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朽之源(3 / 3)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在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圈入於肉體中,注定要經過一個淨化的階段,靈魂是會輪回轉世。其後的新柏拉圖主義都有對靈魂作描述。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將靈魂與心理學一同討論。

亞裏士多德將《論靈魂》列為“第二哲學”的範疇。對靈魂的定義﹐亞裏士多德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隻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靈魂分為3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伊斯蘭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可蘭經》。靈魂的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後,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時,靈魂會與身體分開;在複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複合。回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看法。

認定觀。

自古以來,大宗教家、大哲學家等無不堅信靈魂的存在和不滅。例如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老子和孔子等,都親證靈魂(神識)不滅,輪回確有。哲學家則都認定心靈不滅。

“不潔的靈魂,因為靈氣重濁,而墮地獄。”

“死為物質生命的最後,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後”。

“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它控製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它使大腦內的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人的自我是一種嶄新的必要的非物質,隻出現於複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控製著大腦的每部分,製約著合計一百億個腦神經細胞的機械功能的本能活動。”

“人類具有一個非物質的意識力能夠影響物質的變化!”

否定觀。

現代科學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的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采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靈魂醫學。

意識是在神經網絡中產生的,腦死即意識消失;意識是由量子效應產生;意識是由於形態共振效應產生的;意識是獨立於大腦而存在的;精神本身即是一門科學。

關於靈魂的一些述說,主要引用的是一些宗教或是哲學學派對於靈魂的概括,對於靈魂的一些理解組合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把靈魂看成一個具體的事物。簡單的說,靈魂就是關於一個人的所有的意識活動的集合體。

平時,我們在談論到靈魂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想到鬼魂,人死後,靈魂就會從身體裏跑出來變成鬼魂,這些都是我們習慣性的想象,靈魂是無形的,我們的感官是無法直接感知到的。

靈魂並不是我們身體中一個細胞或是一個係統,靈魂與我們身體的關係不是靈魂是屬於我們身體的,所以,在物質世界中,靈魂是不存在的,又或者說,我們的身體是靈魂存在並得以體現的依托。對於靈魂的研究,應該要從靈魂有怎樣的組織構成,作用原理以及演化進程等方麵著手。

靈魂病是靈魂醫學在人類醫學史上首次涉入靈魂領域研究人類靈魂以及相關的精神、心理、道德、社會疾病等問題。

因此,從具有最高級靈魂的人類來講,靈魂病才是高層次醫學研究範疇。研究靈魂病是人類追求真善美、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醫學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靈魂心理學。

靈魂醫學把心理學分為廣義心理學和狹義心理學,並定名為靈魂心理學,由靈魂心理學理論基石、靈魂心理學“三足鼎立”框架係統、靈魂心理學人生社會實踐以及人生真諦四部分組成。

廣義心理學是研究生物相對高級生命現象即相對高級靈魂的科學。

狹義心理學則是研究人類由大腦產生的高級靈魂——精神意識等心理活動和由此產生的行為的科學。也可以說是一門以解釋、預測和調控人的精神心理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類靈魂(精神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

有人將靈魂定義為以某一種形式存在的能量場。

一種廣泛流傳的都市傳奇是二十世紀初,醫生讓瀕死的人躺在一個秤上,然後量度他們死後體重的變化,並發現有人在死後立即減少了21克的體重。他們認為,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大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但有些數據是重量增加了一些,靈學家的解釋是靈魂又回來了。

【更多精彩等著大家,如果喜歡,希望朋友們能夠收藏、推薦下,不勝感激......】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