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除夕,石泉六村27號、棉紡一村27號、石泉路75弄3戶居民報修;
1988年除夕,信誼新村34號18戶居民家斷水;
1990年除夕,石嵐三村48號居民家斷水;
1991年除夕,潘家灣123弄9號屋頂水箱斷水;
1992年除夕,管弄路61弄29號水管凍裂漏水;
1993年除夕,石泉六村12號207室抽水馬桶堵塞;
……
每年的除夕夜,徐虎都為居民賀年守歲,為群眾排憂解難。1988年除夕,徐虎照舊在晚上7時去開箱服務,發現3隻報修箱裏沒有一張紙條,就放心回家吃年夜飯了。女兒看到這麼“早”回家的父親,高興得不得了,還和父親約定12點鍾一起放鞭炮。想不到夜裏10點多鍾,又有人敲門了,原來是信誼新村的18戶居民家突然斷水。徐虎二話沒說,拎起工具包匆匆出門。他爬上斷水居民家屋頂,冒著刺骨的寒風修理。家裏人等到辭舊的爆竹聲響了,還不見徐虎的蹤影。女兒提著“八百響”,含著眼淚等待著父親的歸來。直到淩晨1時左右,徐虎才回到家裏,帶著女兒到陽台上點燃爆竹。後來,女兒在作文裏寫著:“雖然父親沒有和我們一起好好過節,但在充滿愛心的世界裏,我始終感受到父親偉大的愛。”
小小“報修箱”受到居民們的熱情稱讚,徐虎卻謙虛地說:“我是平凡人,隻不過努力做好平凡事。”但是,受到徐虎服務的居民不這麼認為。華池路35號居民陳敬泉說:“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這平凡就是偉大。”
10多年裏,徐虎從未失信於他的用戶。十年辛苦不尋常,徐虎累計開箱服務3700多天,共花費7400多個小時,為居民解決夜間水電急修項目2100多個,他被群眾譽為“晚上19點鍾的太陽”。
徐虎愛崗敬業,十年如一日義務為居民服務,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績。他兩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評為“上海市十大先進標兵”。
可見,一個人沒有敬業精神,就不要奢談什麼成功。成功並非易事,隻有那些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的人才能夠成功。
但在職場中,有些人就是沒有敬業精神,他們總算計著自己做事是為老板掙錢,所以能混就混,根本不會盡心盡責,這種心態對老板和自己都沒有好處。作為一名敬業的職業人士,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懷著一種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完成。在職場上的每一個時刻,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保持這種精神,你就會慢慢地養成一種習慣,敬業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是所有敬業的人身上的敬業精神都是與生俱來的,對大多數人而言,敬業精神是需要培養和鍛煉的,這種培養和鍛煉的起點就是邁入職場的那一刻。從你的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工作,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敬業便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即使換到其他職位上也會一如既往。在職場上,敬業精神是相通的,它將會使職業人士終身受益。
當我們將敬業當做一種習慣時,在全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充滿快樂。
沒有人生來就是敬業的,要自始至終地敬業,努力將敬業當做一種習慣。因為,成功總是與那些敬業的人相伴。
閱讀思考:
1. 對徐虎愛崗敬業的故事你還了解多少?
2. 你能讓敬業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嗎?
李素麗:崗位作奉獻,真情為他人
奉獻是一種精神,是為了國家、社會、組織和他人利益而自覺自願犧牲自身利益的一種精神,社會和組織需要這樣的精神。