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升平橋義俠贈劍
話說漢朝洛陽有一世宦,姓郝名鸞,字跨鳳。他父在日,曾授鎮殿將軍。母親吳氏。父母雙亡,又無兄妹。這郝鸞生得麵如重棗,兩道濃眉,身長七尺有餘,肩寬背闊,勇力過人。若論詩詞歌賦,可以成篇,武藝刀槍,件件皆精他父母所遺下萬金家資產業,怎當得他結交天下豪傑。而且濟困扶危,揮金如土,不上幾年,家資費淨。不意房屋又被天火燒焚,家人奴仆各自散去,隻有一個老家人相隨。欲要重新起造房屋,無奈家內無資。有幾個相好助他的銀子,郝鸞卻不肯受人分文。隻得與家人住在祠堂之中,每日演習拳棒而已。
光陰迅速,不覺一年有餘。時至隆冬天氣,大雪紛紛。卻有朋友請至城中,飲酒賞雪,至晚方回。出城歸來,那雪更大,風狂迷眼,房舍如銀裝砌的一般。這郝鸞冒雪而回。走到升仙橋中,正走上橋時,隻聽得說:“賣劍。”連叫幾聲。那郝鸞聽了“賣劍”二字,他便住了腳。回頭一看,隻見一個道者,頭帶鐵冠,身穿元色道袍,手捧著三口劍。
這郝鸞走到道者跟前,將手一拱說道:“道翁手內寶劍,可借與弟子觀看否?”那道者把郝鸞上下一看,便說道:“壯士,你要看貧道的寶劍麼?”郝鸞道:“正是。”道者道:“這等大雪紛紛,卻怎好看?可去背雪之處,方才好看。”郝鸞道:“此處離弟子舍下不遠,請老師到舍下去何如?”道者道:“怎敢造府?”彼此二人走到家中,見禮坐下。郝鸞問道:“老師仙居何處?寶劍何名?”道者笑道:“貧道遊於四方,遍訪天下的好漢。貧道姓司馬,名傲,別號嫋嫋子。壯士可是郝跨鳳麼?”郝鸞聞言吃驚,說道:“弟子有眼無珠,多有得罪。”郝鸞與道者重又見禮,坐下。司馬傲道:“公子要看貧道的寶劍麼?”遂雙手捧著,遞與郝鸞。郝鸞接過劍來,掣出劍鞘,隻見那劍光華奪目,霞彩驚人。遂摘一根頭發,放在劍口上,便吹一口氣,那發即兩段。
真乃吹毛利刃之寶。三口寶劍郝鸞一一看過,愛之不盡。說道:“弟子不識三口寶劍何名,請問仙長指教。”司馬傲道:“公子不必相問,隻看劍靶上三個字,便知其名。”郝鸞重又將劍掣出來,看上寫著三字,甚是明白,一名“龍泉劍”,一名“攢鹿劍”,一名“誅虎劍”。看畢,道:“請教仙長,每口價銀多少?”司馬傲道:“每口要紫赤金一千兩,也不為多。”郝鸞道:“弟子手內之鈔,買不起,真正得罪,望仙長恕罪。”司馬傲道:“公子此言差矣。大丈夫誌在四方,怎麼說‘買不起’三字?貧道看公子尊品非等閑之輩,日後必有大富大貴之兆。古人說得好:‘寶劍贈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若公子有愛劍之心,貧道三口寶劍,俱送與公子何如?”郝鸞道:“仙長是取笑小生了。”司馬傲道:“貧道怎敢取笑於公子?但公子終身富貴,俱在此劍上出。
隻是公子隻用一口,那兩口另有英雄用他。貧道煩公子訪尋好漢,若有比公子強些的,便可贈他,日後做的一番事業。”郝鸞道:“蒙仙師指教,又贈寶劍與弟子,但不知英雄出於何處?”司馬傲道:“此處並無人,可到河南開封府去尋訪。那時,自然遇見奇異義氣之人。但貧道理當奉陪前去才是,奈貧道還有些正事。”言畢,起身就走。那郝鸞謝之不盡,又留他不住。那司馬傲臨別之時,說道:“公子千萬莫負貧道這三口劍。”郝鸞點頭相應,說道:“弟子謹依師命。”就拱手而別。隻見司馬傲是個高人,卻也不敢違他吩咐,就與老家人商議道:“此地到河南開封府去,路途遙遠,盤費全無,怎生去得?”那老家人道:“大爺慮得極是。且把今歲過了,到明歲開春時節,再做區處。那時待老奴慢慢作法。”郝鸞依言。光陰似箭,不覺已到歲暮,除夕已過,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