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用手虔誠地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
“我的工作很忙,我隻能抽空教你。”高爾基說。
裏巴科夫高興地說:“那沒問題,洗碗的事我可以幫你。”
以後,高爾基就常在休息的時候把裏巴科夫叫到自己的房間,教他認字。
裏巴科夫的學習勁頭很大,又肯下工夫。一天,他從一個碼頭散步回來,把高爾基拉到自己的房間,從帽子裏取出一張皺皺巴巴的紙片,激動地對高爾基說:“看!這是我從碼頭的一個牆上撕下來的,上麵寫的是什麼呀?我看著好像是房屋出租的告示,是嗎?嗯,上麵是寫的尋求租房人嗎?”
高爾基拿過紙片一看,上麵果真寫著“房屋出租”幾個大字,下麵是一排小字,他興奮地對裏巴科夫說:“對,這的確是一份房屋的出租告示呢!”
裏巴科夫高興得手舞足蹈,他說道:“你知道嗎?當我今天第一眼看到牆上的這張紙時,我突然感覺這幾個字好像我在哪裏見過,我就情不自禁地讀了出來。天啦!我居然真的將它讀了出來,而且,還是正確的。老天爺啊,你告訴我,難道是我真的會認字了嗎?嗯!”
高爾基笑著向他點點頭,把紙片遞到裏巴科夫手裏,鼓勵他說:“那你繼續讀下去吧!”
裏巴科夫費力地、兩眼緊盯著紙上的字母,慢吞吞地、一個詞一個詞地念道:“‘我有兩座樓房,二樓是空的,房租每月10盧布,需要的請到尼斯大街。’是這樣念的嗎?”
高爾基對他豎起大拇指,一邊點頭一邊說:“是的,對極了,你已經完全認識了。”
裏巴科夫緊張的臉漸漸展開,變成一個很燦爛的笑容。他滿意地收起那張紙,小心地卷起來,對高爾基說:
“啊!這個,我要把它保存起來,這是我認識的第一張紙呀!你明白嗎?它好像在向我悄悄地咬耳朵呢!這實在太神奇了。哦!小兄弟,我該怎麼說呢?”
他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接著,他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從褲袋裏掏出兩個盧布送給高爾基,並說:“彼什科夫先生,這是給你的學費,真是太感謝你了!”
高爾基擺擺手沒有接受裏巴科夫的錢,他對他說:“裏巴科夫先生,你別誤會,我不是為了錢才幫助你的。”
裏巴科夫問:“那是為什麼?”
高爾基回答:“在生活裏大家本來就應該互相幫助,這樣上帝才會賜福給你。”
裏巴科夫聽了很感動,他教高爾基吸煙,並把高爾基當成最知心的朋友。
看到裏巴科夫學會了認字,高爾基也從心底裏為他高興。他第一次感覺,原來把知識與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高爾基在這艘輪船上沒待幾個月秋天就來了。到了這個季節,輪船停運,他隻好又重新去找事做。
這時,高爾基已經14歲了,他被送進了一家聖像作坊當學徒。那裏有20多位畫像師,工作條件十分惡劣,生活困苦不堪。
清晨,在大家都沒起床前,高爾基需要先起來給各位師傅燒好茶炊,等師傅們在廚房裏喝茶的期間,他與另一個學徒一起整理作坊,並將用於調色的蛋黃蛋清準備好。
做完這些工作,他還要到鋪子裏去幫忙招徠顧客。到了黃昏,則是學徒們學習的時候,他們先要幫忙師傅磨顏料,然後才能觀摩師傅們的手藝。
起初,高爾基懷著極大的興趣觀賞師傅們的手藝。不久,他就感到厭煩了。他發現幾乎所有的畫師對他們的工作都感到無聊和厭煩。
在工作之餘,高爾基喜歡給師傅們講輪船上的生活和書上的故事。時間一長,高爾基對那些聖像作坊的師傅們就顯得非常重要。雖然他此時還是個孩子,但對於人生,對於生活,他的見識卻要比師傅們高遠得多。
由於高爾基讀了很多書,他的眼界已超越了他們的想象所能達到的境域。在大家閑談的時候,那些長著胡子的師傅都不得不傾耳靜聽他的談話。在空暇的時間,他到處找書讀給師傅們聽,並樂此不疲。
有一次,他得到一本《萊蒙托夫詩集》,上麵印有長詩《惡魔》。這本書鼓舞人們反抗壓迫,追求光明與自由,在當時是一本禁書。但高爾基讀了這部書後卻很激動,他感到既痛苦,又快活。
他把這本書讀給師傅們聽,他一邊讀一邊因為激動而流下眼淚。他的聲音常常中斷,眼淚使他看不清詩句,但他的聲音卻更加有力。作坊裏的師傅們小心翼翼地暗中活動,差不多所有的人全圍在桌子的四周,緊緊地擠在一起。等高爾基讀完了第一章,他們互相擁抱著,皺著眉頭微笑。
高爾基第一次感到了詩的力量,感到了詩對於人的巨大影響。他特別喜歡這些師傅們,他們對高爾基也很好。有了書,春天就好像來到了他們中間,他們不願意看到眼前貧窮乏味的生活,他們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第二年春天,高爾基再一次想到輪船上去找個活兒幹,他想要離開下諾夫戈羅德城到阿斯特拉罕去,因為那是他和自己的父母親一起生活過的地方。
高爾基一有空就離開聖像作坊到伏爾加河去轉悠,以便等待時機的到來。
一天,他在河岸上瞎轉的時候,遇到了他以前的師父繪圖師。繪圖師很熱情地招呼高爾基,並拿出一支香煙給他吸。這時的繪圖師已經成了建築承包商,他想請高爾基給自己當工程監工,每月工資5盧布,外加每天5戈比的飯費。
高爾基想起繪圖師曾經冤枉過自己,打過自己,就不願幫他。可繪圖師不住地道歉,不停地說對不起,使高爾基的心終於軟了下來。最後,他還是答應了。
在書海裏徜徉
高爾基又來到了繪圖師的家裏。在這裏,他發現原來住著那位美麗夫人的房子裏現在住著一大家子人。這家有5個少女,其中有兩個是中學生,她們一個比一個長得漂亮。高爾基很快和她們成為了朋友,那兩個中學生還把自己的書籍借給高爾基看。
高爾基如饑似渴地閱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著作,他驚奇地發現:屠格涅夫的書像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朗晴和,書中的人物性格都至純至潔;更為可貴的是,他寫得通俗易懂,語言簡潔,所描繪的一切都無比美好。
高爾基還讀了俄國平民知識分子作家波緬洛夫斯基的《神學隨筆》。書中寫的內容和他在聖像作坊裏的生活非常相似,他是那樣熟悉書上人物由煩悶而引發的絕望,以及由這種絕望而轉化來的惡作劇。
高爾基開始喜歡看俄國作家的書了。在書中,他常常能看到自己熟悉和傷感的東西,書頁之間仿佛隱藏著大齋節的鍾聲,隻要他把書翻開,這鍾聲就會輕輕地“嗡嗡”作響。
他讀了許多俄國作家們的小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列夫·托爾斯泰的《三死》、莫爾多采夫的《時代的表征》、奧穆列夫斯基的《穩步前進》、沃洛格金的《斯穆林諾村紀事》等。
但高爾基最喜歡的作家卻是英國作家狄更斯和華特·司各特。讀他們的作品,高爾基通常一本書要讀上兩三遍。他覺得讀華特·司各特的書就像在金碧輝煌的教堂裏做節日彌撒,有點拖遝、乏味,但卻莊嚴肅穆;而狄更斯則更是一位天才的作家,高爾基對他的作品佩服得五體投地。
每到傍晚,繪圖師家樓房門口的台階上就會聚集一群人,有繪圖師家的孩子,也有那兩個借書給高爾基的少女,還有其他幾個少年。這群人還喜歡說些各自學校裏的事,他們常常抱怨自己的教師和學校的清規戒律。聽著他們的談話,高爾基覺得自己比這些夥伴更自由,但他們的忍耐力也讓他驚奇。盡管如此,他還是非常羨慕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在學校裏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