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幸運坎坷的童年

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安徒生安徒生幸運坎坷的童年從小愛哭的孩子

1805年,在丹麥恩島上的歐登塞城中,一個家境貧寒的鞋匠漢斯·安徒生,和一位比自己大幾歲的洗衣婦安娜·瑪麗亞結了婚。

歐登塞是丹麥的第三大城市,坐落在西蘭島和鴨脖子形狀的日德蘭半島之間的費恩島上。據傳說,這兒從前是歐登國王的城堡。有一天早晨,王後往窗外眺望,見遠處過去沒有房子的地方,現在屋頂鱗次櫛比。她喊道:“歐登,快來看!”於是,這座城池就取名歐登塞。

此時,漢斯·安徒生尚不足22歲,已顯露出具有詩歌方麵的天賦靈性。妻子有一顆充滿愛的心靈,對身外的世界一無所知。在婚前不久,年輕的修鞋匠建了作坊和婚床。床架上殘留的黑布提醒人們,在這張木製的床架上,不久前還停放著病逝的特蘭普伯爵的靈柩。

1805年4月2日,就是在這張床上,一個嬰兒出生了。他大聲啼哭著,仿佛抗議著上帝將天使打落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就越聰明。”

安徒生出生那一年,歐登塞城裏有居民5000多人,包括各階層的人士:貴族、軍官、公務員、商人、手藝人、挖土工、洗衣婦。居民的大多數是下層的貧苦市民。

在城裏的主要地區,有兩幢壯觀的市政廳大樓,一所曆史悠久的文法學校,一座1795年蓋起的劇院,一座1720年建造的皇家城堡。那些髒亂的後街和小巷裏,住著許多貧苦的老百姓:裁縫、鞋匠、泥瓦工、洗衣女、臨時工、流浪者。謝雷兄弟醫院附屬的濟貧院,已是人滿為患。許多無糧下鍋、走投無路的父母們,紛紛打發自己的孩子沿街乞討。

果然,正如教士所言,多年後,這個愛哭的天使向全世界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就連聖誕老人也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

漢斯雖然手巧,卻不是一個高明的鞋匠,他從事這行完全是迫於生計。他那雙善於製造奇妙玩意兒的手,在被生活所迫,每次不得不拿起做鞋的錐子和錘子的時候,他感覺便像灌了鉛似的沉重。

鞋業行會沒有發給漢斯鞋匠執照,所以他隻能靠小修小補來維持生活。在這個狹小昏暗的屋子裏,為了增加光線的亮度,漢斯·安徒生在身邊放了一個盛滿水的玻璃球。那玻璃球的亮光,帶給了他一幅又一幅充滿想象力的夢想畫卷,以至於活計常常從他的手裏掉下來。

自身的經曆,堅定了漢斯一定要送兒子小安徒生去讀書的決心。

在安徒生生下來之後的頭幾天裏,每當他不停地尖聲哭叫,爸爸就會以玩笑的方式要求嬰兒,“孩子,要麼你就睡覺,要麼你就安靜地聽。”可安徒生還是哭喊個沒完沒了。

後來,安徒生的父親發現,每當聽到一個奇怪字,安徒生就會莫名其妙地停止哭泣。父親總是看著在妻子懷中的兒子,他是在奇怪這個孩子為什麼總是哭。

有的時候,父親會拿起一本書對安徒生說:“嘿!兒子,我給你念首詩,你還哭嗎?”

於是他就給安徒生朗誦丹麥著名詩人霍爾堡的詩,可是朗讀詩不僅不能夠終止安徒生的哭聲,反而使他哭得更厲害。這時,父親突然說,照你這個哭法,將來一定會是一個歌唱家。說來也奇怪,就這麼一句話,安徒生就不哭了。

小安徒生愛哭,即便到教堂受洗,也是哭得震天響,這使得牧師禁不住大聲說:“這孩子的哭聲簡直像貓的尖叫!”為此,媽媽始終不能原諒那位牧師。

幸好有戈馬德,他是安徒生的教父,一位法國的窮移民。教父安慰母親說,像他這樣哭的小孩,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歌越唱越好聽。

安徒生一家都虔誠地信奉基督教,所以每個周末全家人都要到教堂去。那個時候,教堂是整個歐登塞市唯一神聖的地方,當大家都在禱告的時候,在教堂角落裏玩耍的安徒生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大哭起來,擾得做禮拜的人不能正常進行。

這個時候,媽媽就會額頭上滲出汗水,然後跑過來順手打安徒生幾下。可是越打,安徒生就哭得越厲害,而且越哭聲音越大。

這時,牧師就會走過來,笑著對孩子說:“嗯!太好了,小孩的哭聲越大就說明他的嗓門越大,說明他長大了會做一個歌唱家。”說來也奇怪,隻要一說到“歌唱家”,安徒生就會停止那毫無原因的哭泣。

安徒生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歌唱天賦,他連說話還都不怎麼清楚的時候,可是他已經能唱很多首故鄉的歌,而且唱得有聲有色。

有一天黃昏,太陽落山的時候,小安徒生和媽媽一起走在歐登塞街上。就在這個時候,春風刮了過來,安徒生高聲地唱了起來,他那美麗的歌聲吸引了很多人。

恰好,一個在此地的指揮家聽到了這童聲的歌唱,他被安徒生嘹亮的歌聲吸引,禁不住停止了腳步,走過來摸了摸安徒生的頭,對他說:“好好唱吧!你很有天賦,你一定是一個歌唱家的材料。”

從此之後,安徒生就固執地認為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歌唱家,而且是一個全世界最好的歌唱家。深受父親的啟蒙教育

安徒生的家庭很貧困,一家人常常為了生計問題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貧困和孤寂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安徒生的父親小時候渴望上學念書。他乞求父母把他送到拉丁學校去學習,但父母覺得家裏太窮,實在負擔不起這所學校的學費,隻讓他到一所慈善學校念了點書,便叫他當了一名鞋匠,靠這門手藝來掙一碗飯吃。

安徒生的父親並沒有把心思放在鞋匠手藝上。他幹鞋匠活時,兩手顯得那麼笨拙,但為兒子做起玩具來,那雙手卻靈巧極了。他給兒子做望遠鏡、玩偶舞台、拉洋片的可變換的圖畫等。他特別喜歡給小安徒生讀他收藏的霍爾伯格的劇本和《阿拉伯故事集》等書。他一讀起書來,什麼愁苦的事兒都可以忘在腦後。

他一生沒有什麼歡樂可言,隻有跟兒子在一起玩耍、讀書,才感到無限的快樂。

父親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獨生兒子的身上。他對安徒生說:“我的命苦,沒有得到念書的機會,你一定要有誌氣,要爭取學些文化,使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

沒有正規地上過學,這一直是安徒生的父親的一塊心病。有一次,拉丁學校的一個小學生到他家來讓他做一雙新鞋子。在他給那小學生量尺寸時,這位小學生把書包裏的書拿給安徒生看,告訴他在學校裏都學些什麼。這時,小安徒生無意中看了父親一眼,奇怪地發現父親眼裏噙著淚水。

等那個小學生走了,父親對小安徒生說:“孩子,你聽著,等你長大了,一定要有一股子頑強勁兒,不要怕窮怕苦,要不顧一切地奔一個目的:念書!我可是沒有這個機會了。你就沿著這條路向前奔吧!”

父親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沒有忘掉對安徒生的啟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間狹小的房子裏,隻有一張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一條凳子。父親卻為兒子布置了一個藝術的環境: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裝飾品,櫃子上擺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還有一個矮書桌,上麵放有書籍和歌譜,門上貼著一幅風景畫。

通過廚房的梯子可以到達屋頂,與鄰居家之間隔著的排水溝有個土箱子,裏麵種著香蔥和西芹,這就是安徒生媽媽的小菜園,這同時也給童年的安徒生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在無法擁有花園的貧苦童年裏,安徒生靠這個蔬菜箱子,編織著五顏六色的夢想。

後來,安徒生的童話《白雪皇後》裏長著茂盛植物的大匣子,就來源於童年時母親的這個蔬菜箱子。

父親常在勞動之餘,會抽時間陪安徒生玩。為了排解兒子的寂寞,他常常給安徒生講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

有時,為了調節一下氣氛,父親還特地給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麥著名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朗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這些劇本裏的故事啟發了安徒生,他經常把大人們講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設想演繹成新的故事。

但這還不能讓安徒生感到滿足,父親就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製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

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並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