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人生萬事順天意 (2)(3 / 3)

何若菡便終日低泣,以淚洗麵,又一次因為內火攻心而明顯影響了乳汁的分泌量,使小杏圃經常為饑餓而啼哭不止。韓玉蔦便衝何若菡嚷:“二弟還活著,這是喜事,你上的什麼火呢?看看,弄沒了奶又讓我們小杏圃挨餓,這不是作踐不會說話的孩子嗎?”又說:“反正他外邊早就有人兒,也沒什麼對不起他的地方。這回見信後,他在外邊再安個家,好好念書過日子,三四年光景,兩邊兒一時半會兒見不著麵兒,日子長了什麼別扭都順當過去了。”

程漢儒夫婦也覺得韓玉蔦的話有道理,便一齊寬慰何若菡,同時,更強調這是命,是核婚時差了名字,其實一開始就該跟少伯,現在等於改正個錯誤。

這樣一說,何若菡便漸漸釋然,心裏的別扭也慢慢地調整過來。畢竟與程少伯日夜在一起,而與程少仲則是天各一方。一個相處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僅僅是想象之中的,兩者的感覺畢竟不同。日子一久,心裏也就不再那麼別扭了。

程少伯去年年底經師父點化一年之內有無妄之災,歸後便處處小心,凡事謹小慎微,不敢招惹是非,日子倒也平安。先是順利過年,接著又添個小杏圃,然後是因方誌武謊報軍情與何若菡成婚……現在,平安度過了端午節、鬼節,馬上就要到中秋節,為什麼無妄之災還沒有降臨?師父說的是今年年內,現在看這一年過去四分之三了,也就是說,再堅持忍耐三個多月就又過年了。那樣的話,這無妄之災就算躲過去了,便繼續專心致誌、足不出戶研讀師父所贈之醫藥經書。

應該說,四診、八綱、二十八脈這類基本常識性的東西,程少伯與程少仲兄弟是在八歲那年學會的。

十六歲那年,慈禧老佛爺一時高興,將他兄弟二人叫到病榻前,讓當時與左堂官程漢卿一起為慈禧會診的右堂官羅興翰即興出題,考問他二人理論修養。羅興翰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脈經》、《針灸甲乙經》、《肘後備急方》這些中醫原始經典問起,總共涉及《武威漢代異柬》、《劉渭子鬼遺方》、《雷公炮製論》、《諸病源候論》、《新修本草》、《外台秘要》、《月王藥診》、《四部異典》、《證類本草》、《串雅》、《理瀹駢文》等數十種中醫典籍。少伯、少仲二兄弟有問必答,答必鑿鑿,滿口珠璣,十分流利。不僅聽得慈禧老佛爺笑逐顏開,聽得羅興翰也心花怒放,連呼“奇才!奇才!”慈禧老佛爺一高興,當場破格任命程少伯、程少仲二兄弟太醫補,賞八品爵位,戴鵪鶉補子,無眼藍翎,準其與太醫們同有出入大內的資格。

盡管如此,程少伯兄弟自己明白,他們的基本修養還很不夠,有諸多重要中醫經典還未及深入、細致、認真研究,比如像《黃帝內經》一類古典醫論中較為深奧處隻是淺嚐輒止,一直尚未精讀消化。

近日來,程少伯便翻來覆去捧著《黃帝內經》研讀。

這也是前次上山時,師父再三強調過的。他說《黃帝內經》讀十遍隻是掃除其盲,讀百遍方能得其精髓。他邊讀邊做筆記,將重點內容摘錄下來: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

夫自古通天者生於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髒十二節,皆通乎天氣。——《素問.生氣通天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心通於夏氣,肺通於秋氣,腎通於冬氣,肝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通於土氣。——《素問.六節髒象論》

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洛,長夏氣在肌內,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素問.四時刺逆從論》

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四時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素問.脈要精征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