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階段:患者在極度譫妄狀態下,可能顯出激動或呆僵,此時患者與環境之間已無有意義的關係。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譫妄的診斷包括兩個步驟,首先確定有無譫妄,如有譫妄,則應尋找病因做出病因學診斷。
譫妄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即以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症狀群,症狀的波動性,病程的相對短暫性等。從症狀學的角度來診斷譫妄,其標準如下:
1.對外界刺激保持注意的能力減退(例如由於注意渙散而須重複提問),將注意力適當地轉移到新的外界刺激的能力也減退(例如提問轉變了,回答仍照舊)。
2.思維解體,表現為言語淩亂、不連貫、前言不對後語。
3.至少有下列6項中的2項。
(1)意識水平下降,例如檢査時難以保持清醒。
(2)知覺障礙:誤釋、錯覺或幻覺。
(3)睡眠-醒覺周期紊亂,晚上失眠,白天嗜睡。
(4)精神運動增強或減弱。
(5)對時間、地點或人物定向錯誤。
(6)記憶障礙,例如不能學習新資料,5分鍾後記不起幾個無關事物的名稱;或記不起過去的事情,如當前疾患的發生情況。
4.臨床症狀是在短期(通常是數小時到數日)內發展起來的,在1天之內可有起伏波動。
5.符合下述的第(1)條或第(2)條。
(1)從病史、體格檢查或實驗室測驗可以查出一種或數種在原因上與當前障礙有關的特定器質性因素。
(2)如果找不出上述證據,則應能排除當前障礙是由於任何非器質性精神病所致(例如可用躁狂發作來解釋激動與睡眠失調),從而可以假定存在著器質性病因。
此外,實驗室檢査如腦電圖也有助於譫妄的診斷。一般認為,腦電圖在譫妄時的表現主要為慢波(但酒精中毒所致的譫妄則以低幅快波為主)。在譫妄初期也可僅表現為α波減慢。有學者認為,如果病程中連續做腦電圖檢查每次都正常,基本上不考慮診斷譫妄。
譫妄的診斷一經確定,便應盡可能査找病因以指導治療,因為不同的病因其治療方法可能完全不同。病史方麵,特別要注意軀體疾病史、用藥史、有無酒癮、藥物依賴史;體格檢查應特別注意軀體疾病尤其是感染的線索;實驗室項目應有的放矢。
(二)鑒別診斷
與譫妄易發生混淆的,主要有精神分裂症、癡呆等。
1.精神分裂症。譫妄患者可表現為興奮躁動、幻覺、妄想、思維淩亂為突出表現,易與精神分裂症混淆。但精神分裂症發病一般沒有譫妄急驟,臨床症狀充分表現前往往有前軀期症狀,或有人格適應不良。症狀群中最具有鑒別意義的是精神分裂症沒有意識障礙,一般也不會有定向、記憶障礙和睡眠-醒覺章律方麵的異常,如晝輕夜重的規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少見,錯覺少見,幻覺以幻聽為主。不似譫妄以錯覺、幻視常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往往涉及患者本身,如堅信自己受迫害,堅信自己不是其父母所生,堅信自己罪大惡極等;而譫妄時的妄想內容多涉及他人或外界事物,如堅信醫院病房大樓已倒塌等。當然,仔細地尋找器質性病因是確診的金標準。
2.癡呆。一般來說,癡呆慢性起病,進行性加劇,以記憶、智能損害為主要表現,與譫妄不易混淆。但應注意鑒別的是,癡呆患者有時因合並有軀體疾病或藥物治療可引起譫妄。
【治療與預防】
(一)譫妄的治療
一旦高度懷疑或診斷為譫妄,應積極治療。譫妄的治療原則如下:
1.病因治療。是根治譫妄的唯一手段。尤其是許多導致譫妄的疾病十分凶險,如不及時控製病因往往可能導致腦組織的永久性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如心肌梗死、抽搐、低血糖、嚴重感染、血壓過高、體溫過高、顱內水腫等。
2.對症治療。控製譫妄本身以及並發的症狀,往往可以緩解病情或減慢病情的發展,因此對症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病因未明之前,積極的對症處理往往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來說,譫妄患者的對症處理包括軀體與精神症狀兩個方麵。
對軀體症狀的處理主要包括:①維持身體內環境的平,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維生素,保證充分的營養攝入等;②促進大腦代謝功能的恢複,如處理或預防顱內水腫,保持氧氣供應,糾正過低的血糖,控製適當的體溫等;③處理軀體症狀,如控製抽搐,降低過高體溫,控製感染等。
對精神症狀的處理原則是用藥劑量偏小,緩慢遞增,症狀好轉即減量。如對於興奮躁動或幻覺妄想比較嚴重的譫妄患者,可給予抗精神病藥和/或苯二氮類藥物。抗精神病藥物一般首選氟呱啶醇,因為它的抗膽堿作用及α-腎上腺素能阻滯作用都相對較弱,對心血管係統影響較小,也不致因中樞抗膽堿能作用而加重譫妄。輕症者口服,重症者可肌內注射。劑量依患者年齡、身體條件及譫妄程度而定,肌內注射首劑可用5mg如效果不佳,可隔1~2小時再注射1次,24小時內肌內注射總量不宜超過20mg。口服劑量一般是肌內注射量的1.5~2倍。但對於老年、幼年患者,軀體一般狀況不佳的患者,用量宜小。如老年人肌內注射開始劑量可為0.5~2mg,口服劑量2~4mg。也可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口服,效果與副作用都優於氟呱啶醇,但國內沒有奧氮平注射劑。苯二氮類藥宜用半衰期較短者,如勞拉西泮、奧沙西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