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幹臣心機(1 / 2)

龐籍回到家中,司馬光早已將代擬的奏疏草擬好,呈獻到老師的麵前。龐籍喚府上的用人沏了兩杯茶,坐下細細察看。司馬光起草的這道奏疏字字熨帖,句句在理,龐籍覺得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便準備謄寫一遍,盡快上奏。此時門人進來通報,說是韓大人來府拜訪。

門人口中的韓大人就是韓琦。龐籍平日裏與韓琦友善,也看出韓琦是一位能幹事的官員,便吩咐道:“快請韓大人進來。”司馬光收拾起奏疏,進入裏屋回避。韓琦步履矯健地快步來到客廳,二人見禮後,韓琦單刀直入道:“下官聽聞龐公扣押了宮廷內侍,可有此事?”龐籍淡淡道:“確有此事。”韓琦急切而誠懇地說道:“龐公啊,恕下官直言,這滿朝上下都知道尚美人深受聖上寵幸,您如今拘其堂兄,扣其內侍,是否有些冒失啊!”龐籍正色道:“稚圭啊,尚天壽為惡多年,百姓多受其苦,老夫查其劣跡昭彰,證據鑿鑿。至於這內侍······是真是假還真不好說哩。”韓琦聽出龐籍是話中有話,又見其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樣子,知道深究無益,便善意地提醒道:“龐公,不是我韓琦膽小怕事,隻是此時正值多事之秋,我等還是小心謹慎為上。前段日子,‘呂牡丹’與尚美人裏外勾結廢黜郭皇後,貶罰了一幹正直的朝臣,現在風頭正勁,不可硬碰啊。下官為龐公著想,萬望龐公謀公之時切莫忘了防身!”司馬光在裏屋將二人的話聽得一清二楚,心想這韓琦真是圓滑,他是想台前做忠臣,台後做好人,把龐公推出來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又顯得自己仗義忠厚,複又聽到韓琦給宰相呂夷簡起個外號叫“呂牡丹”,仿佛是青樓中的風塵女子的雅號似的,不禁在心中暗笑。

當朝宰相呂夷簡平生酷愛牡丹,做官做到哪裏便將牡丹種在哪裏,如今已貴為宰輔,府中的牡丹種植的愈發多了,而且都是名貴的品種。這些牡丹由專門的園藝師傅打理照看,過得日子真是好過龐籍這些京官呢。韓琦用這個奇妙的代稱,既妥貼形象,避免直呼其名,又暗藏譏諷之意,也真是妙哉。

龐籍見韓琦說得坦白,處處為自己著想,便溫言道:“稚圭對老夫關懷之情,老夫感念在心,但老夫身在其位,當謀其政,隻要秉持著一顆公心辦差,皇上聖心明鑒,燭照千裏,想來不會讓老夫因一鳴而死吧。”龐籍在此處化用了剛被貶謫的老友範仲淹的《靈烏賦》中的名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如今這句名言已流傳天下,激起無數正直之士的扼腕歎息。韓琦心下會意,心中為龐籍的勇氣所鼓舞升起一股激昂氣息。二人又心照不宣地互勉幾句,韓琦便起身告辭,龐籍親自將其送出門外。

龐韓二人的對話在一般人聽來是雲裏霧裏,難得其真意,但對意氣風發、時刻關注著朝廷局勢的青年才俊司馬光來說,句句如同大白話。司馬光心裏很清楚,當今聖上在外朝倚重呂夷簡,在宮內專寵尚美人,皇上自己處在圍城之中恐怕尚未察覺,但曆史教訓不斷敲打著年輕仕子的心——這是權臣獨攬朝政大權,寵妃侍寵禍亂宮闈的先兆啊。再想起前段日子那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廢後風波,司馬光感到陣陣不安。皇後號稱“國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後的廢立牽動著大宋王朝的國運,一國之母被如此粗暴輕易地廢黜,許多仗義執言的朝廷重臣說罷免就罷免、說流放就流放,這種奇事自開國以來還真是未曾發生過。年輕的司馬光雖對被貶謫的範仲淹等人深表同情,但更令他擔憂的是朝廷上出現的群臣結舌的情景。自古是正邪不兩立,朝廷上正直的大臣如若為避禍自保或心灰意冷而噤聲不言,那麼朝廷上的宵小必會愈發張狂,長此以往,社稷堪憂。司馬光心恨自己人微言輕,歎息範仲淹等人行事魯莽顢頇,不會審時度勢,簡直是睜著眼睛跳進對手布下的陷阱之中,心中憂憤,發諸筆端做成一篇警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