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離東島返國謁疆臣 入北洋督衙擒刺客 (2)(1 / 2)

袁世凱道:“你們的義勇隊,究竟預備作什麼用法呢?”

劉鐵升道:“學生早經說過了,此次俄人強在東三省地方,分布勢力,以挾索利權。倘不得已,或致清俄決裂,我們義勇隊即回國,願為前驅。除此之外,義勇隊更無別意。”袁世凱道:

“很好,你們讀書外洋,還不忘中國,實令人欽敬。惟聯俄之事,不過官界裏頭,曾有人說及斯議,實則政府並無此意。且自問可以與人聯盟與否,難道不知?故敢決聯俄一說,必無實事,你們可以放心。至於俄人無理,目下隻須平和以求轉圜。

中國處大敗之後,亦不容易與人宣戰。你們遊學外洋,既知關心祖國,自應奮力前途,學業有成,好歸救國。故吾敢勸一言,因諸位此次在外組織義勇隊的舉動,最為官場所不喜歡,且謂諸位名為拒俄,實圖革命。是兩位此來,亦甚危險。本部堂縱能體諒兩位,終不能掩別人之口。今本部堂已經說明,國家斷無聯俄之事,是兩位盡可放心。望兩位速返東洋,將本部堂苦衷,向義勇隊內諸人解釋,就將義勇隊速行解散。此後惟盡力於求學,他日卒業歸來,國家倚賴不淺。望兩位思之。”

劉、湯二人聽罷,覺袁世凱此言,實一片苦心,似不可過違其意。劉鐵升說道:“鄙人等組織義勇隊,原為拒俄而起,既無拒俄之事,定當解散,不勞大人費心。”湯榮健道:“大人洞明列強大勢,聯俄之議料不主行,惟北京政府裏頭,隻怕欲圖苟安,以聯俄為可靠。恐此議終未寢息。請大人具奏,陳明利害,力圖自強,勿以與強國聯盟為可靠。實國家萬幸。”

袁世凱聽罷,點頭稱是。

劉、湯二人,即欲興辭,袁世凱又留談一會,並設宴款待劉、湯二人。時劉、湯二人見袁世凱如此相待,不勝感激。劉鐵升更自忖道:“此次回國,因駐日公使報稱自己是革命,方以此行為一分危險。今袁世凱如此,實出意料之外。但他日返回東洋,有什麼憑據,可以令人見信是見過袁世凱呢?”想了一想,卻生一計道:“鄙人此來得大人剖心相告,又令回東後解散義勇隊,鄙人無不遵命。惟何以得;東洋諸人見信?恐反謂鄙人等回國一行,即變了初心。在鄙人被疑不足惜,恐於解散一層,反生阻力,是辜負今日大人的盛意了。故敢請大人發給一函,給鄙人攜返東洋,好勸同人解散。因苟得大人一封書,一來見得鄙人等確實見過大人,二來國家並非聯俄,此言確為大人所說的,見不是鄙人等說謊,較易令同人見信。不知大人以為然否?”

袁世凱聽到這裏,已知劉鐵升用意。但發一封書勸解出洋學生,亦未嚐不可,因此滿口應承。劉鐵升及湯榮健二人好不歡喜。少頃,置酒人席,袁世凱居然以客禮相待,讓劉、湯二人坐客位。二人正謙讓不已,後見袁世凱出於至誠,又被強不過,隻得就座。袁世凱即坐了主位,隨舉杯相勸,席間談論時務。因那時袁世凱正在增練北洋陸軍洋操隊,軀劉鐵升、湯榮健都是個留日武備學生,不久卒業的,也向他兩人詢問東洋軍政。他兩人一問一答,口若懸河,袁世凱甚為敬服。卻道:“中國人才缺乏,正在需人而用,且自經過甲午、庚子兩場戰禍,一切軍隊遇著洋兵,即望風而潰。今兩位有此學問,他日學成卒業,學問必更為超卓,將來治軍,實是國家之幸。

”劉、湯二人齊道:“鄙人隻初習皮毛,不過既辱明問,聊以塞責,不圖大人過獎至此,實在慚愧慚愧。”袁世凱道:“不是這樣說,你看鄙人僅練三兩鎮陸軍,尚須聘請外人來做顧問。若中國早見過外人軍法的,像兩位學得專門,何至惜才異地。今見兩位高論,更信專門實學是緊要的。若是不然,像從前在弓刀石頭裏挑取將官,或是因軍保舉營插個名字,得點門徑做到提鎮,就出來帶兵,也說是什麼宿將,怪不得甲午年間,一見陣戰,總不是外人敵手呢。故本部堂並不是過獎兩位,還望兩位不要自棄,須勉力前程才好。”二人聽了,更為感激。又向袁世凱詢問北洋現在練兵的情形,整整談到夜色迷檬,方才別去。行時,袁世凱又囑劉、湯兩人明日再來,二人唯唯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