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安徒生是獨子,因此深受寵愛。媽媽總跟安徒生說,他比自己小時候幸福多了,好像是當成貴族的孩子來撫養的。安徒生媽媽小時候,外公、外婆趕她出去乞討。她不能這麼做,就坐在歐登塞一條河的橋下哭了一整天。

父親凡事都順著孩子,小安徒生占據了他的整個身心,他活著就是為了孩子。於是,所有的星期天,都要花整天的時間給安徒生做玩具和圖畫。在安徒生的記憶裏,隻有在這樣的時候才能見到父親的笑容,因為作為一個手藝人,他從未真正感到過快樂。

幼小的安徒生最常去玩的地方是他家房後的一片場地,他管那兒叫做他家的公園。雖然那兒隻有一些籬笆和幾株醋栗樹,可是他用母親的一條圍裙拉開當做帳篷,架在醋栗樹和籬笆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帳篷。他坐在這“帳篷”裏傾聽鳥兒的悅耳歌唱,凝視太陽照射下的樹葉和天上慢悠悠漂浮著的美麗雲彩,可以坐上好長的時間。

稍遠一點有一條小河,河邊上有一座水磨坊。水磨的輪子“嘩啦嘩啦”響,他從“帳篷”裏聽得很清晰,由此產生許多美麗的遐想。那座水磨坊現在還保存在原地,去安徒生故鄉參觀的遊客,總要去親眼看一看這個曾經給安徒生幼小心靈刻下深刻印記的地方。

那條小河的兩岸,有一座小橋相通。小河那邊,柳樹、牛蒡叢生,小安徒生有時也到那邊去玩。那兒的草地上,有幾個小洞。在他的想象中,裏麵說不定住著樹精或者妖怪。那兒還有一汪汪水窪,那是蟾蜍活動的世界,它們在水裏嬉戲玩耍,活潑得很。水窪裏不斷冒出一個個水泡,像是許多閃閃爍爍的星星。

再往前走,遠一點的地方出現一片薄霧彌漫的荒野,在夏天的早晨或傍晚,給人一種特別神秘的感覺。這片荒野是鸛鳥出沒的地方。在鳥類中,鸛鳥是安徒生最好的朋友。他後來發現,自己身子瘦削,背微微彎曲,兩腿細長,不長久待在一個地方,這跟鸛鳥頗有點相似。

小安徒生常想,鸛鳥都說些什麼話呢?他去問父親。

父親想了想說:“想必是說埃及話吧,因為它們在炎熱的國度,在金字塔附近過冬,不會說埃及話怎麼行呢?”他摸摸腦袋,又補充說:“當然,它們也應該會說丹麥話。你看,天氣一暖和,它們就飛回來,和這裏的人們在一起。”

它們來回飛過大海,在海上還不能停下來休息,真有本事。安徒生覺得,它們每年都到那麼遠的地方去旅遊,一定很長見識。

安徒生4歲的時候,丹麥和法國、西班牙是盟國,有一支法國軍隊和西班牙援軍取道費恩島去瑞典。歐登塞街上全是法國兵和西班牙兵。其中有許多熙熙攘攘的棕黑色人群,他們攤開手躺在人行道上和聖約翰教堂的草坪上。

歐登塞的學校幾乎成了兵營。他發現,法國兵傲慢自大,西班牙人卻溫和友好。在街上,他見一個西班牙士兵解開外衣紐扣,拿出一個小十字架上的聖像,虔誠地吻了吻。幼小的安徒生從來沒有看見過這種事情,感到挺奇怪。

他走到那個士兵跟前,問他幹嗎吻那東西。那個士兵很和藹地給他做了解釋。

“讓我吻一下,可以嗎?”小安徒生問。

“你是個好孩子,可以吻。”那士兵說。

小安徒生回到家裏,把吻了西班牙士兵的聖像的事告訴他母親,母親感到很傷心,生氣地告訴他那士兵是天主教徒,而他們家是路德派教徒,這樣做是丟臉的事,叫他以後別幹這種傻事了。這事兒在安徒生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好多年以後他想起這件事,還專門寫了一首題為《士兵》的小詩。

安徒生的祖父在鄉下時,家境還不錯,但是後來很多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牛死了,農場燒了,最後祖父也瘋了。

他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就像在水裏行走,不知該把腳踩到哪裏似的。他像瞎子走路一樣,不看四周,隻顧走自己的路,但他的眼睛並不瞎。他在街上找一個地方坐下來,拿出隨身帶的一截截木頭,用靈活的手指使著一把小刻刀,刻出一些奇怪的動物,像獅身魚頭動物啦,魚身獅麵的動物啦,長翅膀的四腳動物啦……

農村婦女和農家孩子非常喜歡這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可也總有一些孩子,往往跟在他爺爺後麵,怪聲怪氣地喊叫呼號,取笑這位老人。不過,他從來不對孩子們生氣,更不傷害他們。他不和安徒生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也不去看他的小孫子。

直至安徒生14歲離開歐登塞那一年,他跟孫子隻說過一次話。小安徒生又是怕他,又是愛他,他羨慕他的雕刻本事,又不敢把他領到家裏來。

安徒生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才智,心靈手巧的人,但都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受教育,他們的生活過得那麼艱難,那麼不幸。幼小的安徒生立下誌願:他不能像他們那樣生活,他要念書,要上學,要掌握知識。他要走另外一條路。

就這樣,祖母和祖父一起搬到了歐登塞。盡管兒子最想上文法學校,但他們沒別的辦法,隻能讓聰明的兒子去學修鞋。

可憐的父親,美夢從未成真,可也從未忘記過去。記得安徒生小時候,有一次,一個文法學校的學生來定做一雙新鞋,給安徒生父子倆看他學習的課本時,安徒生見到父親眼裏閃著淚花。他深情地親著小安徒生說:“這也是我應該走的路!”那個晚上,父親沒再說什麼。

安徒生的父親不大和同行交往,倒是常有親朋來他們家。在冬天的晚上,父親給安徒生大聲朗讀,給他做玩具;夏天,幾乎每個星期天,父親都帶安徒生去林間散步。他並不和小安徒生說話,隻是坐著沉思。

安徒生高興地到處跑著,把采集來的草莓編成花環。媽媽則隻有在每年的5月,林間的樹木綻出嫩芽的時節,才和安徒生他們一起愉快地散步。這時,媽媽會穿上她那身隻在這個季節,或是去領聖餐時才穿的褐色印花棉布衣服。安徒生記得這是那些年她唯一一件也是最好的衣服。

每當散步回家時,媽媽都要帶回一大抱樺樹枝,放在擦亮的爐子後麵,還總要把帶葉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縫隙裏,以它們的生命來標記家人的成長。

安徒生和爸爸媽媽用綠樹枝和圖畫裝點著小屋。媽媽總是把房間收拾得整齊幹淨,而且,她一定要讓亞麻布的床單、窗簾都是雪白雪白的。

父母迫於生計而整日忙碌,拋下小安徒生無人照管。安徒生跑到外麵玩耍,但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見他就拳打腳踢,譏笑謾罵,說他“長得醜”、“穿得破”、“是下賤人的崽子”。

父親看在眼裏,氣在心裏,但是一點也沒有在孩子的麵前表露出來,他反而十分輕鬆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為了撫慰兒子,他有時不得不丟下手中的活,親自陪安徒生遊玩。他們來到歐登塞河畔觀賞那如畫的美景。

這時,父親給他講起了《一千零一夜》中那些動人的故事。故事中那動人的情節和眼前歐登塞河的美麗景色交織在一起,啟發了安徒生的想象力,陶冶了他那幼小的心靈。閱讀和傾聽,這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源泉。因此,我們青少年要博覽群書,吸取營養,開闊眼界,成為一代有知識的人才,將來服務社會。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蕩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一千零一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想象的小家夥的腦子更加豐富了。

小安徒生覺得這些故事是多麼的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歎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後卻好像沒事兒似的。

而對於安徒生來說,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

有時,安徒生在樹林中遐想。甚至會被自己想象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多年以後,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安徒生創作的源泉。聰明好奇的小男孩

安徒生的祖母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她很愛安徒生,哪怕隻是待上一小會兒,她都要過來看望她的小孫子,因為孫子是她的開心果。

祖母非常喜歡安徒生,每天來看小孫子,她會講許多民間故事。進屋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小孫子今天好嗎?”

小安徒生高興地撲過去,坐在奶奶膝蓋上,聚精會神地聽她講那些女巫、妖怪、天使的有趣故事。這時,小安徒生就像過節那樣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