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石是一種含鈣的氟化物,因含稀有元素而常呈現多種誘人的顏色,當螢石成分中混有硫化砷時,在光照或受熱的條件下,即能在黑暗中顯出較強的螢光,”歐陽依在這方麵似乎顯得更為專業,“發光的機理一種是物質內部能量的轉化,如化學元素衰變過程引起,另一種是物質受外部能量的激發,導致物質內部結構的變化。”
彭曄說道:“你倆這一唱一和的倒是顯得我太外行了,我隻是擔心會不會有危險,還是那句話,進了這個地方,凡事小心點錯不了。”
歐陽依莞爾一笑,說道:“至於你說的放射性也不無道理,不同的螢石裏麵含有的稀有元素也不一樣,這裏麵過於複雜,沒有經過檢測,誰也不敢打包票肯定說一定沒事,還是小心點為好。”
李端陽衝彭曄問道:“這些礦洞都是淮南王時代留下的?”
彭曄往裏走了幾步,在地上撿起一件鐵製工具,這是一把鐵錘頭,木把早已朽爛成粉末,隻剩下一個鐵製錘頭,也是裹了一層厚厚的鐵鏽,朽爛不堪。
“西漢時期,鐵器逐漸得到廣泛使用,冶鐵業對國防、民生均舉足輕重,所以漢武帝才會收歸國營,設鐵官管理,壟斷全國的製鐵業,並實行專賣政策。”
“各地漢代遺址和墓葬中多有出土漢代鐵器,按製造方法不同,可分鍛件和鑄件兩大類,分別以塊煉鐵和生鐵作材料,由於冶煉技術進步,許多鍛件和鑄件已達到鋼的標準,並且在戰國晚期塊煉滲碳鋼的基礎上用反複鍛打的方法,鐵器質量明顯提高,可說是百煉鋼的前身,也就是包鋼技術的雛形。”
彭曄一邊解釋著,一邊摳了摳錘頭上的鏽斑,又撿起另一塊鐵器相互敲擊,“這些鐵器身上有著不均勻分布的圓形和長圓形鏽坑,敲擊時金屬聲不是很脆,是漢代的東西。”
李端陽也撿起一件鏟型鐵器問道:“這麼多的鐵器,又都是漢代的東西,年月這麼久了,拿出去應該能值不少錢吧?”
“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至於經濟上的價值就不好說了,這些鐵器都朽壞了,品相不好,而且都是些生產用具,過於普遍,市麵上不好出手,也賣不起價錢,”“彭曄微微一笑道:“所以你不用想著帶出去了,費勁,還不值錢。”
“哎,可惜了,這麼多……”李端陽直搖頭。
彭曄歎息道:“也難怪淮南王會造反,這些能發光的螢石在古代估計價值不比玉石差,這麼大的礦脈不知道開采出來多少,如果還伴隨有鐵礦的話,在漢代簡直就是富可敵國,這個時候如果還擁有九鼎的話,換我也會動動心思,是不是考慮把屁股下那把椅子換成長安城裏的龍椅。”
歐陽依說道:“既然是礦洞,附近肯定有往外運送礦石的通道,咱們總算是找著出路了。”
順著礦洞走出沒多遠,地上出現一道深深的車轍印,印跡一直往最大的一個礦洞內延伸,周圍小一點的礦洞內都有車轍印彙聚過來,三人略一打量,便順著車轍印往前走。
歐陽依連連驚歎道:“前頭的車轍印都望不到邊,地底下能開采出這麼大規模的礦洞真是不可思議,就憑地上這些簡單的鐵器,一下一下地鑿,要多少年才能有這個規模?”
彭曄看了看邊上的礦洞,還能看到一條清晰的礦脈,甚至連礦脈上火燒的痕跡仍然依稀可辨,解釋道:“古人發現礦脈後,由於生產力水平有限,工具相對簡陋,在采礦之前,先聚火燒礦,等到礦層燒熱後,再往上潑水,高溫的礦石遇冷水而開裂,正是運用這種熱脹冷縮的原理,憑借簡單工具就可以采掘礦石。”
李端陽不小心,一腳踩在一對爛木頭裏,隻聽見木頭碎屑裏傳出一陣“吱吱”叫聲,腳底下也是軟綿綿滑不溜秋的,連忙抬腳閃到一邊,撥開爛木頭一看,分明是一窩還沒睜眼的小老鼠,渾身沒長毛,粉嘟嘟的相互擁擠在一起,其中幾隻被踩爆了肚皮,內髒和血漿糊了一片。
似乎是為了回應小老鼠的叫聲,地上到處散亂的爛木頭堆裏探出一隻隻腦袋,周圍千瘡百孔的岩層上也密密麻麻地分布著許多小洞穴,此時,那些洞穴中也探出許多尖腦袋,周圍全是一隻隻的老鼠。
“我靠!這回有得玩了!”彭曄手電筒四下一晃悠,所有的老鼠都冷冰冰地盯著三個闖入者,如同獵人看著陷阱中任由宰割的獵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