過這殘疾的人而萬分內疚,於是他將這可憐的人變成了他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變成了《笑麵人》中那個被人販子破了相的侏儒冠普倫,在他們那醜陋的身體中都跳動著一顆極善良的心。
重新返回了巴黎
在雨果上學的期間,索菲跟萊奧波德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糟。約瑟夫國王從巴黎回到馬德裏後,發現了索菲寫的難以數計的狀紙,便把她召來,垂聽她的投訴,之後,又立即將萊奧波德將軍召到了馬德裏。
萊奧波德將軍急速趕來,在國王的最後裁決之前,不得不在所有方麵作出妥協。他同意在馬德裏任職,同意住進馬斯拉諾宮,同意將兒子們接出貴族中學,同意立即付給妻子3000法郎,這樣,她就不會再身無分文了。
萊奧波德還寫信給索菲,他在信中說:“今晚,在陛下這兒用過晚餐後,我會來看你。我給你送一箱蠟燭來。再見,朋友,相信我對你的愛情吧!”
爭鬥的結果充分體現了女士優先的原則。在國王的直接幹預下,13歲的阿貝爾直接留在侍衛團。而索菲則獲準帶著年幼的歐仁和雨果重返巴黎。國王同時還決定,萊奧波德將12000法郎的宮廷大臣薪金必須預先寄給伯爵夫人,從此不再談及分居,這便是她獲得的勝利。
雨果兄弟倆歡天喜地地離開了那個陰森的寄宿學校,踏上了歸途。歸途是艱難危險的,西班牙人對悍然入侵的法國人非常憎恨,因此雖有衛隊護送,仍然無法使雨果母親安心。
由車隊護送的歸途漫長而難受。年幼無知的雨果雖不像母親那樣擔心,可是也親眼目睹了戰爭的酷烈。
在布爾戈斯的一個廣場上,雨果見到了一個三腳木架,架上插著一根木杆,他不明白這木杆是用來做什麼的。旁人告訴他這是絞架,馬上要絞死一個人。
這是雨果第一次見到絞人架,其印象之深,使雨果終生難忘,雨果後來畢生為廢除死刑而戰,他為此曾寫了小說《死回末日》。
然而,雨果腦中留下的西班牙別的情景,在他看來,卻顯得高尚美好。這裏的人民為什麼要把法國侵略者趕出去,他對此隱約有所理解。
這個時候,雨果不由想起來拉奧裏曾經說過的話:“孩子,自由高於一切。”
西班牙總是吸引著法國人,因為它保存著原始狀態的情感。
年輕的雨果從這次旅行開始,腦海中就經常浮現一些無名的幻影,它們後來變成了歐那尼、呂意·高密、德·西爾瓦、唐·薩路斯特、呂意·布拉斯等。他的腦際浮現著血淋淋的情景和明媚亮麗的美景,以及一位長著兩隻大眼睛,一頭濃發,皮膚白中帶金黃,朱唇,粉頰的西班牙小姑娘,這個14歲的安達盧西亞少女名叫貝巴。
自從和西班牙的短暫然而親切的接觸後,雨果一生的思想完全被最初所獲得的印象左右了。
雨果和他的母親終於回到了巴黎。見到了那幢鮮花與綠草環抱的房子,雨果高興極了。
由於忠心耿耿的拉裏維埃爾夫人的收拾,花園打掃得幹幹淨淨,烤釺上插著烤肉,床上鋪著罩單。很快,拉裏維埃爾夫人又開始教授他們拉丁文了。
雨果母親是主張放任教育的,雨果和歐仁不再去學校。拿破侖公學的校長想收他們入學,卻受到雨果夫人冷漠的接待。她也分擔了孩子們對於寄宿的恐懼。所以,雨果在學習之餘便在花園裏盡興玩耍,他們從大自然這本書裏學到了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