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性抑鬱症
惡性腫瘤患者出現情緒低落、悲傷是人們預料中的情緒反應;腫瘤患者伴發抑鬱已有很多報道,是惡性腫瘤患者會診中精神科診治最多的一種精神病綜合征。臨床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腫瘤患者重性抑鬱症的現患率為5%~8%同其他軀體疾病患者中重性抑鬱症的患病率相似;另有人報道(Whit-lock)的一組惡性腫瘤患者中70%~80%的患者具有抑鬱症狀,其中6.2%的有自殺行為。
因為腫瘤本身自身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多方麵的原因,如厭食、失眠、疲勞、乏力、體重減輕、精神運動遲緩及性欲減退等軀體症狀在腫瘤患者中常見,因而這些對於軀體健康者來說診斷抑鬱症具有重要意義的症狀,對於惡性腫瘤患者的抑鬱診斷意義不大。惡性腫瘤患者伴發抑鬱症的最好診斷依據是抑鬱心境的嚴重程度、絕望感、罪惡感、無價值感和自殺觀念,同時結合臨床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腫瘤診斷前患有抑鬱綜合征的患者常常表現為消極、焦慮、失眠且對催眠藥物缺乏良好的反應。惡性腫瘤患者病前有情感性精神障礙史、嗜酒史、病前進展期、疼痛控製不良或同時存在著能產生抑鬱症狀的疾病或使用某些易致抑鬱症的藥物均是罹患抑鬱症的高危因素。
腫瘤患者中出現的抑鬱症與原發性腫瘤之間的關係爭論頗大,原來認為抑鬱症狀是腫瘤患者確診後出現的一種心理應激反應,現在的研究則支持抑鬱症是獨立於腫瘤的完整的疾病單元,而非繼發的或附屬的。其證據如下:
原發性抑鬱患者存在某些特征性的生理學改變,神經內分泌改變是其中的一個方麵,抑鬱症患者HPA軸功能過度活躍,表現為中樞神經係統產生過多的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使腦脊液中CRF濃度升高,引起垂體釋放的促皮質激素(ACTH)升高,最後導致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氫化可的鬆水平升高,這可通過檢測24小時尿遊離氫化可的鬆證實。另外,由於CRF增加所致的長期ACTH水平升高,引起腎上腺皮質增生肥大,患者在地塞米鬆抑製試驗(DST)中表現為口服地塞米鬆後血漿皮質類同醇水平不受抑製,即DST非抑製。這種DST非抑製者在抑鬱症患者中的比例明顯高於正常人,腫瘤患者中的重性抑鬱者發生DST非抑製的比例與之相似,這就將抑鬱症從腫瘤中區分出來,且為獨立診斷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譫妄
譫妄狀態是一種腦器質性綜合征,其特點是意識障礙,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定向、記憶、判斷、感知、思維等精神活動的異常。如在意識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基礎上產生大量的錯覺和幻覺,內容生動、形象逼真,在此影響下患者多伴有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和相應的興奮不安、行為衝動、雜亂無章,成為腫瘤患者申請精神科會診的最主要原因。思維方麵則表現為言語不連貫,不斷喃喃自語。定向力損害則表現為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自我意識等多方麵的障礙,其中以時間定向力損害最為常見。譫妄狀態的病因複雜多樣,缺乏特異性,但一般具有共同的臨床特點,即譫妄多在夜間加重,持續時間可數小時至數日不等,呈間歇性或持續性等不同的形式,一般隨病情的惡化而加重,隨病情的好轉而改善。意識恢複後,患者對病中體驗可有部分回憶,亦可完全遺忘。在腫瘤患者發生譫妄的早期階段,精神症狀常比較輕微而易被誤診,有些患者可表現出淡漠、退縮、情緒不穩,常被家屬或醫護人員理解為焦慮、憤慨、應付不能,是情緒不佳的緣故而予以諒解,更談不上對此類患者的緊急處理。
惡性腫瘤患者出現譫妄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惡性腫瘤本身及惡性腫瘤的相關治療所致;二是惡性腫瘤相關的軀體障礙及治療所致。前者包括腫瘤放射性治療所致的腦病、抗癌藥物引起的腦病以及化學治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等反應,早期可表現為情緒變化、焦慮、擔心、害怕,甚至出現反應性抑鬱,亦可表現為輕微的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在腫瘤晚期表現得較為突出。上述症狀往往是可逆的,持續數日或數周,停藥後可自行緩解。腫瘤患者相關的軀體障礙如營養代謝性疾病、髒器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等均可促發譫妄狀態的發生。其次對這些軀體障礙的治療亦可導致患者意識水平的改變,其中最重要的是藥物中毒。常見的易致譫妄的藥物包括抗膽堿能藥物、鎮靜催眠藥以及β-受體阻滯劑、支氣管擴張劑、洋地黃類藥物、抗高血壓藥、抗生素類藥物等具有精神活性副作用的藥物,另外尼古丁類鎮痛劑,特別是血漿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如美沙酮或嗎啡亦可引起腫瘤患者發生譫妄。在腫瘤患者常用的具有抗膽堿能作用的藥物主要包括中樞性止吐劑、抗抑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帕金森征藥以及麻醉前用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